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院校班级课堂教学管理创新与实践探索

时间:2023-06-12 19:5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近年来,艺术类院校课堂教学管理现状日益受到社会和教育界人士广泛关注,在大学生受到各种社交软件诱惑越来越大,课堂教学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的今天,如何将高校,尤其是艺术类院校的课堂成为大学生喜爱和能待住的场所是高校教师面临的一个具体挑战。我们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以创新的视角从理念、形式到方法手段等多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艺术类院校 班级课堂 教学管理 创新 实践

一、艺术类院校班级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现状及成因

艺术类院校班级课班级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实践中,存在着一些不太理想的现象,为了更好地促进班级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改进,我们在此进行了相关现状的总结描述和成因分析。

1.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理念与形式落后

相当部分班级课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理念没有跟上时代的创新和发展。要么认为自己只要打了考勤,学生来或者不来就跟自己没有太大关系了,于是出现了机械死板地按照所谓教务处的要求,通过所谓的严格考勤进行课堂组织与管理的常见形式。要么认为学生学习态度不好,自己也无能为力,认为通过格考勤会激化师生矛盾,也对改进学生考勤表现收效甚微,便采用放任自流的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装聋作哑。更有甚者,部分教师认为大学生上班级课不认真是正常现象,是社会通病,将自己置身于度外,完全以旁观者的身份消极对待学生课堂的不良表现,对待学生的考勤也是随心所欲地进行考勤和教学管理。

2.学校整体教学管理系统对教学管理支持乏力

有些高校推出了对教师进行全面考核评估的管理模式。但当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发泄或表达对教师不满的情形后,这种学生对教师的考核评估成为了部分教师不敢、不愿、不能正常管理学生的借口或理由。部分教师担心自己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教学管理会招致学生在对自己教学评估进行报复性的反馈,而对教学管理松懈甚至为树立在学生中的“好形象”而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考勤和教学管理。同时,当学生被教师考勤后,找到教务处,教务处对学生的“酌情”考勤处理也从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进行严格教学管理的积极性。

3.学生和教师对非艺术类专业课重视不够

在艺术类院校,相当一部分的师生,特别是那些艺术类专业课教师,对“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认知不足,以为这些课程是可有可无,可上可不上的课程。经常出现:艺术类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调整自己的专业课或延迟自己专业课的下课时间,导致“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班级课授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管理处于及其尴尬的角色:若严格教学管理与考核会得罪那些专业教师,并且对学生也有失公允;若不严格教学管理与考核则对学生存在的迟到甚至旷课的情形显得无所作为。最终形成了学生们觉得上艺术类专业而导致自己上“公共课”或 “专业基础课”迟到或旷课很正常,是理所当然的事。

4.部分艺术类院校师生对教学管理的意义认知不足

目前大学课堂秩序的“吵、乱、慢”现象有所改观,但离实现真正的“静、齐、快”的教学课堂秩序还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其中的“静”与我们预想的静有很大差距,现在高校课堂的静是一种让人无奈的静,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静静地刷微信,在静静地浏览网页和静静地睡觉。之所以出现上述状况,跟部分师生,特别是那些艺术类专业课师生重视专业,忽视高校教育“教书育人”的最基本的功能,過度重视所谓的艺术教育中的技能训练,忽视艺术类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忽视人文修养的提升,忽视“做人”良好习惯养成的现象广泛存在,在网上甚至流传关于大学课堂的经验公式:大学课堂=聊天+调情+写纸条+法短信+发痴。

诚然,有些大学教师的课堂确实呈现着沉闷、枯燥和乏味的气息,对此大学教师责无旁贷。在此,我们特别想强调的是:大学生们不能以此作为自己上课散漫和不务正业的理由和借口。

二、艺术类院校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

1.时代的变化对艺术类院校课堂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的时代,人们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对教育的理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人的尊重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所谓的“严师出高徒”时代已经结束,通过体罚学生,强迫学生接受教师的严格管理已经和时代要求格格不入,人们更强调在民主、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

