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中干手观音造型之演变(上)

时间:2023-06-07 10:18: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u駏iiiOiky人物比例恰当,线条挺拔,色彩明丽,服饰繁复,构图对称,布局繁密,堪称典型的五代代表作品。

此外,由日本新田氏收藏的五代铜鎏金的千手观音(见图8),亦代表了这一时期的造像及服饰面貌。但这一时期的造像,明显带出僵化、繁琐、程式的痕迹,同时也远不及盛唐时期那么高深、华丽、宏伟无比。

六、两宋

两宋时期的千手观音的脸部造型以饱满见长,同时以世俗中的富态女性为蓝本,头戴宝冠,佩帔巾,饰璎珞、臂钏,此时的菩萨已经完全转化为中国式的世俗化风格。服饰已完全脱离了域外印度之形象,而完全是中国人的衣冠,以中国人的面目出现。可见佛教流传至此,确确实实和中国文化已经水乳交融。

河北正定隆兴寺大悲阁内的本尊铜铸金装千手观音像(见图9),是史所罕见的金铜巨像,高21.3米,北宋开宝四年(971年)由宋太祖赵匡胤敕命铸造。观音菩萨表情静穆仁慈,雄大魁伟,气度雄浑,衣饰繁丽,天衣附体却有熨帖之感,璎珞严身而裙褶如行云流水,装饰性很强,整个造像富丽堂皇,是中国最大的铜铸千手千眼观音造像,堪称北宋千手观音最佳代表之作。大悲菩萨立于蓬花座上,伸出四十二条手臂在其身上,呈辐射状,除当胸合十的双掌外,其余各手都分别执日月、净瓶、尘拂、宝剑、宝镜、宝杖、金刚杵等物。其形制之巨,雕工之精,实为国内罕见。

四川大足石刻中的大佛湾观音殿里的淳熙至淳祜年间的石雕千手干眼观世音像,布满了整个崖面(见图10),称得上千手千眼观世音中雕像中最为精彩之巨作。在88平方米的石壁上,身高约3米的佛像,居然有密密麻麻的一千零七只手向外延伸,而每只手又雕得纤细柔美,笔笔精到,千姿百态中无一雷同。手持各种不同的器物,而手心各雕一只眼。手臂动作各异,或正或侧,或举或垂,或屈或伸,每只手所持的物品之动态也丰富多彩、变化多端。千手观音结跏趺坐于莲花台上,低眉垂目,秀美慈祥,头戴天冠,恰好以繁衬简,突出中心造像。天冠上有45个小佛像,额上雕有一眼,胸前饰有菱形及圆形珠玉串制成的璎珞,裙上没有饰物。身前数对手臂分别合十,施禅定印和降魔印。远远望去,整个造像宛如孔雀开屏,金光闪闪,精彩夺目。同时敷金重彩,更显金碧辉煌,雍容华贵。这座雕塑想象力丰富,设计复杂,刻制精美,堪称举世无双,精绝无比,也可以说是干手观音造像史上创作技巧的重大突破。

宋代雕造佛像其实已经由盛到衰,开始渐渐走下坡路,比较精彩的作品大都借着笔墨渲染,只有在敦煌莫高窟仍然可以看到千手观音菩萨比较震撼的造型(见图11)。在衣饰方面的千手观音造像演变至此,呈现简雅素净、返朴归真的风貌,取而代之的是简朴高雅的头巾,崇尚淡雅、雕镂精致的花冠。所著衣裳多为中国式双肩覆盖,腕间饰中国式手镯。外衣袒露前胸,长裙及踵,衣褶分明,衣纹下垂于腰与双腿间,形成若池水之涟漪、行云之朦胧、柔和飘逸的新月形衣褶,极富韵律感。这也是宋代千手观音中才出现的一个特点。观音像头顶上覆以头巾,可能与当时的仕女流行的披头巾有关,或者是命妇们以披头巾为高贵,故观音像天冠不显,而易以头巾,此风沿袭甚久,直到元明清三代之观音像亦时时可见。另外,在性别上,唐代观音造像几乎男、女并行,一直到宋代,才渐渐趋向女性婉约之美,出现了中国人自己的面目,而形成宋代作品的中国特色。

七、西夏

西夏国存在于辽金之间(公元1032-1227年),由党项族统治,定都兴庆(相当于今天宁夏银川一带),党项民族信奉佛教。敦煌的千手千眼观音已经得到充足的发展,甚至达到了极致。据敦煌研究院调查统计,仅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历代绘制的千手千眼观音达40多幅,其中代表作品有莫高窟第三窟元代千手千眼观音和榆林窟第三窟西夏千手千眼观音。

榆林第三窟是西夏晚期开凿的一个大型洞窟,建筑形制、洞窟内容、壁画题材、布局画风都具有藏传密宗佛教的艺术特色和西夏民族特点,同时又显示出唐、宋汉族文化艺术传统的巨大影响。千手千眼观音绘于该窟东壁南侧(见图12),画面纵高3.7米,横宽2.2米,面积为8.14平方米,是敦煌石窟壁画中反映科技史的杰作。画面内容布局是中央画巨大的五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正面主像,观音脚踩莲花于水池中,头顶有宝盖,天空浮雨宝花,宝盖下面有一位化佛。五十面作重叠宝塔,上下分为十层,却似一座完整的尖形宝塔,高高树在观音头上,但使人看起来并没有怪异的感觉。九十只大手分左右两侧,对称地画在观音身后椭圆形的红色背光中。古代画师把一个百行百业、三教九流、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的复杂社会,浓缩到由千手千眼观世音像组成的椭圆法光之内,以表现观音菩萨的无所不能、无所不包、无边法力、天人合一,高度反映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

西夏的壁画追随唐宋的模式和风范,无论大体形象,还是衣纹服饰细节,以及表现手法,都基本上具有宋代风格趋向,不过,千手千眼观世音像的神情体态却反映出党项民族自己的信仰和他们的审美意识。于此可见,同一造像,会在不同民族中发生变化,这正是人类生活与社会风俗习惯在佛教文化的延伸发展中呈现出至关重要的规律和特征。

八、金国

金国的存在,差不多与南宋并存(1115-1234年),它建都会宁,是现在的黑龙江阿城一带,后来一度迁至北京、开封,一直由女真族统治着。山西省朔县崇福寺弥陀殿南壁千手观音壁画(见图13),就是金代代表作品。此像为千手各擎法器及农具、书本、饰物、花鸟等十八面观音,掌心皆画眼。观音头上置仰莲佛坛,坛内又置小佛,上着绿袈裟,下着红裙,仅腕间戴有花朵形璎珞,结跏趺坐,作弥陀印。画面观音手臂遍及四周,前后叠置,达四、五层之多,却无一雷同。腹前四只手,共捧一钵,钵内黑色蛟龙盘旋欲腾,更增加了观音的神威。金代的千手观音明显反映出女真族的审美意识,璎珞不再由珠玉组成,观音菩萨则是遍身花卉,美丽异常,衣服色彩亦鲜艳明丽,显示出非常独特的民族风格。

(未完待续)

推荐访问:演变 观音 中国佛教 造型 中干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