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目标的引领作用

时间:2023-06-12 20:0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准确有效,才能起到引领作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否一致,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果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此,如何促进课堂教学目标与内容相一致就成了现在很多教师关心的重点。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一致性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与功能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课堂教学目标比课程目标更具体,是课程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体现。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我们把教学目标在教学和教学设计中的作用概括为导教、导学和导测评三种功能。在某一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详细的教学目标,以便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学内容实施的现状

国家水平的目标由政府制定,课程水平的目标由课程专家制定,课堂教学水平的目标由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是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但关于如何设置与陈述教学目标的问题,国内的研究很少。教学目标制约教学过程、方法和师生课堂教学活动方式。目前,我们的教学研究常常侧重于教学方法,而对教学目标关注不够。在日常的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学目标的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实施出现了背道而驰或目标含糊不清的现象。

(一)教学内容抛弃教学目标

【案例一:四年级《家乡人生活的变化》】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家乡人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调查了解家乡人生活的变化,增进尊重历史、珍惜热爱今天生活的积极情感。

能力目标:掌握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事物发展的方法。

情感目标:掌握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事物发展的方法,能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中的两大环节:

1.各小组汇报:

(1)请“我是美丽小天使”小组汇报“衣着的变化”。

(2)请“我是小小美食家”小组汇报“食的变化情况”。

(3)请“安居乐業小组”汇报“住的变化”。

(4)请“万事通小组”汇报“行的变化”。

(5)四个环节都是组长汇报,老师补充、小结。

2.回顾总结:

(1)家乡人生活的变化(以前——现在)。

(2)教师通过小结:(填表)

(3)送给同学们一首歌《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唱起来、跳起来。

从教学目标之“能力目标:掌握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事物发展的方法”中看到:老师希望通过教学,能让学生掌握认识事物发展的方法,但在课堂上是否应该有该方法的指导?归纳具体的方法是什么?而教学设计的两大环节中,都没有任何方法方面的指导,在以上的案例中,显而易见教学活动和内容抛弃了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这种情况绝非少数,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未能真正确立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教学目标变成一个摆设,虽然赫然见诸纸上,其踪影却难觅于课中。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学内容的实施出现了“背道而驰”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不具体、明确,与教学内容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

【案例二:五年级的《天下为公》】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天下为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及和他相关的革命事迹

(2)初步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3)激发学生崇敬革命先驱的情感,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产生深入了解历史的兴趣。

教学实录节选:

师:假如你是孙中山先生,你想通过同盟会的革命宗旨告诉人民什么?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汇报:

生1:驱除封建时代的统治者,振兴中华,让每个人享受平等的待遇。

师:享受平等。

生2:驱除鞑虏告诉我要赶走侵略者,恢复中华就是把侵略者赶走后要振兴中华,创立民国,民国名副其实就是民主的国家,他想创立民主的国家,来达到每一个人都有平等待遇的目的。

师:非常好,要创立民主的国家人民才能当家做主,因为天下人都是平等的。

师小结:只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人民才能当家做主。因为天下是大家的,这就是——天下为公。

教学目标很明显忽略了本课最重要的一点:了解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主张,这个目标是本课的灵魂所在。其实目标2“初步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里面就包括了解“天下为公的主张”。所幸的是虽然教学目标没有制定出来,但教学过程中老师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重点。

类似情况还有《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一课【案例三】,课题明确告诉我们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离不开水”,但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却丝毫没有提到“离不开水”的有关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却三番五次地出现与强调水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为什么离不开水等。这种现象造成:教学目标完全偏离教学重点。案例二、三由于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么不具体、明确,指向性不强,要么偏离教学重点,但奇怪的是教师却选择了正确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出现了南辕北辙的现象。

无论是哪种现象,其实都违反了教学的原则,离开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会令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不知所措。缺乏了目标“引领”导向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就容易成为无根之水、无本之木,随意性、盲目性、经验型、感觉型的教学就会大行其道,犹如天马行空。

三、如何促进教学目标与内容相一致

(一)设置准确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使自己的教学目标定位适当,然后尽可能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术语清晰地陈述目标。这对其教学行为的科学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准确有效,才能起到引领作用。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目标应陈述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

目标要描述通过教学后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变化。如《宝岛孩子的心愿》一课其中一个教学目标:了解台湾的历史,知道台湾与大陆有血缘、地缘关系,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领土不可侵犯,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标直接就表述了学生学习的结果。

