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昔物语集》看平安时代佛教与日本本土宗教的融合

时间:2023-06-07 08:0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今昔物语集》作为成书于日本平安时代中晚期的故事集,收录了佛教与世俗故事。僧侣、贵族、武士、平民等平安时代主要的社会阶层均以主人公的身份在不同类型的故事中出现。可以说,《今昔物语集》是平安时代社会生活的一个角度的反映。“神佛习和”作为平安时代日本佛教的一个特点,对《今昔物语集》的故事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阴阳道作为平安时代鼎盛一时的宗教,对佛教的影响也在《今昔物语集》中的故事中有所反映。

关键词:今昔物语集 日本 佛教 本土宗教

成书于日本平安时代的《今昔物语集》本朝部的故事,主要可以分为佛教故事与世俗故事两个部分。佛教故事主要集中在十一卷至十七卷,世俗故事则集中出现于十九卷至三十一卷。《今昔物语集》的编者这样的编写方式,有着自己的原因与考虑。但《今昔物语集》中的佛教故事与世俗故事一起构建了《今昔物语集》故事中的世界,换句话说,无论是佛教故事还是世俗故事,均是平安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平安时代佛教与神道共同特点之一的“神佛习和”以及佛教对阴阳道的吸收与融合,在《今昔物语集》的故事中也有自己独特的展现。

一、《今昔物语集》故事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别

日本物语作品中的故事,来源于现实,却又与现实有所区别,《今昔物语集》当然也不例外。《今昔物语集》中的故事,源自现实中的人与事,但受到故事作者的情感、目的的影响,与现实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如《今昔物语集》中,有大量有关贵族出家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贵族出家的原因,无外乎对前途的迷茫、感到人世的无常、对景或事的感伤、对来世的渴求等,而且归纳起来,都是起了道心,真心地信仰佛教。但是,现实世界(平安时代)贵族出家的原因并非仅仅局限于这几种。平安时代,是贵族佛教化与佛教贵族化的时代,大量贵族信仰佛教甚至出家,但是部分贵族出家并非放弃了对现世权力的追求,而是希望通过佛教,来得到政治上以及宗教团体中的权力。此外,由于平安时代怨灵信仰的兴起,不少平安贵族相信瘟疫、疾病是由生灵、怨灵造成,一些贵族出家,是希望得到佛法的保护,摆脱生灵、恶灵的纠缠,从而摆脱疾病甚至灾异。这些在《今昔物语集》有关贵族出家的故事中出现得很少。

二、《今昔物语集》中的佛教与神道

从《今昔物语集》记录的故事中,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日本佛教与神道的关系,在佛上神下的背景中逐渐习和。

1.佛上神下的神佛习和——渴望脱离神身的诸神

平安时代的神佛习和是神下佛上的结合,在本地垂迹中,神道的神是佛的化身,而没有成为佛与菩萨化身的神,则成了被拯救的对象。如《天王寺僧道公诵法花救道祖》故事中,僧侣诵《法华经》拯救神道教中的神灵——路神。①在这篇故事中,路神希望通过《法华经》的力量脱离神身,修成正果,并最终在僧侣为其诵《法华经》之后,成功脱离神身,升上菩萨之位。这与平安时期文学作品或宗教作品中一些记载颇为相似。如在《多度神宫寺伽蓝缘起并资财帐》,曾有“我多度神也,吾经久劫作重罪业,受神道报,今冀永离神身,欲归依三宝”②的记载。多度神宫寺建立于奈良时代末期,这一时期佛教与神道的融合正处于初期,这个神谕很有可能是僧侣借人们信仰神道来弘扬佛教,在佛教传播中融合了神道的因素。②但是,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到,这则神谕与《今昔物语集》中《天王寺僧道公诵法花救道祖》有异曲同工之感,神谕中的多度神与《今昔物语集》故事中的路神都渴望脱离神身,希望得到佛法、佛僧的帮助。两者有所不同的是,前者出现在神宫寺的文件中,而神宫寺又是神佛习和中宗教场所的融合,这一种融合很大程度上仍然局限在佛教中。但《今昔物语集》中的这则故事作者并不一定是僧侣,而且被《今昔物语》编著者收集并公开传播,可见神佛习和在僧侣甚至巫女的推动下影响已经扩大到贵族、武士甚至到平民之中。又如《山阶寺内举行涅槃会》③故事中,热田明神渴望倾听佛法,但是在涅槃会举行时却由于梵王、帝释四大天王的把守无法靠近。作为日本本土的神,想要倾听佛法却需要通过僧侣的帮助,神道诸神的地位在不经意间就被有所降低了。

