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专利管理模式的要素与结构分析

时间:2023-06-10 08:00:08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文章界定了现代企业专利管理模式的概念和目标,构建了由专利开发、专利保护和专利运营构成的三位一体的现代企业专利管理模式体系,并深入探讨专利开发、专利保护和专利运营三要素,分析了三要素所呈现出的并列独立、交叉融合、分级递进和逐步升华的结构关系。

关键词:专利管理模式;要素;结构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专利是现代企业所拥有的重要经济资源。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专利这一法学术语已经深入广泛地渗透到经济社会领域。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核心,专利是现代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和实现持续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和基本内核。据资料反映,全球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共性是:拥有该领域的专利技术。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在现代社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专利资源是否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的强弱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 现代企业专利管理模式的界定

1. 现代企业专利管理模式的概念界定。现代企业专利管理涉及到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它决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一件仅由律师与企业法律顾问处理的事情。现代企业专利管理,是指为实现企业最佳经济效益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目标,而对其所拥有和控制的专利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综合性管理和系统化运筹过程。

在现代企业专利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构造现代企业专利管理模式,是指在现代企业专利管理理念和专利管理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根据专利资源开发与市场化运作的规律,通过企业专利资源管理体系构造、运行机制设计、策略选择、效果评价、实施对策等途径,对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专利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所形成的管理系统结构和目标模式的总和。

2. 现代企业专利管理模式的目标界定。现代企业专利管理模式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专利管理实现的总体目标,包括直接目标和战略目标两个组成部分。

专利管理的直接目标,是直接增加专利拥有数量、提高专利拥有质量。企业强,首先要强在专利数量上,数量累积是现代企业专利管理直接目标的第一步。现代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要实现专利数量的持续稳步增长。专利强,强在数量增长,更要强在质量提升。专利有三种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当前我国企业专利申请以实用新型为主,实用新型在我国企业专利申请中占据了绝大部分。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国际上多数发达国家的专利仅仅特指发明专利。以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发明专利,技术含量相对较高,才最能反映企业拥有专利的水平高低,也才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真正所在。

专利管理的战略目标,是提升专利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专利管理对自主创新和企业发展的贡献。专利管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表现之一是产权激励,专利制度是国家以法定程序和条件授予智力成果完成人在一定时期内拥有一定的独占权、并以法律手段保障权利不受侵犯的法律制度,在创新过程中发挥着激励创新、规范竞争和调节利益的重要作用。专利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表现为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强化企业竞争优势。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以专利为依托,大力发展自主创新,掌握核心领域的关键技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真正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竞争优势。建立现代企业专利管理模式,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二、 现代企业专利管理模式的要素构成

传统的企业专利管理模式以企业的专利资源保护为重点,现代企业专利管理模式已发展为从专利的开发、到保护、再到专利资产运营的一个完整周期。ICMG(知识资本管理组织)提出企业专利管理模式的五阶段:①发展专利数量;②以有限资源获得量多质优的专利;③授权利用并实现专利价值;④利用专利协助企业发展策略定位;⑤创造专利领导技术发展和协助企业调整并创造市场空间的战略影响。袁真富从创新战略高度认为现代企业应该跨越专利发展模式,从专利保护的传统观念转向专利经营的现代理念,从专利的侵权防御阶段提升到专利的战略规划层次,从专利作为法律资产的桎梏中释放出专利作为商业资产的活力、进而发展到策略资产的境界。陈劲、王方瑞提出“专利创造→专利保护→专利扩散”构成专利循环发展的一个周期。本文在借鉴上述观点的基础上,认为专利是循环发展的,开发、保护、运营构成专利发展的一个完整周期。企业专利管理伴随着专利的发展过程而动态演进;因此,专利开发、专利保护和专利运营,构成了现代企业专利管理的三要素。现代企业专利管理模式即是在企业专利管理总体目标的指导下,由专利开发、专利保护和专利运营构成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体系,如图1所示。

1. 专利开发。现代企业的价值点已逐渐表现为以专利资源为主的无形资产,企业进行专利管理的基础,首先必须具备专利资源,即专利开发。专利开发是现代企业专利管理模式的初级阶段。

专利源于技术创新,专利开发既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就是专利产生的过程,专利开发的本质就是把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固化,将企业丰富的技术创新潜力转化成为专利资源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企业专利开发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互动,二者是螺旋上升、不断进步的耦合过程。一方面,技术创新是专利产生的源泉;另一方面,专利开发能够引发更高层次上的技术创新,新的技术创新行为又将产生新的专利……如此循环,形成了企业专利开发与技术创新的螺旋进步耦合机理。由此,现代企业专利开发就是通过在企业内部形成技术创新的机制,开发出能够取得专利的技术创新成果,以创造企业专利资源,把技术创新优势转变为专利资源优势,为进一步实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目标而创建专利知识资本的过程和行为的组合。企业应该从战略高度把技术创新的过程上升为专利开发的过程。

现代企业专利开发在运行过程中受其自身的动力、激励、约束和保障等要素的影响。动力有内源性动力——即促进企业开展专利开发的内在驱动力,主要是对高新技术和市场占有的内在需求,和外源性动力——即企业开展专利开发的外在动力因素支撑,包括专利资源的利益补偿和价值实现;激励约束,是控制利于和不利于专利开发的组织行为即企业行为、以及研发人员的个体行为,包括组织行政激励约束、个人绩效考核激励约束和制度法规激励约束;保障是资源、组织和环境保障,由资金投入、人才投入、专利开发组织的建立、政策法规和服务环境的支持等构成。

