走下云端的圣母

时间:2023-06-14 08:48: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星期天的早晨》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的一篇优秀诗作。在他的这篇诗作中,史蒂文斯以大量的变幻的意象描写一个星期天早晨,一位女士“她”的所思所想。存在主义是战后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其根本观点是,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和自由。本文主要以存在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来进一步分析《星期天早晨》这首诗中出现的第一视角“她”的意象——即一个由人性超越神性的“圣母”形象;以及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由神性回归人性,有限替代永恒的宗教观。

关键词:华莱士·史蒂文斯 《星期天早晨》 她意象 存在主义 宗教观

中图分类号:B15&I106 文献标识码:A

A Goddess Walks Down the Clouds

——Analysis on SHE Image in the Poem Sunday Morning and the Religious Tthoughts of Wallace Stevens

ZHANG Hong-yang[1] HU Xuan[2]

([1]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hui·Hefei 230009;

[2]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Hebei·Baoding 071003)

Abstract: Sunday morning is a piece of famous poem written by Wallace Stevens, who uses many images to reflect a lady"s thoughts on religion and life. Existism is a school of 20th century western philosophy, which is a kind of humanism and controvisal of Critique Reason.This paper will explore "her" image of the lady in this poem and elaborates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her" with Existism theory, and then further expounds the poet"s religious thoughts as humanity conquers divinity and finitude substitutes eternity.

Key words: Wallace Stevens; Sunday Morning; SHE; Image; Existism; Religious thought

一、引 言

华莱士·史蒂文斯是美国二十世纪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的主题大多是反映艺术或是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华莱士认为艺术应该深深的扎根于当前的现实生活中,艺术作为一种创造只有以现实为基础才具有客观的真实价值;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的混乱和无意义也可以通过艺术得以克服”[2]75-76。以《星期天的早晨》为例,全诗描绘了一个女人在星期天早餐的时刻沉思情景。写出了她的见闻、感觉和思绪。同时也夹杂着诗人对“她”的这些想法的种种评论。这两者常常相混合产生一种微妙的艺术效果。在“她”的思考中,作者运用了很多意象,将关于宗教的沉思,和俗世中的愉快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同时,全诗充满了诗人对基督教神灵不灭这一论断的思考,甚至认为人性在某些时刻是大于神性的,人本位的思想在他的这首诗歌中得以体现。可以说,华莱士在这篇诗作中的思想与盛行于二战后存在主义哲学有着某些共通之处。两者都强调了人性的重要,尊重人性的发展和自由。存在主义在这首诗中主要体现在“她”对现实愉快生活的高歌,对生命的赞美;除了思考现实与想象的关系,华莱士诗歌的另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在意象的运用上。《星期天的早晨》一诗中,诗人不断变幻“她”在现实中和想象中的意象,譬如,诗中描绘的早晨安静闲适风景和女人想象中静谧肃穆的耶稣受难的意象。那么,在华莱士的这首诗中,现实的感受者,想象的主体,“她”所代之的意象又是什么呢?“她”背后的诗人——史蒂文斯对于现实和宗教思考的冲突又有着什么样的观点和态度呢?在这首诗中,传统宗教基督教的意象和古希腊异教的意象交织冲突,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宗教观呢?笔者认为,诗中“她”的意象是和作者的宗教观息息相关的,这里的“她”同时具有人性和神性,是人性超越神性的化身,是走下云端的“圣母”,也是关于诗人对于当时的社会宗教信仰动摇,道德沦丧的一种反思,对于重构社会信仰的一种希望。