如何在尊重学生个性和人格尊严的基础上实现生动有效的教学管理,是新时代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对于艺术类院校教师更是

如此。

2.新生代大学生对艺术类院校课堂教学管理有更高的期待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和手段日益多样和丰富化,新生代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教师照本宣科的授课,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形势有自己的视角和看法,他们不再崇拜“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只读圣贤书”的迂腐学究,而是对时尚、前卫,更接地气的学者、实践活动者有更多的关注和偏爱,更愿意跟能接受他们个性化,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的知心型长者进行平等和自由的交流和探讨。这些无形中都需要高校教师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关注。

3.各种社交软件的广泛应用向艺术类院校课堂教学管理发起了挑战

微信、微博、自媒体等多种社交软件的广泛应用,展现给当代大学生们一个更为生动、互动、丰富和多样化的社会,智能手机及自拍软件等自媒体工具让大学生无时不刻地可以实现自我展示和记录,微信能让大学生实现即时的社交和互动,网络的各种视频从各个角度和视野将社会现实和虚拟空间在大学生面前进行直观和形象化的呈现,探探\陌陌等社交软件激发了大学生进行社交的初始愿望……这些林林总总的诱惑对大学课堂中的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也对大学教师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

4.现代新技术的全面推广为艺术类院校课堂教学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

多媒体教学平台在我国高校基本全面推广,这些现代教学平台为高校教师进行丰富、生动化的教学提供条件和可能。这一方面要求高校教师要摈弃以前老师黑板上写,学生笔记本上抄的传统方式,另一方面也要求高校教师能用PPT、视频等新形式对知识和技能进行重新的加工、处理和呈现。

同时,微信等新通讯工具的广泛应用,也为教师进行新形式下的教学管理提供新的手段和工具,高校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微信、微博、扣扣等社交软件实现和学生的即时互动和交流。

三、艺术类院校课堂教学管理的创新与实践探索

艺术类院校课堂教学管理的创新势在必行。目前,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创新没有现成的案例和非常成型的做法可以借鉴,需要我们拓宽思路,迈开步伐进行积极的探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实践。

1.课堂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与实践

开始我们通过上课开始严格点名考勤来对学生上课迟到和旷课现象进行约束和管理,后来发现教师“道高一尺”,学生“魔高一丈”。一方面在进行大班上课时,会出现学生相互代答到现象,教师要去确认答到的学生是不是其本人,从操作上讲有费时和不好确认的现实困难。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教师点名后出现趁老师不注意就中途离场逃课的情况,对此,尽管教师可以采用中途和下课时再次进行点评来约束学生的中途离场,但这种点名还是存在费时和不好确认的具体问题。

后来我们采用了在课程开始固定没有学生的座位,让学生对号入座,老师根据学生的座位制作学生座位表,这样老师就避免了去全班点名的费时费工的考勤操作,在座位安排上让学生集中,无空座的进行座次排列,老师根据空出来的座位对照座次表随时可以高效监控和发现缺课学生,这样一来,教学的考勤管理就能更好地做到高效和准确了。

在这种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后来又发现,不来上课的学生,不论你怎么进行科学的考勤管理,不来的他就是不来,我们豁然发现:当教师和学生进行这种猫捉老鼠的考勤管理游戏,本身就是一个认知和理念的误区,我们总是在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主体性,我们是否应该将重点放在如何激励学生们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上呢?

