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天华成此景

时间:2023-06-08 10:00:09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编者按

2015年《民族文学》第1期“广西中青年作家专号”推出以来,在文学界和读者中引起热烈反响。2月10日,该期专号研讨会在京召开,多位评论家出席并发言。广西有深厚的文学传统,是中国文坛的一方重镇,少数民族中青年作家作为广西文坛的主力军,展现出怎样的实力与潜力,如何品评他们当下的创作和未来的发展?本期专辑特选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白庚胜,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原总裁、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评论家雷达,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评论家范咏戈,诗人王久辛等七位参会者的发言,以飨读者。

今年,中国作协实施的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已进入第三年。三年来,在中宣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工程就少数民族文学培养人才、鼓励创作、加强译介、扶持出版、理论批评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取得了阶段性的丰硕成果。这其中,作为少数民族文学重镇的广西,自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吸收了营养,同时也贡献了诸多作家作品资源,比如由中国作协编选、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壮族卷就是由广西作协具体主持,受到新老作家的好评。近年来,广西作协在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学方面,着实做了一些扎实有效的工作,为少数民族作家办了不少好事、实事。就我所知,除了自治区内专门扶持鼓励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花山奖”外,还多次举办少数民族文学和作家研讨会,参与承办了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中青年作家培训班;在全国性的文学培训和作家作品推介上,广西作协也特别注意推荐有实力有潜能的少数民族中青年作家。多位广西少数民族作家入选中国作协作家定点深入生活创作项目、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特别是由广西文联策划、广西作协组织编辑的《广西少数民族新锐作家丛书》10卷本,收录了梁志玲、陶丽群、黄土路、周耒、杨仕芳、潘小楼、何述强、林虹、费城、黄芳等十位少数民族优秀青年作家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示和总结了广西新生代作家最新的创作成果,堪称少数民族文学界的一个亮点。应该说,广西作协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学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重视和总结,也值得兄弟省区借鉴与学习

同时我们也明显地看到,在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实施的这几年,也是《民族文学》杂志办刊质量和社会影响稳步提升,亮点迭出的几年。在温家宝、刘云山等领导同志“办好民族文学”的关怀与指示下,杂志社全体同仁一直在精诚努力、辛劳付出,改稿班、笔会、研讨会等活动适时开展,创作基地在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和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相继成立,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也初具规模。特别是,今年的《民族文学》进行了改版,面貌一新,使很多读者感到眼前一亮。广西专号在这一时机推出,可谓佳作配好刊,正逢其时。而且我们也注意到,这期广西专号的入选作者中,不仅有我们相对比较熟悉的作家,也有一些第一次露面的新面孔,比如“大学生诗页”推出的33位青年诗人就是代表。阅读他们尽管尚显青涩,但激情澎湃、想象力十足的诗作,我感到广西少数民族文学的未来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

综上,《民族文学》这期广西专号,之所以得以顺利、优质地推出,集中展示了广西少数民族文学的整体实力与精神风貌,受到各界瞩目与好评,这并不是平白无故的偶然之为,而是多方努力的必然结晶。其一,广西自古便是人杰地灵、才俊森列之地,又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富矿区和少数民族文学人才的重要摇篮,在广西文学界产生影响的很多作家,来自少数民族。广西的作家普遍地质朴、扎实、不浮躁,生活底子厚实,艺术触觉灵敏,仿佛集山川之灵秀,笔下才情四溢,情感丰沛,这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其二,中国作协和广西作协在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学方面所提供的政策支持与培养机制,也是广西少数民族作家健步成长、集群亮相于文坛的有利条件。特别是广西作协真心实意为作家办事的态度和风格,让少数民族作家感到了家的温暖,有了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其三,少数民族文学阵地建设功不可没。以《民族文学》为代表的全国性少数民族文学刊物,在约组力作、推荐新人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与文学组织工作者相比,身处文学编辑一线的杂志对新人的发现更为敏锐,培养更为及时,广西的很多少数民族作家正是先在《民族文学》脱颖而出,从而在广西文坛受到瞩目与帮助,更为顺利地成长。同时也应看到,《广西文学》《南方文坛》《红豆》《南方文学》《三月三》等广西地方性文学期刊在培养少数民族作家、评论家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尽天华成此景”,有了作家的勤勉躬耕,有了文学组织的热忱帮助和文学氛围的营造,有了文学阵地的挚诚坚守与凝神聚力,广西少数民族文学的星河就一定会更加璀璨夺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大发展大繁荣的愿景就一定可以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文化强国的梦想就一定可以实现。

推荐访问:此景 历尽 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