2.目标的陈述应有助于导学、导教、导测评

所谓“导学”就是目标能够明确告诉学生,通过学习他应该学会做什么;所谓“导教”,就是目标中应暗含要教会学生的知识、技能、认知策略是什么;所谓“导测评”,就是目标应暗含观察学生学习结果的条件。例如:

【案例四:四年级的《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陆上“丝绸之路”。

(2)在探究活动中,感受时代的快速发展,前辈的开拓进取,形成作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体验时代发展对社会所产生的变化。

(3)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初步学会从相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及交流分享的综合学习能力。

这三个目标可以起导学、导教和导测评作用。从导学来说,学生可以通过本课学习认识陆上“丝绸之路”,包括“丝绸之路”起始、终点和途经的地点,了解相关的知识;从导教来说,教师能知道目标中暗含的概念教学,“丝绸之路”指的是什么;从导测评来看,教师和学生应该知道如何检测所掌握的知识。

3.应选择适当的分类框架设置与陈述目标

有专家认为,当前我国教师采用的一些目标分类框架在理论上不能成立。如“三维目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学目标,会混淆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区别,更混淆了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区别。

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可以参考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三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每个领域又有具体的目标分类。还有加涅的学习结果的5个分类。

(二)促进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方法

因為教学目标制约教学过程、方法和师生的课堂活动方式,一旦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学设计者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这样才能达成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在日常的品德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式达成:

1.导入直奔目标

导入对课堂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优秀的导入应该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让学生从上课的第一分钟就被导入吸引,从而迅速把学生带入相关情境中。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的学习目标,学生才能够对于本堂课程拥有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思考,达到学习成果。如何让学生第一时间融入情境,了解我们这节课的教学情境呢?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群体来改变我们的导入方式,一般我们的导入模式主要有:情境导入、谜语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等,但是在导入设计上,也要紧紧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

2.环节围绕目标

我一直认为,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让学生更加融入学习,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运用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来引导学生的思维,环节要严格按照目标和内容制定。如:

五年级《俯瞰祖国大地》其中一个教学目标: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域和海岛,知道台湾岛和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教师可通过“国土多辽阔”(了解祖国的位置、感受祖国的辽阔)、“海域多神秘”(探秘四大领海)两大环节来围绕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此外,我认为理想的教学流程可以是:循序渐进,合乎规律;主线清晰,内容丰满;设计合理,科学有效;围绕目标,丝丝入扣。

3.活动紧扣目标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也是用活动展现教学内容的一种方式,想要让学生更好地学到知识,了解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正如一位教育家曾说过的那样:“教学是以教材为中介的对话与交流,是一个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学本质就是活动,课堂是由富有情趣、挑战、生活化的大大小小的活动创建起来的。”所以,如果一个教师能够更多地设计出富有趣味并且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教学质量一定会比只懂得教会学生学习更好。

4.练习强化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懂得目标,还要通过练习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又要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寻找出需要强化的点。任何一项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科学的练习,所有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需要练习,品德课堂也不例外。但是,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都需要非常多的练习才能够达到,尤其是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课程。如《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校园里的号令》《早睡早起》《我开始能控制自己了》《做事主动有计划》等内容,都可以通过设计相关体验活动和练习强化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一节成功的课例,不但要有一定的活动练习,还要让学生有质有量地完成练习。在课堂活动练习的设计中,一定要难易结合,有质有量地完成,让学生对练习内容不排挤、不为难、不放弃。

促进品德课堂教学目标与内容相一致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多研讨教材,研究教法,寻找适合我们的教学模式;在确定好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同时,分析学情,根据不同特点的孩子和班级集体学习情况来设定目标,教学内容应该一次讲完还是分两次讲等等。课堂教学是需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完成的一项实践活动,作为品德教师,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时刻发挥教学目标的引领作用,以目标为导向,不断完善自己所有的教学内容,以求用一种学生最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致,让每一个教学步骤都严格按照目标进行,达到教学的低耗高效,以求学生能够更全面更多元化地达到新课改中的要求。

马杰说:“假如你对要去的目的地不清楚的话,你很可能会抵达另一个地点,而且还不知道走错了目的地。”因此我们必须要用具体明确的表述方式说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以后应该达到的行为指标,并以此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使二者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5.

编辑 郭小琴

推荐访问:引领 发挥 作用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