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范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3-06-09 14:0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首学生就业难问题,则成为关涉社会稳定、高等教育发展、以及民众幸福的重大社会问题。要想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能单靠政策层面的外推动,也不能仅仅依赖社会经济发展来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还需要着手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employability)。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除了关注于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增强他们的实践技能之外,还需要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职业决策等加以恰当的引导。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项目以吉林省四所高校的师范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4月初,以班级为单位,在北华大学、吉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和白城师范学院发放问卷520份,被试均为本科师范类大三、大四学生,共计回收有效问卷377份,有效回收率为94.2%。其中男生82份,女生195份;三年级学生253人,四年级学生124人;城镇生源183人,农村生源194人,涉及到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不同的师范类专业。

(二)研究工具

本项目以彭永新、龙立荣修订的Taylor和Betz编制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为基础量表,结合研究师范类学生专业特点,自编“高校师范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调查问卷”。问卷分为基本信息、量表、问答题三部分,共39道题目,其中1-35题,采用5点记分;36—39题为补充的选择题,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37,鉴别效度、结构效度都较好。

二、研究结果

通过多元回归的统计学分析,认为性别和年级构成了师范类学生职业决策自 我效能的人口学因素。人格、自信水平、自尊水平、归因方式构成了师范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内部影响因素。家庭状况、已有经验、学科类别、职业指导构成了师范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外部影响因素。

(一)人口学影响因素

通过多元回归技术来研究被试人口学各因素对师范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找出其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从而明确影响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共因因子。

a. 预测变量: (常量), 性别。

b. 预测变量: (常量), 性别, 年级。

C. 因变量: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以上2个变量做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方程,其拟合值R均较高,(分别为0.607,0.623,0.634)说明,性别、年级是师范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共变因子。

以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分作为为预测变量,以影响因素的2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预测时,“性别”首先进入回归方程,说明性别是影响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首要因素;其次,第二回,“年级”进入回归方程,说明年级是影响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第二大因素。

(二)内部影响因素

通过多元回归技术来研究被试个体内在心理特征等内部各因素对师范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找出其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从而明确影响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共因因子。

a. 预测变量: (常量), 人格。

b. 预测变量: (常量), 人格, 自信水平。

c. 预测变量: (常量), 人格, 自信水平,自尊水平。

d.预测变量: (常量), 人格, 自信水平,自尊水平,归因方式。

e. 因变量: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以上4个变量做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方程,其拟合值R均较高,(分别为0.670,0.651,0.691)说明,人格, 自信水平,自尊水平,归因方式是师范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共变因子。

以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分作为为预测变量,以影响因素的4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预测时,“人格”首先进入回归方程,说明性别是影响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首要因素;其次,第二回,“自信水平”进入回归方程,说明年级是影响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第二大因素。第三回“自尊水平”和“归因方式”进入回归方程,说明自尊水平和归因方式对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要次于学生对人格、自信水平的需要。

(三)外部影响因素

运用逐步多元回归统计法,进一步研究家庭状况、已有经验、学科类别和职业指导对师范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分析他们之间是否呈线性关系,从而确定影响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外部因素,构建影响师范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因素模型。

从逐步多元回归分析中可以发现,家庭状况、已有经验、学科类别、职业指导四个变量的联合解释量达到83.1%,说明这四个因子可以解释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近80%。在进入回归模型的四个预测变量中,以“家庭状况”自变量单独的解释量最大,达41.5%;其次为“已有经验”,其解释量为11.6%;“学科类别”和“职业指导”解释量分别为11.4%和10.1%(以上R2值的显著性水平P=.000<.05)。在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影响因素模式表中,a、b、c、d预测变量注解代表进入回归方程式的顺序,以最具影响力的变量最先被选取,依影响程度的不同,依次进入方程。进一步分析,这4个变量作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方程,其拟合值R均较高,说明家庭状况、已有经验、学科类别、职业指导是影响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外部因素的共变因子。

三、讨论与建议

通过对高校师范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本研究认为,影响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因素,一是人口学因素,即性别因素和年级(年龄)因素;二是个体内在心理特征因素,即学生的个体人格、自信水平、自尊水平和归因风格因素;三是外部影响因素,即家庭状况、已有经验、学科类别和职业指导因素。

1、人口学因素

(1)性别因素

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师范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低于男生。因子分析进行一步证明,“自我评价”、“目标筛选”、“问题解决”三个维度上,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收集信息”和“制定规划”方面差异不显著.数据分析结果虽然揭示男女生间存在差异,但性别间各项均值差异并不悬殊,同时也进一步说明,所学专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会弥合性别间的差异。

(2)年级因素

本研究认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年龄和年级呈正相关,其总体发展趋势是大三、大四逐渐升高,特别是在“收集信息”、“选择目标”、“问题解决”这三个维度上大四均值显著高于大三均值。师范学生的专业课程体系在大四学年进行专业化的实习,实习即是学生进行实践性平台,也是学生确立专业理想和职业目标的关键性环节,数据所提示的

2、内部因素——个体内在的心理特征因素

(1)人格因素

本研究在量表分析的基础上,对部分被試进行人格测评,发现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的一些特质有一定相关。

(2)自信心水平因素

Bandura 的自我效能理论认为,某一领域内的自我效能的提高,可以延伸到其他领域中去。本研究发现,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其他领域的自我效能存在一定的相关。

(3)归因方式因素

本研究由于条件、时间所限,并没有对被试个体和群体进行归因干预,但在量表中对此问题进行了数据收集,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有过归因干预训练的学生,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没有接受过归因干预训练的学生。

3、外部的影响因素

(1)家庭状况

本研究结果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收集信息”方面,独生子女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2)已有经验因素

本研究发现,有过实习、见习甚至是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比没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高。

(3)学科类别

研究数据表明,文史类师范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要显著高于理工类师范学生。原因在于文史类学生的职业决策不仅限于本专业的精准就业,职业取向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而理工类的师范生更倾向于选择中小学校,而就业市场的不稳定因素也导致了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较低。

(4)职业指导

通过对量表中相关问题的分析发现,接受过职业指导的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得分显著高于未接相关职业指导的学生。师范类学生接受职业指导的形式多样,职业规划课程比较系统的为学生职业决策提供专业化的指导,此外,学生与教师间的职业规划讨论,与家长间的职业选择谈话,以及学生间的职业分析都为师范类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提高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作者单位:北华大学)

推荐访问:效能 决策 因素 自我 师范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