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服务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3-06-08 20:5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在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废气排放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出现,生态服务业的发展可实现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建设。建立生态服务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生态服务业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探讨了生态服务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废弃排放、生态环境四方面出发,构建了生态服务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生态服务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7-000-02

一、引言

随着服务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发展服务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服务业是低能耗、轻污染的产业类型,不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对服务业发展循环经济重视不够。但事实研究表明,服务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能忽视,如餐饮业的水污染、交通运输业的噪声污染、旅游业对自然资源的破坏等。

针对服务业的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一些学者提出了“发展生态服务业”的概念,但一直以来对“生态服务业”还没有明确的定义。生态服务业是循环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生态服务业的概念大多数是在对循环经济的研究的过程中提出的。生态服务业是在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生态环境资源基础上发展的服务业。生态服务业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运用系统论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服务业生产布局,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新型行业。生态服务业包括绿色商业服务业、生态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绿色公共管理服务等,结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实现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

目前,我国对生态服务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相关研究还未涉及,只是在循环经济和服务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上有所研究。杨华峰、张华玲(2005)对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分为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系统三个部分;刘娟、谢家平(2010)从资源输入、废气排放、经济运行和生态环境方面建立服务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王小平则(2012)从国家层面对服务业循环经济系统进行研究,在建立指标体系时从经济、废弃排放、环境和资源四方面进行分析等。本文在借鉴和综合了对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及服务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的建立,再结合生态服务业的特征、内涵,建立生态服务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二、生态服务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为了使生态服务业指标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在建立其指标体系时,应结合生态服务业的基本特征,借鉴其他指标体系的构建原理,遵循以下原则:

1.3R原则

生态服务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循环经济的基础之上的,评价指标的选择应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指标能充分体现社会经济发展中资源消耗、再利用的状况。

2.科学性原则

各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以科学性为原则,以生态学、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通过多指标的筛选与合成,以较少的综合性指标客观、准确地反映生态服务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实质。

3.综合性原则

生态服务业循环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既要有反映各个子系统发展的指标,又要有反映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的指标。在选取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时,要遵循综合性原则,尽量用较少指标完成评价任务。

4.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的设置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统计资料,各指标尽量简单明了,应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在实际调查评价中,指标数据易于通过统计资料整理、典型调查或直接从有关部门获得。

5.层次性原则

生态服务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有层次性,从宏观到微观,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评价体系。指标体系中的指标都要明确自身内涵,组成层次分明、相互关联的整体。

三、生态服务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1.生态服务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本文根据评价的目的,对评价对象的结构进行深入的系统剖析,把评价对象整体发展水平分解成不同的侧面,在此基础上提出反映各个侧面的衡量指標。

目前我国尚未对生态服务业概念及数据统计范围做统一界定,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了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形成如表1所示的生态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的建立既要遵循循环经济的原理、又要结合生态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主要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废气排放、生态环境4个方面设置了相应指标,对于不具有数据可得性的因素则选用近似指标。

2.评价指标体系的解释

(1)经济发展指标

发展生态服务业可使资源最大程度地得到有效利用以及环境得以保护,有利于降低城市经济的资源消耗强度。生态服务业是在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必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考核,通过该指标可以看出生态服务业的经济水平的发展状况。

①生态服务业生产总值(万元):是全面反映生态服务业经济规模及生产成果的指标。生态服务业目前的研究还不成熟,现有数据还不够全面,所以该指标在进行评价分析时可通过它所包含的不同行业的统计数据综合来体现。

②人均生态服务业生产总值(万元/人):即生态服务业生产总值与生态服务业从业人数的比值。表示了生态服务业的人均产值,而人均产值则反映了生态服务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生态服务业的积极效益,是发展生态服务业的重要内容。

③生态服务业生产总值占GDP比重(%):即生态服务业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该指标反映生态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生产所做的贡献,国内外研究中用来说明生态服务业的发展状况。生态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越高,反映生态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能力越强。

④生态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即生态服务业增加值与其从业人员的比值。该指标衡量的是生态服务业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综合生产效率及生产集约化程度,表示从业人员人均创造的增加值,可反映出一个地区生态服务业的发展是否占优势。

⑤R&D投入强度(%):反映技术的进步指标,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研究、开发所投入的各种费用。生态服务业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科学技术的投入可以降低环境污染以及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也是从根本上提高经济的发展。

(2)资源利用指标

生态服务业是循环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衡量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减量化水平,反映企业实现服务业生态化的程度。

①生态服务业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该指标反映反映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体现了企业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说明了生态服务业发展经济中对能源的利用程度。按生态服务业能源消耗总量与报告期内地区生态服务业生产总值比值计算。

②生态服务业人均生活用能量(吨标煤):生态服务业中用于生活消费的各种能源数量与地区人口总数的比值,反映生态服务业生活领域对能源的消费情况。

③废弃物资源化率(%):反映了企业生产产生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是指废弃物通过回收、加工、循环等方式处理的比率。是报告期内废弃物资源化量与废弃物产生量的比值。

④清洁能源占总能源的比率(%):指清洁能源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比重。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污染程度小。

(3)废弃排放指标

衡量生态服务业向大气中排放的废弃物,该指标要素包含5个二级指标。

①生态服务业单位GDP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万吨/亿元):指报告期收集和运送到各生活垃圾处理厂和生活垃圾最终消纳点的生活垃圾数量。按报告期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占同期生态服务业单位GDP的比重计算。

②生态服务业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衡量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含量,按报告期城市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同期生态服务业单位GDP的比重计算。

③生态服务业单位GDP生活污水化学氧需量排放量(万吨/亿元):衡量生态服务业化学需氧量排放程度,数值越高,对水体污染越严重。按报告期生活污水化学氧需量排放量占同期生态服务业单位GDP的比重计算。

④生态服务业单位GDP氮氧化物排放量(万吨/亿元):衡量区域生态服务业经营过程中向大气排放的氮氧化物的含量,按报告期区域城市生活中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同期生态服务业单位GDP的比重计算。

(4)生态环境指标

发展生态服务业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对无法回收和再利用废弃与排放的无害化处理,实现洁净生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该指标包括4个二级要素质指标。

①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报告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与生活垃圾产生量的比率。在统计上,由于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易取得,可用清运量代替。该指标衡量的是生态服务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

②空气污染综合指数: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反映了生态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空气的影响程度。近年来,空气污染愈加明显,在对企业进行环境评价时,空气环境质量的检测不容忽视。

③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态服务业中餐饮、旅游等行业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该指标是报告期内城市污水量占污水排放总量的比重,衡量生态服务业对水体环境造成的影响。

④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指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投资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指标,环境在生态服务业发展中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四、进一步补充和说明

以上是从统计的角度提出了18个价值量指标,实际上建立评价指标仅有以上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但有些因素又无法统计,所以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要各部门的专业统计。相比生态农业、生态工业来说,生态服务业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统计资料也还很缺乏,在指标获取上有一定得困难。我国生态服务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也还不够完善,本文是在参考服务业循环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基础上建立其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不具有数据可得性的因素则选用近似指标。对运用上述指标进行衡量比较时,各指标权重的设计本文尚未涉及,还需要通过时间的检验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科学、更客观地评价当地生態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1]毛如柏,冯之浚.论循环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0.

[2]杨华峰,张华玲.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9.

[3]刘娟,谢家平.服务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效果测度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0(6):52-56.

[4]王小平.中国服务业循环经济评价分析与发展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2,(12).

推荐访问:循环经济 服务业 构建 评价指标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