二、以存在主义的视角浅析“她”的意象

存在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终结的开端。随着现代时期的到来,人进入了历史中的非宗教阶段。此时,虽然人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但也同时发现自己的无家可归。随着宗教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丧失,人不但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变成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他没有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自己将自己异化。在他迫切地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时,存在主义就应运而生了。存在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和自由。《星期天的早晨》一诗中“她”对现实和想象不断的比较和思考,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看,“她”的思考也同样也是一个和她所感受的现实地位相等的存在,可以说“她”是一个思考的象征,也是一个想象的物化。并将“她”的想象,现实,背后诗人的评论一一陈列在我们的眼前。同时,作为一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的一个人,“她”的想象是孤独的,难免带有玄想的色彩,并似乎不和任何周边的人以及事物产生联系,所以“她”的想法和判断也难免会带上个人的色彩,是一个脱离周围他人社会的一个“她”的个体。以下选段皆节选自《美国文学选读》下册中《星期天的早晨》[2]一诗,以进一步分析“她”的意象。

Complacencies of the peignoir,and late

Coffee and oranges in a sunny chair,

……[2]83,Ⅰ

这是《星期天的早晨》的开篇一章节,在传统基督教日程中,星期天本是个虔诚的教徒去教堂做祷告的日子,而这位不知名的女士却闲适坐在椅子上享受着美好的清晨,脑中充满着各种关乎自然和宗教的想法。

史蒂文斯将有着种种乐事颜色明快的周日的早晨和色彩沉重气氛肃穆的耶稣殉难的意象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强烈的冲突。洒满阳光的椅子是金色的,温暖的咖啡,橙色的蜜桔,绿鹦鹉,厚实温暖地毯,这些现实中的意象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画,现实中的周日早晨如此温暖而欢快。然而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水波中无声的阴影,蜜桔的气味也不再香甜,意象变得肃穆而阴沉。这就是这位不知名的女士脑海中关于宗教的意象,脑海中的基督教的形象已然不再是那神圣的纯白而是阴暗而充满血腥的。“She dreams a little, and she feels the dark Encroachment of that old catastrophe.”[2]83,Ⅰ,7“Dominion of thr blood and sepulchre."[2]83,Ⅰ,15可以说,在她的潜意识中,就已经产生了中对宗教的逃避,从阴暗血腥的宗教意象归避到温暖明快的现实生活。在基督教统治的中世纪,宗教信仰是人们心灵的避风港,现实生活的不幸,往往都会让人们向无所不能的上帝寻求精神和心灵上的庇护。而在《星期天的早晨》中“她”却对宗教的意象产生了归避的态度,相信人类的劳动创建的乐园并享受现实生活的安乐。在思想上,这无不可以说是一次由传统宗教的神性向人性的转换。正如存在主义的观点,非理性的个人才是最真实的存在。应该尊重人性的充分发展。

同时,纵观整首诗,不知名的女士一个人沉思,并没有其他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和她交换思想,这个过程是孤单的,而那些所有关乎现实和宗教的意象又全部在她的脑海中不断的冲突不断衡量判断。在这样的现实与想象的冲突中她该作何取舍呢?在诗的第二节,“她”向我们给出了答案。

Why should she give her bounty to the dead?

What is devinity if it can come

……[2]83,Ⅱ

这一节,“她”对神性抱着怀疑的态度,认为所言的神性不该这么虚无缥缈,不该只有在梦中出现,而是在身边的事物,自然中显现出来。“她”关于神性的寄体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有超验主义的影子,更是直接地昭示了一个人性超越神性的概念。但是是否就说明“她”的心中是一个无神论者,认为传统宗教意义上的上帝已死呢?人类的命运唯有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才能不断地发展呢?笔者认为“她”虽然是一个对传统的基督教思想充满了怀疑,但是却不是一个无神论者。“她”关于神性的思考在第三节有了很大的转变。

Jove in the clouds had his inhuman birth.

