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交通管理模式及趋势分析

时间:2023-06-05 15:30:09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交通组织,简言之就是交通的流量组织、流速组织和流向组织。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是在有限的道路空间上,科学合理地分时、分路、分车种、分流向使用道路,使道路交通始终处于有序、高效运行状态。交通组织的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发挥现有路网的效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冲突,节约能源,降低交通公害,实现交通的安全、畅通与高效。

【关键词】交通 管理模式 高效节能

一、日本东京的交通管理模式

在日本,即便是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里,最繁忙的主干道也不过是双向六车道,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国道多为双向四车道。尽管如此,日本的道路畅通率仍然很高,主要原因在于交通需求管理的成功运用。

日本缓解交通拥堵的措施可分为扩大交通容量和加强交通需求管理两大类,以后者为重点。扩大交通容量包括修建环形道路、增加车道、改良交叉口等;交通需求管理则通过路径变更、时间变更和调整拥堵发生源等多种手段。

日本道路交通法律完备,所规定的条款、内容及其详尽,并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不断修改,国民交通法律意识很强。

二、新加坡交通组织管理

新加坡道路功能界定清楚。一是主干道突出交通功能,支路接入主干道或公路大多加宽的渐变段,保证正常的交通流不受冲击。道路交叉口基本采用喇叭型设计,路口四角分别设有安全岛,使左转车辆提前分离;二是单行线随处可见,为避免车流交叉和相互干扰,许多道路甚至是四五个车道宽的大路都是单行道;三是道路的渠化充分。无论是路口还是路段,大量交通标线清晰地标出车道,避免了车辆穿插造成的人为堵车现象;四是交通科技手段的广泛运用。职能交通系统(ITS)对1900个路口设施有效管理,协调联动的交通信号系统和交通信息系统对道路设施“绿波”控制,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行效率。

新加坡大力推进公共交通系统,实行车辆配额制度控制车辆增长。个人在购买新车时,必须首先向政府提出申请,投标购买一张有效期为10年的“拥车证”。政府每年根据交通状况和道路容量公布年度车辆增长率配备车辆。新加坡是最早设施拥挤收费制度的国家,在车流量大的中心商业区各大通道设置电子收费站,在交通高峰时段,当车辆每次通过收费站时,电子收费系统在车内读卡器中智能卡上扣除费用,大大减少了进入城市中心区域车流量。

三、香港交通组织管理

香港是世界上交通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每公里道路约有273辆车辆在行驶。在这样的“交通繁忙”的国际大都市,尽管某些道路在高峰期也有拥堵现象,但是在过去20年,闹市区平均车速一直保持在每小时25公里以上,其它地区则在每小时30公里以上,基本保持道路通畅。其具体做法:(1)是充分发挥交通警察的作用,加大执法力度,同时要加大交通法规的宣传力度;(2)是香港道路交通管理法制健全,可操作性强;(3)是建成一体式交通管理及资讯中心,全面负责交通监察及管理、事故管理和提供交通资讯。在主要公路上加装包括视频监控、可变信息路牌、超速摄像机、意外或事故探测器等智能化管理设备,以提高交通管理整体水平。香港警方还使用自动摄像平均车速记录仪器及车内录像系统,协助他们侦查及检控超速等不良行为。

四、深圳交通组织管理

深圳市为了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组织管理实行,实行灵活高效的“限制”措施,缓解市区道路交通安全压力,改善道路交通环境,深圳市规定东门中路每日15时至19时,经东门中路南北双向通行的社会车辆实行按车牌尾数对应日期分单双号准予通行。限制措施实施后,东门中路通行状况有了极大的改观。另外,深圳市区路段是“分时分段”禁止和限制大货车和小型面包车行驶的,这样即缓解了市区道路交通安全压力又改善了道路交通环境。另外,根据交通流量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将交通流分为高峰、平峰和低峰期。低峰期,规定每天上班交警的30%在路面,主要负责处理事故;平峰期安排60%的交警在路面,主要负责政治、处理事故、深入辖区单位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等。

交通组织,简言之就是交通的流量组织、流速组织和流向组织。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是在有限的道路空间上,科学合理地分时、分路、分车种、分流向使用道路,使道路交通始终处于有序、高效运行状态。交通组织的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发挥现有路网的效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冲突,节约能源,降低交通公害,实现交通的安全、畅通与高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交通组织优化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交通控制技术、监控技术、诱导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制定出科学的战略战术,进而使技术、业务、管理措施、警力达到高度统一,充分发挥出现代化管理的优势。

五、发展趋势

综合航空、铁路、地铁(轻轨)、公共汽车等为一体的换乘新模式,很快为世界各主要航空港所采用,当多种交通工具在同一站舍(站域)内同时换乘时,各种诱导标志是完成顺利换乘的重要条件,同时大型的换乘枢纽站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外综合客运枢纽站从简单、功能单一向大规模化、复杂化、功能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发展趋势可总结如下:

(1)立体化。通过地上、地面、地下三个层次,车站内外各种垂直交通设施相互扣结、彼此补充,形成一体化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

(2)人性化。主要体现在:主要客运站靠近城市人居、经济中心,方便旅客出行;保证各类通道的畅通,便捷通道、美化通道、舒适通道;交通信息通俗化并具有亲和性;实现客运设施的智能化。

(3)多方式一体化。车站融入城市交通网络,与市内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出租车、自行车、停车场等形成多方式的立体化换乘衔接体系。将航空港、铁路、公路、地铁、轻轨等多种交通设施集中配置,立体布局。

(4)智能化。在广场、换乘站台、站厅等处设置可变交通情报板、交通信息终端、专用电视频道和电话24小时交通信息服务等;利用信号自动控制系统、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技术等对枢纽内人流、车流、行包流进行实时监控和智能化管理等。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的地铁客运系统,不但与各种交通工具具有密切的联系,而且还与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相结合。在大城市中,多条地铁线路交汇所形成的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往往同时建在有大片地下商业街区,而四通八达的地铁线路,又将眼线的主要建筑物连成一体,形成“地下中心,并通过行人通道与全城市重要建筑物相连接旅客足不出户可以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方便换乘。

伦敦的一些重要火车站和地铁站几乎建在一栋站屋内,而且出站就是公共汽车或小汽车,有三分之一的地铁客运站和汽车站结合在一起,许多地铁站设置在人流相当集中的大酒店或办公楼底部,形成十分方便的换乘联运体系。

枢纽衔接的突出特点:一是集中多种交通工具与一体,换乘方便:二是枢纽成为集交通功能与商业、服务性多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建筑,最大限度提供多种服务。

推荐访问:交通管理 国内外 趋势 模式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