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的“新常态”初探

时间:2023-06-03 20:36: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一、统编教材内容陈述的科学性

统编历史教材遵循了科学性原则,作为与国家意识形态有关的一门学科的教材,科学原则是历史教科书编写的根本原则,包括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在历史叙述和观点阐释上符合历史学科的要求,同时需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要求,渗透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通读统编历史教材,我们可以看到,它在编写时内容的筛选的标准是比较严格的。在课文叙述中力图科学、全面地对历史进行解释和评述,并且体现了历史学科论从史出的学科特点。重在引导学生坚持唯物史观为学习历史的核心理论;落实时空观念这一核心思维;掌握史料实证的核心方法;逐渐形成历史解释核心能力;并且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上渗透家国情怀。在统编教材上呈现的历史内容是基本定论的、比较成熟的知识,与之前的版本的教科书相比,删去了不确切的、尚有争议的知识;教材中表述的历史概念、历史论点也更加明确、准确、合理。笔者就教材中对“战国时期”这一概念对比各个历史教材版本,试举例如下:如在2016年版北京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在2015年北京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对“战国时期”的脚注为:“战国,指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这一历史阶段。当时人们把齐、秦等七个势力较大的强国成为‘七雄’,七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所以这段历史被称为‘战国时期’”。在2013年版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对战国时期的解释为“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而在最新版的统编教材中是这样解释“战国时期”的--“战国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仔细观察,不难看出最新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对于“战国时期”这一概念的解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且呈现方式与以往各个版本差异很大。它在断代之前,加了“一般”二字,就说对于战国时期的断代更加严谨,更具科学性。此外对于“战国时期”中“战国”二字的得名经过仔细考证,最后得出这个名称是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得名,不再是以往的含糊、猜测之陈述,这一点也是统编版历史教材的科学性之体现。

统编历史教材的科学性还表现在,教科书内容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并跟随学术研究的步伐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和历史观念。同时与时俱进、贴近时代、贴近学生阅读兴趣的素材。如在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这一课中,在介绍北方原始農业的发展时,在课文脚注中增加了北京市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内蒙古赤峰兴隆洼遗址等内容介绍。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也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门头沟区一所中学执教,在讲这节课时,我就特意借题发挥,将门头沟东湖林遗址位置突出来讲,因为学生们都来自门头沟,他们本能对家史充满兴趣,所以本节课就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统编教材突出学科知识的基础性

初中历史教科书有着自己的编排逻辑,它依托于历史学科知识,但它不是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简单复制。统编版历史教材处理好了历史教科书知识体系与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关系,它的内容上选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之了解、掌握一些作为公民应具备的最基础的内容。同时可以看到,统编版教材还努力呈现并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使学生认识中国历史与文化发展脉络,树立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信念。如在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这一课所呈现的三个子目: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三个子目内容基础,把核心内容予以呈现,同时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课文的“材料研读”“相关史事”“课后活动”“知识拓展”等栏目中补充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在学习课文主体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如对“诸子”的解释、《孙子兵法》的影响,以及《诗经》和“楚辞”等相关内容。大大延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而且这些内容语言通俗易懂、适当降低了难度,符合了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正因为“教科书作为一种知识载体,在传授知识方面具有系统性”。这些内容的增加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机地包含在“百家争鸣”这一主题中。这样教科书的编写体例兼顾了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自学。统编教才的编写正式意识到如果“忽视了教科书的工具性,也不可能使教科书具有很高的质量”。

三、统编教材体例与结构突出的新颖性

课文系统是历史教科书的基础性结构,它包括基本课文、补充性课文等。在统编历史教材中,它的结构多见于基础性课文辅之以课文辅助系统。统编教材的课文系统突出了“简明扼要”的特点,对于一些史实的没有做过多的细节描述,在编排印刷上采用了大号字排印,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而课文辅助系统部分是指配合课文学习所涉及的有关栏目,有激发兴趣、拓展知识、提供材料、促进思考、展开活动、巩固提高等多方面的功能。统编教材围绕课文的教学,设计了多样的栏目,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多资源和平台。

目前统编版《中国历史》的课文辅助系统结构主要包括:导言、相关史事、材料研读、人物扫描、问题思考、课后活动、知识拓展。统编教材中的课文系统与课文辅助系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者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

基于笔者借以上三点来对统编历史教材进行初探,笔者认为这套教材的工具性和可读性强,而历史教师在使用它的时候应该树立“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观念,也就是说要是认识到教科书不是唯一的学习资料,教师要有意识第拓宽自己的教学视域。其次,由于教科书是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因此历史教科书对教科书的内容选择和理解应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中心,认真学习和领会课程标准要求,并做到依据课程标准对历史教科书内容进行合理筛选、巧妙结合,而不必全盘照搬。

推荐访问:常态 初探 教材 初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