于是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管理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新思路和想法。这种认知和理念的突破引导我们将学生课堂教学管理与整个学科的教学管理进行统筹和规划,思路豁然开朗。

2.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角色的调整与创新实践

让学生管理自己,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主体意识,将教师的角色从具体的管理者、监控者调整为规划者、引导者、支持者。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具体教学管理设计和教学设计上。

为此,我们对课程教学管理重新进行了设计和规划:即,学生的成绩由小组平时考勤表现、小组或个人平时课堂学习表现和个人期末卷面考试成绩三部分构成,分别占比为3:3:4.平时考勤表现咱比达到总成绩的30%。这种考勤与学业成绩挂钩的联动,对那些自由散漫惯了学生有很大威慑作用。

教学设计上进行个人课堂学习表现的个人问题回答和师生互动评定和小组集体讨论问题回答和互动评定,分别各占50%的比例。

3.课堂教学管理形式和措施的创新和实践

为了把所有的学生逼到教室和课堂上来,仅仅通过吧平时考勤表现纳入到学业成绩评定中来,显然还不够,我们想到利用学生相互促进和管理,将平时考勤表现调整为小组平时考勤表现,在教学管理上实施分组管理,本着自愿组合的原则,将学生分成6-8人一组,每组推荐一名组长,由组长对本组同学进行教学管理,其他同学进行相互监督和管理。平时考勤表现进行小组评定,小组出现同学迟到、早退或旷课情况对小组所有人员均进行相应的平时考勤表现扣分处理。为提升小组的约束力,小组成员可以在教学进行中,对屡教不改的迟到、逃课、旷课同学提出除名建议报教师审核,当出现个别学生被本组同学提出除名建议时,教师会通过找这名同学谈话,让他在認识在严重错误的前提下,帮他争取留在本组或加入另外一组的机会。

通过将平时课堂学习表现分成小组或个人表现即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相互交流与研讨,共同决策集体主义精神。特别是小组课堂学习表现我们会结合具体的教学从本组同学的参与程度、问题回答的准确有效性等多个维度小组评定,充分发挥学生间相互监督和促进的作用。

4.课堂教学管理手段与方法的创新和实践

学生的小组平时考勤表现通过给一定的基准分(结合我们多年来的实践,我们提出基准为20分比较合适),小组内出现迟到、早退和旷课分别按人次进行扣除小组基准分0.5分、1分和2分的惩罚处理,小组全勤一次做加1分的奖励、一个学期下来,小组平时考勤表现分进行最终的合计,同时对小组最终得分进行上下限的控制,最低分为零分,最高分为35分。

小组或个人平时课堂学习表现各占学科总成绩的15%,个人平时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或不良表现分别进行加或扣0.5-1分的处理,小组在课堂中的小组教学活动表现或课堂表现进行最优排名,获得最佳排名的1-2个组按照2分/次的标准进行加分,排名最后的一个小组按照2分/次的标准进行扣分,若排名在最后且无不良表现的可以免除扣分。一个学期结束进行个人或小组累计得分合计,个人和小组平时课堂学习表现得分也进行上下限的得分控制,最低分为零分,最高分为20分。

个人期末卷面考试为了有效地防范部分学生考试靠作弊来获得高分,在题型设计上通过增加了实例应用和案例分析题型,让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同学作弊无从下手,小抄无法发挥作用。

5.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和实践

让教学课堂更加生动化,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我们通过教学的互动化的设计激发学生参加教学的积极性,多年来,我们采用小组研讨、角色扮演、小组竞赛、问题提问和回答反馈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特别是角色扮演深受艺术类院校学生的青睐。

另外,通过视频的播放和多媒体的生动化的教学呈现,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的趣味和多样性。

当然上述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让我们欣慰的是:学生们在这些互动化和生动化的教学中的积极表现和学习热情,为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结语

通过我们在艺术类院校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创新与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能有效结合艺术类院校的课堂教学实际及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学习需要,本着创新、务实的精神,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教学管理的模式和方法,艺术类大学生的课堂教学管理一定能有效地呈现“静、齐、快”的良好教学课堂秩序。

参考文献

[1]黄希庭著《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7月版。

[2]张松 《艺术类大学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激发和转化》 《品牌》杂志,2014年11月版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艺术类 管理创新 班级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