2.八幡神与八幡大菩萨——神与佛开始融合

如果说神道诸神希望脱离神身,皈依佛教依旧是神与佛处于两个不同的宗教的话,那么八幡神(八幡大菩萨)称呼在《今昔物语集》中的出现,则可以体现出这一时期神与佛开始融合。如在《东山科藤尾寺尼姑建造八幡新宫》与《石清水宫举办放生会》④中,八幡神作为日本应神天皇的化身,本应在神道的体系中,但八幡神却被供奉在护国寺内,被称为八幡大菩萨。石清水八幡宫作为当时重要的宗教场所,也举行佛教的法会与仪式,法会上讲的是佛教的经文(故事中是《最胜王经》)。《今昔物语集》中提到,八幡神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与佛教中三尊(阿弥陀佛、观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的形象相似,可见佛与神已经从形象上开始融合。八幡大菩萨的称呼,伴随着平安时代神佛习合的出现而出现,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日渐扩大。在《将门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于時有一昌伎云者。囋:八幡大菩薩使。……表者又八幡大菩薩起八萬軍。”⑤平将门叛乱时要立新皇,进行册封,借用了八幡大菩萨的话语,这虽然与《今昔物语集》中故事完全不同,但都出现了八幡大菩萨。从中可以体现出,佛教将万世一系,作为神的后代的天皇从神道的体系吸收入自己的体系中,获得了朝廷甚至叛乱者的认可。平將门甚至希望通过八幡大菩萨神与佛的两个属性,使自己成为天皇并发动叛乱获得合法性。

3.排斥原始祭祀方式——佛教所没有吸收的神道

但是,佛教对于神道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在《今昔物语集》中,可以发现对于神道中保留的原始信仰成分,佛教是有所排斥的。如在《飞弾国僧人除猿神永绝淫祀》中,祭祀猿神的地点是一座神社,在放置祭品的菜板四角种着神木,上面挂着注连绳与币帛。这些都是神道的特征,祭祀动物,献上祭品,是神道中原始祭祀方式的体现。而在故事中,僧侣将猿神打伤,使其不再要求祭品,可见僧侣并不认同神道的这种祭祀方式,而故事的题目将这种祭祀方式称作“淫祀”,可见作者与编者对于僧侣的做法也是赞同的。此外,在《今昔物语集》的故事中,基本没有出现佛与菩萨化身为神道中原始信仰的神,可见,佛教更多的是将接近人形象或与人(天皇)关系密切的神进行吸纳与救赎,对于神道中对动物的崇拜等原始信仰,佛教关注相对较少。

总而言之,《今昔物语集》的这几则故事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神佛习和于本地垂迹的相关情况。在现实中,神佛习和是以佛上神下的状态发展的,神道诸神依旧有脱离神身的希望。在人们眼中,神道诸神还是苦的(如会经历生与死),佛教扮演着拯救神道诸神的角色,神道诸神有时需要祈求僧侣的帮助,才能脱离苦的境地。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佛教并没有将神道完全吸收,而是对神道中所包含的原始信仰有所排斥。

三、佛教与阴阳道的融合与交流

1.阴阳道的传入

在平安时代,除了佛教与神道,还有一股非常强大的宗教势力,这便是阴阳道。先秦时代阴阳家将中国夏、商、周中“阴阳五行”思想进一步系统化,形成中国战国末期“诸子百家”中的一家。虽然,在秦朝与汉朝,阴阳家并不像法家、道家、儒家一样为统治阶级所重视,但其中一些思想却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如道教、五德终始说、历法、太极等)。伴随着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陰阳五行”的相关思想与书籍(如《易经》)也传入了日本,阴阳道正是在这些思想与理论中萌芽。飞鸟时代,阴阳道得到了朝廷的青睐而有了较大的发展,朝廷设置了阴阳寮,负责天文、历法、占卜等众多事务。到了平安时代,阴阳道经历了两个时代(飞鸟、奈良)的发展,吸收了神道中咒术等思想,产生了分化。由于平安时代怨灵信仰的兴起,阴阳道中一部分阴阳师开始主要以驱除怨灵(恶灵)、根据星相占卜为主要任务,以控制并使用式神、咒符等神秘手段为贵族服务。