No mother suckled him, no sweet land gave

……[2]84,Ⅲ

在诗的第三节引入了一个异教形象,即古罗马神话中的朱庇特, 与基督教中的耶稣不同,古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似乎多了很多的人性,“他走在我们中间,像一位低语的皇帝,威严的走在一群红鹿中间”[1]3-4,这里的意象“红鹿”[1]象征着芸芸众生,而这位天神,也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充满了人性的特点。在这里“她”的脑海中对宗教的一开始的阴暗肃穆的意象已经有了转变,这是来自那些古老神话中的神的意象的抚慰,主神,殉难的耶稣也转变成有了人性的朱庇特。可以看出,“她”对于宗教的态度,充满了怀疑,也有所妥协。这一点,颇类似与存在主义对于基督教的看法。二战后,传统宗教体系崩溃,科学的发展,物种起源说的建立使人们纷纷怀疑基督教全能的上帝是否能拯救世人。存在主义的先驱者,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格尔,在他的著作《恐惧的概念》中奠定了基督教存在主义的思想。他否认物质的存在,以及黑格尔的抽象精神存在,他认为“真实存在的东西只可能是人内心的东西,即人的个性”[5]。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继承了发展了克尔凯格尔的基督教存在主义的观点,他也主张追求上帝,认为哲学应从“存在者”——“人”出发,关心其在危机中的生存问题。既关注了现实中人的状况,又主张有一个——神的宗教信仰这里对于一个精神信仰的坚持,在这里,“她”的观点和有神论存在主义学派不谋而合。既坚持现实中的美好,人性的自由,又希望寄托改革过后的宗教,来指引人们内心的发展。

Is there no change of death in paradise?

Does ripe fruit never fall? Or do the boughs

Hang always heavy in that perfect sky,

……[2]85,Ⅵ

在诗的第六节,诗人提出了有限即使永恒的思想,“死亡是美丽之母,是神秘之母,在她炙热的怀抱中,我们让自己尘世的母亲无眠的等待”[1]Ⅵ,13-14。可是说这又是对传统基督教思想的反叛,传统基督教的思想提倡神灵不灭,人们希望进入天堂而得以永恒,而“她”却拥抱死亡,因为有终结才有变化的风景。“她”从硕果累累的树枝上,河流,海滩等自然界的很多事物中找到类比,认为宗教中的神性也该如现实中自然的属性一样,有限应该替代永恒。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存在主义学者海德格尔的主张,他认为,对于人的有限性体验,不在于其周界、延伸范围,而在于它存在的核心中。——人都是有限的,因为它的存在充满非存在!因为有限的存在,才是这个世界最本质的存在,“她”认为有限应该替代永恒,死亡才是万物的归途,这无疑是对神灵永恒的传统宗教世界一个大胆的反驳。

Not as God, but as a god might be ,

Naked among them, like a savage source.

……[2]86,Ⅶ,4-5

诗的第七节,再一次提到了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异教神,并提出了“a god might be”[2]以及人类关于神的祭祀活动,这些活动是多么的发自肺腑,又复归云端,通过祭祀,可以看出,人们发自肺腑的高歌和颂扬是充分体现自己人性自由的,这样的祭祀同样是由神性过渡为人性的表现。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背后的诗人这样的一个愿望,崩塌的传统宗教体系无法满足现实生活中人们心中愿求,需要建立这样一个由高高在上的神性回归到人性的一种新的宗教体系。正如诗的第八节“the tomb in Palestine is not the porch of spirits lingering. It is a grave of Jesus, where he lay"[2]86,Ⅷ,2-4在这里,“她”认为耶稣之墓也仅仅是他死去后所安息之所,并不是我们寻求精神抚慰的地方,这里“她”的想法和尼采“上帝已死”的论断颇为类似,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尼采提倡人们要积极地享受生活,即使这样的世界已经没有上帝变得毫无意义。尼采喊出了“上帝死了”的口号,提出了绝对意志论,他呼吁现在的人类应该走向终结,我们应该创造出“超人”,用以取代人类继续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他认为,人存在的唯一价值恰恰就是:强力!而“她”并非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她”的心中尚有重构一种新的回归人性的宗教信仰的愿求。从超验主义的视角来看,“她”有坚持神的意念,但这位神却是无声无相的,神性融入了自然,以种种自然现象的形式启发人们。而信奉神明的功能却是让人们更好地生活。从这一点来看,“她”已经完全脱离了原宗教的神本位的思想而转为人本位的思想了。

