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3-06-09 08:48: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的转型升级有巨大推动力量。本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发展策略。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发展策略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Greenfield首次提出了生产性服力业的概念。主要指的是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它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

当前各国对生产性服务业划分的标准还不统一,但普遍认为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等行业构成生产性服务业的主体。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够细化和深化专业化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发达国家中,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已占有较大成份,成为增长最快的经济行业。例如,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基本上在80%左右,甚至更高(世界平均水平为66%),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就占到40%,有的国家和地区还超过了50%。服务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平均达到了70%-80%。生产性服务业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作用非常显著;在工业生产中,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低能源投入、低原材料消耗、高人力资本投入、高产出。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更进一步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发挥好我国产业比较优势,建设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就更要注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搭建平台,疏通渠道。因此,如何推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成为当前经济的重要课题。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

我国目前基本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中后期转变的时期,发展相对缓慢的生产性服务业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运行质量又好又快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的东南部地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出口额大幅度减少,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攀升,以往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不具有竞争优势,而内地企业与东南部地区企业相比则更低一个层次,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面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实现以较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来提升制造业的层次,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上的中国企业可借金融危机进行重组,很多中小企业会因无法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从此退出市场竞争,但同时,具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企业可得到快速发展的机会,向具有更多创意附加值的新兴工业化发展。这些企业的转型升级,就需要一个相对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提供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务会展、信息咨询、文化创意等方面的有力支撑。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面临这样一些问题,首先是人们对发展服务业的认识还不到位,重工轻商,习惯于把服务业当成单纯的生活性的、消费性的产业,不能理解和掌握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促进的客观规律,看不到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潜力,所以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无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由于政府投资导向对服务业的重视程度低于制造业,项目审批、税收信贷、资源供给和行业准入上也使生产性服务业得不到充分的支持。

其次,中小服务企业在融资问题上困难较多。我国的一些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过程中历来采取保大压小策略,作为新兴产业的中小服务企业要想得到银行贷款支持不太容易,加之服务业企业多以无形服务为主,缺少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这也使之得不到银行贷款。工业企业,生产性服务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第三,相关政策创新滞后或落不到实处。例如,现行的税负制度是按照制造业的成本结构来设计的,适应的是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客观上没有主动适应国家当前产业政策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要求,生产性服务企业甚至享受不到与制造业一样的优惠政策。近几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相关政策调整往往不能配合和支撑行业发展,政策创新滞后;还有的政策过于空泛,缺乏比较具体、可操作性的政策解释。

第四,人才数量质量严重制约服务业的发展。这与我国长期以来重点发展制造业有着极大的关系。所有的人才培养也是以制造业人才为主要方向。服务业的人才培养和储备都有很大的缺口,无法满足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需要知识型、技术型人才,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新环境下,尤其是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的是高新技术人才。在生产性服务业中,能够了解国际规则、国际市场运行的专业人才更是严重短缺。

三、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策略

一是各级政府部门结合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把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重要举措。确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对服务业的发展提出切实要求。选择一批服务业试点示范项目,作到以点带面,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树立标杆,正确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是要完善政策,加强指导,创造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条件。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完善相关的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给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和新兴行业进行有力扶持。主管部门制定各地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一做好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等的衔接,使生产性服务业能在坚实的基础上发展

三要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引进和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端人才,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大多数行业都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没有人才,生产性服务业就不可能正确和健康发展。要结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并完善服务业人才引进和开发利用的相关机制,面向国内外吸引更多的领军型复合型的人才,特别要注重引进精通管理的跨国人才。同时要在高等院校教育中建立与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的学科,和相关企业合作建设培训基地,培养急需人才。利用职业教育,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国际培训基地,培养具有全球眼光的高级人才。

四要创造服务品牌,使生产性服务业实现集群效应、规模效应。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要协调统一市场准入资格管理,建设必需的基础设施,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撑。避免生产性服务业再现制造业发展中分散布局、重复投资、盲目建没、粗放经营的发展方式。注意培育和树立有影响力的服务业品牌,使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

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还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中国经济的领军城市上海和北京,还有经济较为发达的珠三角地区,都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把经济的重点从制造业转向金融、物流、信息、创意等第三产业。但是,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过程中,不能把现有产业简单定性为“夕阳产业”或“落后产业”加以放弃或减缓发展,还要看本地区是否具备大力和快速发展服务业的现实条件,要看本地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劳动力教育文化程度是否支撑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如果一哄而起,强求发展服务业,不仅极可能会把原来的工业基础丢掉,而且还会造成投资浪费。比如很多园区的建设最终变成了房地产的开发和炒作。

目前大量的劳动力需要就业,人民需要提高生活水平。全方位的产业发展才能真正拓宽就业渠道,所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是发展金融等高端服务业,还要关注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解决就业的意义,这也是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非常重要,但要清楚看到产业转型和升级需要时间和过程。对于传统制造业集聚地,若是过急过快地转移制造业,可能会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比如美国底特律、德国鲁尔等地区,在推进产业升级时,本地制造业的转移和服务业的发展缺乏衔接,给当地经济造成萧条。我国目前正处于从制造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换的结构调整与升级阶段,唯有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两轮驱动”战略,才能在产业转换时期避免工业产业的空心化。

参考文献:

[1]郭怀英:“十二五”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思路与任务[J].中国投资 2010(10)

[2]安和:生产性服务业进入“黄金期” 无锡日报2010-05-08

[3]张国云: 《生产服务》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

推荐访问:大力发展 服务业 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