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父亲留作业

时间:2023-06-03 17:24: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父亲的来信到了,整整六页的回忆材料,字迹工整,力透纸背,显然父亲抄写了几遍。内容涉及祖辈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由哪里入关,以及家族状况,结局如何,都描述得有迹可循,这正是我想要的。看得出父亲倾注的努力。

“爸,您能将家史写在纸上吗,时间不限,字数不限,这对我很有帮助。”一年前,我在电话里留给父亲一份作业。

东北人多半闯关入主,经历沧桑变换。出于职业敏感,我开始关注家的历史。父亲曾经讲给我的零星家史多半在我成长的途中就被饭吃掉了。父亲每每说起过去,我都如饥似渴,正如发现一处地宫的闸门,想目睹更多宝藏,只要我想听,他就停不下来。之后,我们有过多次内容商榷,父亲才肯动笔。在父亲眼里,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马虎不得。

读完全文,我发现两个易懂的别字,但我觉得完美。我读到了父亲的严肃认真,也看到他的力不从心,尽管握笔生疏,但他依然用最阳光的姿态做给我看。这就是父亲,外表失去挺拔,骨子里永远热血沸腾,永不服输。

这几年,我发现父亲不爱活动,思维迟缓,话语重复,身体消瘦,那双从不知困倦的眼神,也没有以前透亮。曾经倔强的脊背也变得弯曲,一直乌黑的发丝日渐花白,这一切,突然魔术般改变着。这不像我的父亲,我的父亲一向硬朗豁达,他经常出现在我入睡前的胡思乱想或不顺意时的振作里。那场景眼熟,是餐桌青黄不接时节,门前一有商贩的叫卖声,他就出去看一看,把青菜、水果买回半斤八两,放在厨房的一角,等着母亲收拾干净。生活平静、简单,一切那么自然、随意。想到这些,我长出一口气。我担心,父亲真的有一天变老,记忆不在了,腿脚不便了,而我能照顾老人家的时候……我要争取时间给父亲交任务,压担子,让父亲保持活力。

早年,父亲农中毕业,算得上村里的文化人,与大多数村民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他不求成绩,却严格督导我们的行为习惯。一次,因为试卷没答好,父亲让我用一个本子列出没答上的所有题,告诉我学习不要欠债,学习和过日子是一个道理,欠久了就还不清了。

人一出生,便每时每刻都在完成作业中度过,或为他人,或为自己,或为社会。作业有着超乎寻常的魔力。

父亲喜欢读书看报,每天一有时间必看新闻类电视节目,新闻联播尤为钟爱。他关注时事,对国对家都有一份难以割舍的牵挂。哪里有文字,吸烟的功夫,他都会有滋有味地扫上一眼,多年的养成扔不掉。他深感知识的重要,教育我们从来不讲条件,这也是他能够坚持完成作业的原因。

人走远了,牵挂就紧了。我给父亲留下作业,也就留下了念性。能让父亲有事可做,做能做的事情,是我一贯的心结。

最美孝心少年徐煜岑,为了让失去语言障碍的妈妈早日说话,每天给她妈妈留下一百道数学题,写二百个生字。妈妈终于开口说话了。这与我留给父亲的作业异曲同工,我有些窃喜。我的作业显然不比父亲当年留给我的作业严苛,我只想用最简单的方式丰富起父亲的记忆,希望父亲的每一天和每一天都有滋有味,这样,他就不会衰老。

我不能为他讲述每一天亲历的事情,但能听到他亲历的许多故事,实属快事。多少年的离别,我们形成特殊的供求关系。对于应允的事情,父亲总是当成作业竭力完成,无论困难多大,从不例外。帮助我也是父亲的心愿。

手机电脑普及的时代,能收到书信实为幸事,特别是父亲的手书,常给我感动,更伴有特别的情感。参军后,我们用书信保持着会面,每看到父亲的笔体,眼睛就湿湿的。一个刚出校门的孩子,只身处于家的远方,寂寥、想念、牵挂不言而喻。我的战友们如我,每当课余,都会不约而同地拿出書信,对着床边或写或读。这是一天作息流程中最庄重的时刻,每个人都默不作声,只顾享有。书信情节,散发出军营独有的味道。

