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研究进展

时间:2023-06-09 17:18: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职业决策困难是职业决策研究中的重要领域。文章总结了目前国内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研究的进展,包括概念的界定以及其结构与测量工具,概括了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口学因素、家庭与环境因素、人格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四个方面,并在对以往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国内研究

1.职业决策困难的概念界定

职业决策困难是职业心理学中一个较新的概念。对其概念的界定,不同的学者因关注的焦点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相比与国外,国内关于职业决策困难的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对其概念的界定也未统一。目前国内学者较多认同龙立荣和彭永新的观点,认为职业决策困难是指个人在职业选择(进入阶段或职业改变)过程中,面临最后决策时,不知道要从事什么职业或从几个职业中挑选一个时发生的困难。[1]李西营认为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是大学生在面临最后的职业决策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包括动机的缺乏、自我认知的缺乏,错误的信念等方面。杜睿结合中国文化背景将职业决策困难定义为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所面临的许多困难,导致个体处于一种对未来职业方向不确定的状态。王彦朴认为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主要是个体缺乏社会支持和做出决策的心理准备不足以及个体对职业的认同感较低等。郝翔、左丹认为职业决策困难是个体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它使个体无法做出决策或对所做的决策感到不满意。

2.职业决策困难的结构及测量

2.1 职业决策困难的结构

我国学者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并结合国外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结构进行划分。杜睿考察了Gati的职业决策困难三维度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结果发现“不合理的信念”“缺乏信息”“获取信息方式”三个方面在我国大学生中并不突出,并提出了我国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四因素结构:职业自我探索、职业信息探索、职业规划探索和职业目标确定。[2]李西营却认为我国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结构和Gati等人提出的职业决策困难的结构是基本一致的。周满玲提出职业决策困难的结构包括“决策信息认知”和“决策信息匹配”,其中决策信息认知包括自我评价能力、职业熟悉度和社会环境因素;决策信息匹配包括人-职匹配和社会适应性。宋卫芳和王鹏飞结合中国文化的背景将我国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划分为自我认知、缺乏信息、观念冲突、职业规划四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它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构模型。

不同的学者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结构的划分也不同,甚至存在分歧,但都致力于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考察我国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结构,以期将让其更符合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2.2 职业决策困难的测量

国外关于职业决策困难的测量工具主要是职业决策困难问卷,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许多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及相关问卷。国内研究人员比较认同并广泛使用的主要是Gati和Osipow编制的职业决策困难问卷(CDDQ)。考虑到社会文化的差异并为了让CDDQ更符合我国实际,国内学者们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修订。沈雪萍对CDDQ进行了翻译并修订,发现翻译修订后的问卷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杜睿和龙立荣检验CDDQ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应性并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修订,发现修订后的问卷的测量指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但却未能全面反映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因此还需要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3]郝翔针对我国研究生职业决策困难对CDDQ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李西营对CDDQ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问卷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但仍需进一步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验证。李娜对李西营修订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进行了进一步修编,修编后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但仍需深化完善。

除了修订国外量表外,国内学者们还编制了本土化的测量工具。王鹏飞编制了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其问卷总量表的a系数达到0.854。周满玲、左丹分别编制了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表明,他们的问卷都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且职业决策困难的模型拟合良好。谢雅萍和周芳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包括了个人信息以及相关因素的探讨。

3.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因素研究

3.1 人口学因素

国内相关研究发现人口学因素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有显著影响。谢雅萍和周芳发现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在性别和生源地上存在差异:女生职业决策困难显著高于男生;乡村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显著高于城镇的学生。王艳和张郢等发现在做职业决策时,文科生的内部冲突要大于理科生。李娜发现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随着年级的递增呈现出倒“V”的趋势,二年级处于倒“V”的顶峰。李西营却认为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程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呈直线下降趋势,大三是职业决策发展的关键期。李莉和马剑虹发现对于不同学历的毕业生

(本科生和研究生)来说,本科毕业生在收集信息、制定规划、选择目标和问题解决方面感受到的困难水平显著地大于硕士研究生。杜睿认为中等经济收入家庭的学生的职业规划探索程度和职业自我探索要显著高于其他水平。