基督教存在主义认为:“真实存在的东西只能是存在于个人内心中的东西,是人的个性,人是世界上唯一的实在,是万物的尺度,人即是个人的主观意识,但这不是感性、思维的意识,而是非理性的意识,是个人的心理体验。”[5]当个人处于心理体验这种意识中时,最直接、最生动、最深切体验到的是痛苦、热情、需要、情欲、模棱两可、暖昧不清、荒谬、动摇等的存在,它是纯主观性的、最基本的存在。“克尔凯格尔的基本思想,存在就是主观性的真理发掘。”[5]这一理论似乎也为《星期天的早晨》的解读也提供了一种解释,这里的“她”并不是一个反叛基督教的一个意象,“她”同“她”的思想作为一个存在,是个性的人们在道德沦丧,信仰动摇,孤独苦闷的现代世界的一种非理性的意识的反映。可以说,“她”即为沉思,沉思即为“她”。同时,从全诗的艺术结构上来看,“她”这个不知名的女士,和“她”的思想一起,引领者读者的思考,犹如草原上引领羊群的牧羊人。那些由神性回归到人性的观点,有限代替永恒的宗教思想,在读者看起来,就仿佛受到一个走下云端的“圣母”的点化,“圣母”抛弃神圣的光环,“她”更加具有了人性的魅力,而正是这位女神,将引领着人们重构一种新的宗教信仰,以拯救人们精神空虚信仰危机的世界。正如,现实生活中的失去的秩序和信念可在艺术中重现,“艺术家应像过去的教师乃至上帝一样,在这个迷茫的世界中为人们指明方向,做他们的精神向导,用史蒂文斯的话讲,诗人的职责在于“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并努力为他们和他本人创作出他们在这种生活中所需要的诗歌”[2]75。或许在诗人看来,文学感化心灵的作用已经替代了宗教的传统作用。诗人希望以一种“若神”来重构崩塌的精神信仰体系,并且希望这一点和人们关注自身世界与现实生活并不冲突。

三、结语

《星期天的早晨》是一首对宗教存在批判性思考的事,诗人透过“她”的意象,这位走下云端的“圣母”,向我们传达了自己希望在思想混乱,宗教信仰崩塌的现代社会重建一种新的宗教信仰的渴望。从存在主义的视角来看,这又是一部崇尚人性的赞歌,这个统一的神明似乎就是我们自己,自己的非理性的主观意识。从这一点来看,无论是“她”的整体意象还是华莱士·史蒂文斯的宗教观都是积极的,他呼吁人们要重视现实的生活和自身的力量,正视现代生活的虚无本质,并赋予生活以秩序和意义,给人以勇气和力量。他在这首诗歌中的哲学思想和宗教观为现代社会中逐渐走向异化,缺少统一精神信仰的人们带来了一缕清风。

基金项目:本文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2010HGXJ0934;2010HGXJ0156),系2011年安徽省社科联课题(B2011008)和2012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SK2012B378)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索伦·克尔凯格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

②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1969)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他强调每个人存在的独特和自由性。

③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参考文献:

[1] 华莱士·史蒂文斯.史蒂文斯诗集[M].西蒙,水琴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2] 李宜燮,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下册[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

[3] Raman Selden, Peter Widdowson, Peter Brooker.当代文学理论导论:第四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培生教育出版社, 2004.6.

[4] 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61.

[5] (丹)克尔凯格尔,京不特译.概念恐惧·致死的病症上海:上海三联学术出版社.,2005.1.

[6] 刘生.现实·想象·诗.史蒂文斯诗观初探[J].外国文学研究.1995(2):56-61.

[7] 陈杰.存在主义的本真观初探.国外理论动态.2009:11.

[8] 韦晴.林玉鹏.意象与美感渲染下的反基督教宣言.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2: 06.

责责任编辑:琰 柽

推荐访问:圣母 云端 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