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教学成果奖的特点与趋势分析

时间:2023-06-12 14:0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教学成果奖的设立充分调动了教师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推动了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改革,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创新发展,使人才培养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本文对第八届湖北省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希望对后期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培育起到积极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学成果奖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3.006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ching achievement prizes at mobilizing the enthusiasm of the teachers to participate in teaching activities,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teach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promoting the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means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personnel training work entered the track of benign cycl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orts out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8th Hubei 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 and hopes to have a positive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s in the later period.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 teaching reform

在全国开展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获奖项目是教育系统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岗位上,经过多年艰苦努力获得的创造性成果,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1]本文通过对第八届湖北省教学成果获奖项目的分析,积极探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热点和趋势,推动教学研究成果交流,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高。

1 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统计分析

根据第八届湖北省教学成果奖公布的名单及申报公示所公布的申请简表信息对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1 获奖成果的总体情况以及获奖单位所属类型分析

通过对获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第八届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总共600項,其中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200个。一等奖获奖高校中,中央部委高校占比50%,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占比40%,高职高专占比8%。其中省属本科高校有22所高校获一等奖比例相对第七届提高3%,体现出省属高校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进一步提高,教学改革成效彰显,涌现出一批高水平教学成果。

1.2 成果所属学科分析

根据学科门类的划分我们对获奖成果所属学科分析可分以下门类:工学、理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医学、文学、农学、艺术学及其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体育等)。[2,3]由图1可知,[4,5]工学学科在获奖项目中占比最高,达35%。除工学外,医学、教育学、管理学、其他占比突出。

湖北省作为高等教育大省,高校数量和在校大学生人数处在全国前几位。数据表明湖北省在工学方面的高校和专业数相对较多;另一方面师范类高校在文史类、教育类专业教学改革优势也较为明显;其它类低于国家分布比例。说明湖北省教学改革热度较高的主要在于工学、医学、文史学、教育等学科。

1.3 获奖成果内容分析

对湖北省一等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按成果主题分主要包括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师发展、教材建设、教学质量监控和第二课堂教育等,图2中对比分析湖北省高校中部委、省属、民办本科高校成果类别情况[4,5]可见成果大多数聚焦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整体占比63%,其次是课程建设占比14,其它类为24%。该结果充分展现了教育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

对比湖北省第八届和教育部第七届教学成果获奖项目情况,教育部获奖项目在全校性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面聚焦程度更高,也体现了教学成果对于成果辐射和受益面广的要求。从成果的热频词汇看,湖北省第八届教学成果中在国际化、领军型、拔尖型、校企合作等方面进一步聚焦,更注重学生发展为中心、能力导向和德育培养,尤其双创教育成为湖北省教学改革的热点趋势之一。

2 第八届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主要特点

2.1 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教育的首要功能便是保障人才培养,但质量问题较为突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共识。[5]华中科技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其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实践”构建了“上课学生-学生助教-教师团队”理论课学习共同体,学生参与教学团队的集体备课及教学研讨;“学生团队-责任教授-项目导师”组成的研究性学习共同体中实行双导师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突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实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三位一体”学习共同体。武汉理工大学“兴趣牵引、个性发展“W·H”材料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系统而全面的提出了多元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方法,通过优化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自主研发教学管理平台,为“W·H”材料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持续改进提供了硬件保障,为工科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施方法,这在全国工科高校中尚属首次。

2.2 明确学校定位,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来说,社会对人才需求是分层次的,国家需要精英人才需要更多拔尖人才但学校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培养成为卓越人才,各个大学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自身定位,培养卓越人才或应用型人才等其他社会需要的人才。[6]武汉大学“基于‘拔尖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立体化课程体系创新研究”,湖北大学“‘一体两翼 四轮驱动’——地方综合性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都是以拔尖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形成“一体两翼、四轮驱动”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分段式、模块型、个性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建立校企‘六共’长效合作机制,培养应用型卓越工程人才”,是立足学校发展实际,对自身人才培养有了明确的定位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以服务求支持、以支持求合作、以合作求共赢、以共赢求长效”的的人才培养理念,以“优势互补,需求互补,互利共赢”为原则,建立了校企协同共赢的“六共”动力机制有效提升了学生工程實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2.3 对接行业,突出特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随着创新创业在全国广泛开展,改革已势不可挡,人才市场供给需求由以往高校主导驱动衍变为行业企业为主导的需求驱动。要有效解决适应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发展的人才发展问题,必须大力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和质量与产业发展的匹配程度,为企业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中国地质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创客型人才培养平台构建与人才培养”围绕创客平台开展了积极实践;中南财经大学“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内容、方法与实践”在创业教育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武汉理工大学“面向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把深化专业内涵、实施三个协同、支撑产业升级以构建汽车人才科学培养体系和新型培养方式作为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创新型的汽车服务人才的重要引擎。三峡大学“基于行业融合的旅游人才进阶式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突出行业融合,为破解旅游人才供给不适应旅游需求多元化的现实矛盾指明了新方向。同时突出地域特色,率先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产业人才计划。这些视角和人才模式对我省高校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2.4 强化实践育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培养是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理论脱离了实践就是纸上谈兵,脱离了教育的本质。这次的获奖成果中几乎所有的获奖成果均包含了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验教学改革、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多形式的社会实践等,让学生早进实验、早进课题、早动手、早实习,强化做中学,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强化工程能力培养。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科技学院等5所高校针对工程能力培养围绕校级实践平台、专业实践体系、课程协同改革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华中农业大学“打造国家示范实习基地,创新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打造一流的实习基地来充实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取得了好的效果。