3.2 家庭与环境因素

家庭对个体的成长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也会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产生影响。吕英建发现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的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决策困难的程度也不相同,那些得到父母温暖和理解的学生会进行更积极的自我探索,职业决策困难程度也会比较低。谢雅萍和周芳发现家庭支持程度与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总体成负相关关系,持中立态度家庭的学生的困难感知最高。朱静敏发现家庭功能同职业决策困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前者对后者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环境因素也会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产生影响。徐辰发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职业决策困难呈显著负相关,且前者对后者有预测作用。李西营发现是否接受过职业指导对职业决策困难也能产生影响,在缺乏信息和不一致信息维度上,未接受过职业指导的学生比接受过职业指导的有更大的决策困难。

3.3 人格因素

人格作为个体的综合心理品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行为反应。关于人格的维度,国内学者较多地采用大五人格分类,即外向性、神经质、随和性、责任性和开放性。周文霞等的发现人格的五个维度均与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外向性、责任心、随和性与职业决策困难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职业决策困难呈显著的正相关。[4]王先凤发现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最大的是神经质和责任心,外向性和随和性对其影响则很小,而对其预测力最强的是神经质,开放性对缺乏信息方面的困难有影响。

国内学者还考察了主动性人格与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谭佳发现主动性人格与职业决策困难呈显著相关,且有相互预测作用。李江朋发现主动性人格与职业信息探索呈显著的正相关,与个体的自我探索、规划探索和目标确定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并且对职业决策困难总分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马晶发现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职业决策困难总量表及各分量表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且主动性人格对职业决策困难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3.4 个体心理因素

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心理因素受到国内学者们的关注。李文道和邹泓等发现不同同一性地位类型的大学生在职业探索上存在显著差异,同一性地位越高,职业探索得分越高。刘长江和郝芳等发现职业决策效能与职业决策困难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陈宝红发现高职生专业承诺与职业决策困难存在显著正相关,且专业承诺中的部分因子对职业决策困难有预测作用。孟彩霞发现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与自卑呈显著正相关,与应对效能呈显著负相关。王彦朴发现职业决策困难与个体的成就动机呈显著相关。赵朝霞和李秉宸发现心理资本会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产生直接影响,其中,乐观品质与职业决策困难相关最紧密,相关其次紧密的是自我效能维度。张月和谭利发现乐观/悲观偏差与职业决策困难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除了以上心理因素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影响大学生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一些其他的个体因素。仲蕾蕾和王超等发现大学生决策风格可以通过求职清晰度和自我管理策略间接预测职业决策困难。李西营和张大均发现专业限选与否对职业决策困难有显著影响。此外,学者们还发现个体的职业成熟度、专业认同感、抗挫能力、求职准备等因素均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有影响。

4.未来研究方向

4.1 明确界定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概念和结构

国内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才引起国内学者们的关注。关于职业决策困难的概念和结构,目前国内还未形成统一的共识。因此,未来研究还应继续深化对其概念与结构的研究,尤其要注重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考察我国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特点,明确界定符合我国大学生特点的职业决策困难的概念和结构。

4.2 开发本土化的测量工具

目前关于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测量工具,国内使用较多的是Gati等编制的职业决策困难问卷(CDDQ)或是其修订版本。因此,很有必要开发符合我国实际的测量工具。虽然目前国内学者编制了一些本土化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测量工具,但是其心理测量学指标均不是很理想,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未来的研究可以尝试开发一套本土化和标准化的测量工具,以丰富我国关于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

4.3 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深入探索影响机制

国内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其影响机制的研究也不足。现有研究大多是相关性的研究,而深入探究其具体影响路径和机制的研究较少。此外,现有研究大多采用横断研究,方法多是通过问卷调查来考察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如实验法和纵向研究等,深入考察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形成的具体机制。

4.4 加强干预性的研究

从国内现有的研究来看,大都还是理论和相关研究,只有少数的干预性研究,如沈雪萍、左丹通过实验的方法均发现团体辅导对于特定职业决策困难的干预具有良好效果。李灵和孙秀颖通过实验发现有职业决策困难与没有职业决策困难的大学生的箱庭作品存在差异,这可为使用箱庭疗法干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提供参考。但从总体看来,干预性的研究仍不足。因此未来应加强干预性方面的研究,以开发出更多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龙立荣,彭永新.国外职业决策困难研究及其启示[J].人类工效学,2000,(4).

[2]杜睿.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3]杜睿,龙立荣.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3).

[4]周文霞,齐晶晶,吕翠.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人格因素对其有影响吗?[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10).

基金项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大学生专业承诺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

推荐访问:研究进展 决策 困难 大学生 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