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教前弘期的藏文翻译历程

时间:2023-06-07 08:1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佛教前弘期的藏文翻译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初译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藏文翻译在传承藏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吸收外来文明,有效地推进了藏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关键词】:佛教前弘时期;藏文翻译;历程

佛教前弘时期,藏文翻译事业因得到王室的大力支持,发展迅速,成果丰硕。佛教前弘时期的藏文翻译事业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进行讨论。

一、初译阶段

松赞干布时期,完成了统一青藏高原的大业,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政权,当时的佛教从印度,尼泊尔和中原地区,两个方向传入吐蕃。吐蕃王朝引进了代表先进文明的佛教文化,鉴于吐蕃当时还没有文字,松赞干布派大臣吐弥赴印度学习,返藏后创制文字。文字创制成功为周边民族的文化传入吐蕃奠定了基础,也使得松赞干布时期就拉开了藏文翻译的序幕,吐弥第一次将梵文的佛经翻译成藏文,開创了藏文翻译史的新纪元,成为藏族历史上第一个翻译家。

《智者喜宴》记载:“当时邀请了印度的古萨热和婆罗门香噶热可什米尔学者达努、尼泊尔学者西拉曼珠,内地大天寿和尚等人与藏族学者吐弥桑布扎及其弟子达玛果夏、拉隆多吉贝等人共同翻译了《宝云经》《月灯经》等二十一部经典。”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松赞干布时期,吐弥桑布扎及其弟子开创了佛经翻译的先河。这一时期,译场也初步形成。《嘛呢丛书》记载,当时有三个译场,分别由松赞干布、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亲自主持。虽然在这一时期,翻译的文体还没有明确的确立,译经的词汇也不统一,质量并不高,但却开创了藏文翻译的先河,尤其是藏族佛经的翻译,因此,这一时期是藏文翻译的初步阶段。

二、发展阶段

公元8世纪中叶赤松德赞继位,赤松德赞时期,迎请莲花生大师和护静来藏,在这两位大师的倡导和支持下,吐蕃建立了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寺院——桑耶寺。桑耶寺具有印度、汉地和藏式三种风格,藏族首批僧人“七觉士”在桑耶寺出家,为了更好的培养翻译人才,在桑耶寺设立了译经院。而且还不断地从印度、尼泊尔等地迎来大学者,派人到长安留学,着重培养翻译人才,大量翻译古典佛经,初建僧团,大兴佛教。藏族历代学者们把松赞干布、赤松德赞和赤祖德赞三者并称为“祖孙三王”,又将赤松德赞、寂护和莲花生大师三者并称为“师君三尊”。

赤松德赞时期,出现了藏族历史上最著名的三为位青年译师,即噶瓦拜则、焦若鲁坚赞、详益西德。据说,详益西德一人就翻译印度古典巨著达71部之多。为了适应当时的翻译工作需要,白若杂纳规范了翻译工具书《梵藏词典》。噶瓦拜则、焦若鲁坚赞、详益西德三位译师编辑了梵藏对照的佛学词典《翻译名义集》。据史记载,当时从事译经有108位译师,都是名气较大的译师,而且当时设有专门的译场。从梵文译出中观,因明论,声明等。从汉文译出《百业经》《金光明经》及历算,医学等很多巨著。这一时期在吐蕃王室的鼎力支持和达大译师们的不懈努力下,翻译队伍不断扩大,译经的质量和数量都日益增高。从历史学的角度看翻译的经典是十分珍贵的,因为其中的大部分经典在印度原本已经失传,在藏区能找到藏译本,能够作为历史文物,对研究古印度史和佛教史、文学史、语言学史都具有巨大的参考价值。最为可贵的是,在赤松德赞时期,进行了藏族历史上第一次藏语厘定活动。通过这次厘定,主要解决了名词不统一,内容难以理解等问题,还编纂了梵藏对照《声明学分别大集》。这是公元8世纪末问世的首部梵藏对照佛学分类词典,标志着藏文翻译进入了迅速发展兴盛的阶段。