2. 专利保护。由于专利的无形性特点,必然容易造成专利技术外溢,如果现代企业只注重专利技术的开发,那么申请授权的专利将可能无法为企业带来现实的经济利益;而且在高额技术研发费用的投入下,必将挫伤企业进行专利技术开发的积极性。因此,对于开发出来的专利技术,企业必须对其进行保护。专利保护是现代企业专利管理模式的中级阶段。

专利是具有相对公共性特征和相对排他性特征的统一体。其相对公共性特征,使知识消费者无需付出任何费用而从中受益,由此导致了知识生产者激励机制衰退;专利的相对排他性特征,却又增加了知识消费者取得知识成果的障碍,不利于知识的应用和转化为生产力。因此,专利保护就是在相对公共性和相对排他性之间进行决策,通过法律手段调整因知识产品创造和使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协调专利专有性与知识产品社会性之间的矛盾。由此,专利保护的实质在于:采取特别的法律手段调整专利技术产品创造和使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目的是平衡专利技术生产者权利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既促进专利技术知识的广泛传播,又注重保护专利技术产品创造者的合法利益,形成专利保护与合理利用和技术扩散并重。

现代企业专利保护是由以专利开发主体即企业为基础、以政府为保障、以社会为支持,三者共同发挥协同效应而构成的,各自的职能分别为:企业专利保护意识培养、专利信息检索和专利价值分配;政府专利保护政策和制度的制定、专利保护行为的示范激励和专利保护实施的市场监管;社会培育和再造全社会专利保护文化、建立企业专利联盟和发挥专利中介组织的保护功能等。

3. 专利运营。对于现代企业专利管理而言,仅有开发和保护还是不够的。单纯的专利开发和保护可能会使企业专利产品被闲置,在法律规定的保护期内达不到预期的占有市场优势、获得高额市场回报的效果。现代企业专利管理模式的高级阶段即为专利运营。专利运营是专利的所有者、经营者为使专利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推进和实现专利成果向市场化、产业化转化,实现专利使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所实施的各项作业的运作和经营。

专利运营是企业实现价值的重心。专利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必须进入资本化运作与价值化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运营,才能充分发挥其资源效益,促进专利技术的转化实施和价值实现。现代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企业,其技术含量已成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专利利用是提高技术层次的关键环节。在现代企业专利管理系统中,获取专利是专利利用的基础,但是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企业专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而是专利资源的运营。现代企业专利运营,就是要摒弃只从法律层面保护专利的传统管理模式,从企业知识资本运营的战略高度统筹专利运营,采取有效的竞争战略和措施,创新专利运营的策略,促进企业专利技术的合理流动和扩散,实现专利成果的商业化、产业化目标,为创造企业价值开创新的途径。

专利运营的关键环节是专利价值的确定,专利价值包含两种型式:专利获利价值和专利战略价值。专利获利价值是专利能够为企业盈利形成多少现实的价值,表征为:专利本身的知识特征,即专利的知识创新性、复杂性和成熟度;专利的市场状况,包括市场应用性、实施能力和垄断性;专利的权属状况,即权属的类型、完整性、状态和有效保护期限。专利战略价值是专利为企业战略发展带来的价值,含对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和企业竞争两部分价值。现代企业专利价值的确定,是合理确定企业专利资源转让、投资等价格的基础。

三、 现代企业专利管理模式的结构分析

现代企业专利管理模式是一个紧紧围绕专利管理总体目标,并以总体目标为核心和基础的、顺次渐进的、持续循环的运行过程体系。其专利开发、专利保护和专利运营三要素在结构上是相互融合与独立的关系,既强调体系的融合性,又强调要素的独立性。现代企业专利管理模式三要素呈现四种结构关系:并列独立的结构关系、交叉融合的结构关系、分级递进的结构关系和逐步升华的结构关系,如图2所示。

1. 并列独立的结构关系。现代企业专利开发、专利保护和专利运营三要素,在共同的专利管理目标导向下,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实现功能,彼此构成并列独立的结构关系。

2. 交叉融合的结构关系。现代企业专利开发、专利保护和专利运营三要素,三者共同以企业专利资源为基础,在运作方式上相互协作,呈现交叉融合的结构关系。

3. 分级递进的结构关系。现代企业专利管理模式,首先要进行专利开发,只有开发出专利资源才谈得上专利保护,也只有专利保护到位才可以进一步深入到专利运营。因此,现代企业专利开发、专利保护和专利运营三要素,在实现层次上是分级递进的结构关系。

4. 逐步升华的结构关系。现代企业专利管理模式体系,即从专利开发、到专利保护、再到专利运营,三者实现着由累积专利资源、到保护专利资源规避侵权风险、再到利用专利资源创造利益,在管理过程阶段上三者呈现逐步升华的结构关系。

参考文献:

1. 袁真富.企业知识产权的发展模式——从保护到经营之知识产权观念的改造.知识产权,2006,(4):34-38.

2. 陈劲,王方瑞.我国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公共管理学报,2006,(4):52-57.

3. 王东月,陈昌柏.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的经济效用分析.电子知识产权,2004,(6):25-26.

4. 洪允楣.技术创新专利申请策划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 张涛,李刚.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及其评价研究.改革与战略,2006,(8):23-26.

基金项目:哈尔滨市科技局项目(2006231101)。

作者简介:于雪霞,管理学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收稿日期:2009-12-12。

推荐访问:现代企业 管理模式 要素 专利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