2.《今昔物语集》中僧侣与阴阳道的关系

阴阳思想从传入日本起就与佛教具有密切的联系,相传将阴阳五行等思想传入的观勒僧正便是一位三论宗僧人。而在《今昔物语集》中,有多篇有关于僧侣与阴阳道的故事(如《某僧舍命替师祭泰山府君》⑥、《天文博士弓削是雄占梦》⑦、《安倍晴明随忠行习道》⑧、《幡磨国阴阳师智德法师》⑨)。在这些故事之中,作为佛教弘法者的僧侣,形象有正面也有负面,如《某僧舍命替师祭泰山府君》中愿替师傅受苦的僧侣是正面形象,但在《天文博士弓削是雄占梦》中的僧侣以盗贼的负面形象出现;在《安倍晴明随忠行习道》中,僧侣希望阴阳师通过杀死动物来展现力量则是违反了佛教的一些戒律,可以说也是以负面形象出现的。僧侣与阴阳师信仰的并非同一宗教,但从一些故事中可以发现,不少僧侣也会使用阴阳道的法术,如《幡磨国阴阳师智德法师》中的智德法师、《登照僧人相出朱雀门倾倒》⑩中的登照僧人。上面这些故事中虽然僧侣形象有所不同,但可以看到这一时期僧侣与阴阳道已经有了密切的联系。

3.从《今昔物语集》看佛教对阴阳道的态度

通过《今昔物语集》的故事,不难发现这一时期,作为弘扬佛法的僧侣,对于阴阳道的态度首先是好奇。在《安倍晴明随忠行习道》中,贵族公子出家的僧人希望阴阳师通过杀死虾蟆,虽然触犯杀生,是负面形象,但从原因看,这些僧人虽然出身贵族,修习佛法,但对阴阳师、阴阳道的力量感到好奇,希望亲眼看见;第二是互助,如《某僧舍命替师祭泰山府君》中,僧人借助阴阳师的力量摆脱了死亡;第三是请教学习,《安倍晴明随忠行习道》中的老僧会召唤值日神,但由于能力不及安倍睛明,只能向安倍晴明递交拜师名帖;第四是掌握并使用,如《登照僧人相出朱雀门倾倒》中僧人会通过面相来占卜,《幡磨国阴阳师智德法师》中的智德法师会画符念咒。这些都可以看出平安时代佛教对于阴阳道是有所吸收的,但是吸收的程度并不仅局限于《今昔物语集》中所提到的。平安时代佛教为安抚怨灵所进行的法会、仪式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阴阳道的影响。

四、结语

《今昔物语集》作为一部主要反映日本平安时代社会的民间故事集,其中的故事情节来源于平安社会的现实,但又与现实存在差异。从《今昔物语集》的故事中不难发现,这一时期,佛教与神道的关系是佛上神下。神佛习和与本地垂迹是平安时代佛教与神道关系的主要特征,但是从《今昔物语集》中也可以看到,佛教并未全盘接受神道,对于神道中含有的原始祭祀方式,佛教是有所排斥的。对于平安时代的阴阳道,《今昔物语集》中作为佛教弘法者的僧侣态度是学习并使用,正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阴阳道的某些理论、仪式等被佛教所吸收,逐渐成为佛教的一部分。佛教对神道、阴阳道的吸纳,是佛教由中国传入到日本化的一个方式,也是佛教在平安时代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佛教吸收了神道中含有的怨灵思想与阴阳道驱除怨灵的仪式与方法,与当时的神道、阴阳道的作用逐渐靠拢,逐渐加入到平安时代维护国家平安,驱除怨灵与瘟疫(疾病)的队伍中,日本佛教发展过程中与朝廷以及之后的幕府距离很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佛教在日本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贵族、武士的支持(贵族甚至直接加入到僧侣队伍中),而佛教(平安佛教)能获得贵族的支持,与这一时期对神道与阴阳道的吸收与融合具有密切的关系。

推荐访问:佛教 今昔 平安 日本 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