三、成熟阶段

公元8世纪末,赤松德赞第四子赤德松赞继位。他继续奉行发展佛教的策略,鼓励译经,有效地扩大了赤松德赞以来推行佛教的成果。随着佛经翻译的发展,译经队伍的日益扩大,译师们对译文进行全面的汇集、审定和编纂,对译文进行统一和规范。佛经按学科分门别类,编成《青浦目录》《旁唐目录》《丹噶目录》三部经藏目录。这些佛典目录不但记录了佛教经典的书名、著者,还介绍了内容和译者等情况,现在成为指导我们阅读和检索佛教经典的重要工具。

四、朗达玛时期的翻译

吾东赞普朗达玛时期,他是继热巴坚之后为吐蕃第42代国王,也是吐蕃王朝的最后一代国王。在他之后,王室分裂,藏族社会进入分裂割据时期。他在位时,下令废除佛教、佛经、三宝及寺院,低级僧人被驱使为奴,佛教经典被毁或投与河内或埋与沙中又或埋于山崖绝壁中。未译完的经典全部放弃,对信佛者令其持武器,派往山中狩猎。有不从者,皆令杀害。朗达玛时期的灭佛运动,引起了藏族社会的混乱,最后朗达玛被拉隆贝吉多杰所弑。朗达玛的灭佛运动及最后的被杀,标志着统一的吐蕃王朝开始瓦解,地方割据势力随之兴起,藏族社会进入混乱时期。这一时期,吐蕃王朝在藏文翻译事业方面没有很大的成就。之后佛教后弘期开始以后,藏文翻译事业又有了新的进步。

五、结语

纵观佛教前弘时期的翻译情况,那时的翻译事业盛况较之世界民族,都居于前列。前弘时期的藏文翻译事业之所以能够如此兴盛是因为得到王朝政权的大力支持。对这一时期的译经事业,在后世的藏族史籍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在藏文史籍《巴协》和《智者喜宴》等书中就有吐蕃王朝时期翻译事业发展情况的相关记载。藏文伏藏史书《五部遗教》中的《译师篇》按内容集中介绍藏文佛经著作传入吐蕃及翻译情况,其中介绍了不少来自印度、尼泊尔、汉地、可什米尔等地的个人生平传记。这部书的叙述方式与一般的历史文献不同,主要是没有详细的年代记载、很多译师的情况,尤其是他们所处的年代很难确定。在《莲花生大师传》一书中,则以专门的章节对赤松德赞时期兴建桑耶寺的过程、译经人员和佛经编目情况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

吐蕃王朝崩溃后,藏族社会进入分裂割据时期。这一时期,佛教由上部阿里地区和下部多康地区复兴,标志着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开始。关于后弘期翻译事业,在《青史》《汉藏史集》《布顿佛教史》等史书中作了记载。在《青史》一书中对阿底峡、俄译师和玛尔巴等几位译师的传承情况进行了介绍。在《藏汉史集》中,对后弘期下部戒律,时论教法的传承情况作了介绍。尤其是《布顿佛教史》一书中,列出了在他之前所译全部佛经目录和著译人员。

综上所述,从吐蕃王朝开始,尤其是藏王松赞干布到赤热巴坚之间的诸历代藏王,大量翻译和吸收了其他民族的先进文明和精神财富。历代的大译师们也是功勋卓著,功德无量,为了缅怀大译师们的功德,塑其像供奉在各经堂和佛殿里,让人们世世代代地瞻仰和祈祷,以感念他们的功德,并激励后人为翻译事业献力。总之,前弘时期的翻译应该称之为翻译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藏文字翻译史上的顶峰,更是古印度文明和中原文明的成果成功地引进藏族社会的伟大尝试。

参考文献:

[1]赤烈曲扎著《藏族翻译史论概要》[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一版。

[2]山夫旦著《藏语言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甘肃民族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

[3]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M]北京:中国对外古迹出版公司,1984年。

[4]萨迦·索南坚赞《西藏本教源流》[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1年。

[5]巴俄·祖拉陈瓦《智者喜宴》[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推荐访问:藏文 佛教 历程 翻译 前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