二是“以赛促学”引领创新型人才培养。如华中科技大学的“电子竞赛引领下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武汉大学“构建计算机类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引领‘以赛促学’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基于产品开发过程的汽车类专业人才工程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等成果都是“以赛促学”的典型成果。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依托校级九大汽车类赛事,搭建了基于不同产品开发的实践教学和竞赛平台,培养了一批创新能力强的汽车工程师。

2.5 加强校企合作,注重校企、校校协同培养

开放办学、协同育人已成为高校发展的共识,更多高校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和产教融合方面开展深层次的教学改革。第八届成果获奖项目中以“协同创新”“校企合作”“产学研”“资源共享”为主题的项目达75个,其中23项为校校合作,35项为校企合作申报所获得的成果。如长江大学在学校层面开展的“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培养“三个面向”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山峡大学基于研究生培养开展的“基于学科协同校企协同的“334”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及湖北科技学院的“基于校企合作的眼视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都是校企合作的典范。

2.6 强化国际化视野,注重国际合作联合培养

现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外人文交流等成为各高校一大趋势,已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本届教学成果奖以国际化作为标题的获奖项目就有16项,这些项目多集中在部属高校,多是围绕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开展的改革实践,将培养国际化视野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除此之外,较多省属本科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上普遍开展了国际化教育的探索,各自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化、开放式办学道路。

2.7 信息化搭台,促进教学改革和管理升级

互联网技术和教育信息化也为众多高校所重视,如武汉大学开展的“信息化测绘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与创新”,湖北理工学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四网互通’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环境下的文学教学改革与实践”和“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化背景下‘动物生理学’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便是在高校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教学条件和信息化课程资源,以及虚拟仿真的实践教学项目研究开展的教学改革研究成果。

3 对湖北省教学成果奖的思考

基于本次教学成果分析了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特点和趋势,对高校后续的成果培育有着现实借鉴意义。教学成果奖的生成有它一定的规律和特质,通过把握基本的原则,加之长期的积累与实践,方能产生高水平成果。[7]首先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如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项目驱动、能力导向等等,尊重教育教学的规律;其次是紧紧结合国家行业企业需求,以需求为导向,致力于解决教学改革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或为了提升更高水平;三是突出特色和亮点,教学成果奖的培育项目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特色,避免高校建设的同质化、工厂化倾向;四是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大学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才培养;五是强化实践教学,教学改革的成果必须来源于实践,要提出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积累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8]它必须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学校和教师都要注意平时的实践积累,以及实践前后效果的比较分析,光靠临时拼凑是不行的。

4 结语

教学成果的培育是一个需要花费时间久、投入资源多的系统工程,获得奖励固然是可喜的,但在培育的过程中对教学对改革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尽管最后不能获奖,带来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可磨灭的。因此,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成果培育观念,避免陷入为了评奖而培育的误区,充分发挥培育成果在日常教学中的示范作用,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黄一顺,蒋香仙.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奖的现状与趋势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3.9:86-89.

[2] 肖念,张萍.高校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特点分析——来自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报告[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016:81-84.

[3] 郑永进,黄海燕.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特点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2):158-162.

[4] 周淼,袁宁,方光华.陕西高校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分析——基于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分析[J].陕西教育,2009.11.079:6-8.

[5] 刘丽伟.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特点与趋势——基于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的分析[J].高教研究与评估,NO.2,2016:51-53.

[6] 陆国栋,徐展斌,张聪,张振良.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现状分析及培育途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03.05:26-30.

[7]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夏远景.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29-34,70.

[8] 进一步完善教学成果奖励的建议(笔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04):30-36.

推荐访问:成果奖 新时期 趋势 教学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