许多关于成长的话题,都是父亲通过书信传递给我的。同样,每给家里寄信,我都盼着另一端的亲人见字如面。

父亲不会发短信,手机只用来接打电话,父亲嫌程序烦琐,发懵。于是,书信仍是我们沟通的重要途径。父亲的文笔带有典型的文人气质,刚劲得体,不像是出自青筋暴露,老茧丛生的劳作之手。是的,父亲只要一提起笔,便文采翩翩,形象跃然纸上。

这对于忙惯农活,不怎么动笔的父亲来说,是并不容易完成的作业,父亲的每一项作业都完成得很认真。他留给我的作业一直是希望,我留给他的则是一份愿景。父亲的晚年,我的童年,人生的两极,同样需要关怀。

我期待父亲有更佳表现。

父亲不爱勉强别人,也不爱被别人勉强,但凡他不喜欢的事情,就是说出一朵花来,也休想动摇他。他认为正确的事情,一定想法去做。因为这样的性格,被母亲叫作“犟眼子”。父亲不爱听,也不接受,连我作为晚辈,都觉得父亲受到了冷遇。其实,每当父亲有点倔强的时候,母亲都是无奈,嘴上讨伐父亲,心里着实替父亲着急,他们是五十年的夫妻。书信是父亲写的,也代表着母亲,母亲有些话通过父亲写进了书信里。

后来,我明白一些道理,父亲这种倔强发生在每个强人身上。父亲没能成为公认的强人,他的理想、抱负大都掩埋在挫败的过程里。父亲教育我:“人生等于真情加尊严。”用真情,有尊严地活着,人生虽败犹荣。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影响着我。认准的事情就去做,这恰恰是自尊、自我的表现。我记事较晚,不善言辞,对新鲜事物反应迟钝。我的每一点成长,无不得益于父亲的言传身教。

父亲的生日临近,我该为他准备一个礼物了。老家不大过生日的。在祖辈眼里,只要生命在,每天都是生日。几十年,我欠父亲的不仅仅是生日礼物,更是一份责任。

父亲年轻时喜欢乐器,管弦乐器他都能摆弄一番。父亲的二胡水平堪比专业,那些年的春节,我家的小院就成了父亲演奏的舞台。父亲搬出板凳,端坐在院子的中央,二胡在父亲的手中显现出灵气,不起眼的两根细弦和一张马尾弓,竟能摩擦出美妙的声音,仿佛给人带入远方,我每每沉浸在音律的拨动中,也吸引同村人的驻足。而今,我真的就在远方。

我要送一把像样的二胡给父亲,希望耳边常常传来远方的黄钟大吕。

我征求父亲的意见,他有些诧异……二胡收到当天,父亲专门打来电话,听得出他的满足。我嘱咐着每天拉上一曲,他说哪天通过手机拉给我听。

那个早春,我再不能做“无所事事”的孩子了,父亲耐心教会我报名前必须会数的一百个数字,然后我有了公办课堂。上学后,父亲交给我一项新的任务,每天放学后,把几头猪赶到河套,饮食新鲜草料,这样猪就会快乐生长,下一学期的学费就有了盼头。那时尽管很不情愿,甚至怨恨,但还是硬着头皮做下来,我坚定地认为父亲在用心帮助我。后来的任务改为放牛,这是我那些年每天的必修课,也培养起我一股牛劲,带着这股牛劲走过一道道荒滩土岭。父亲在教诲我怎样待物,怎样做人,更把劳作当成我成长的教科书。它告诉我一个道理,动物和人一样,能感知冷暖,有自己的目标和责任。每样东西在这个世界都有存在的理由,是什么材,做什么料,各有分工。牛大部分时间在围栏里,也有我给过的自由。牛渐渐长壮了,我也长高了。

我努力做着一项又一项父亲留给的作业,这些作业无非是所有父母寄托给孩子的期望。我在领受并完成父亲的作业中,亲历人生冷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人要长大,要吃一些苦。起初,我单纯地觉得孩子应该听从父母的,没有理由,父母的话就是指明灯,就是金科玉律。如果非要一个理由,那就是担心他们不好受。理由的确有些幼稚,可我又实在找不出别的什么,我一直是乖孩子。后来,我真正走上了人生的起点。

长大了,走远了,我的作业仍未止笔。记得每次父亲来信,都会叮嘱我努力工作,处理好人际关系,用质朴的爱遥控我谨慎前行。多少年,父亲没放下这些挂念,想必这是我需要一辈子去完成的课外作业了!

对我要求的,兄妹们都领教过。就连懂事早些的大哥也时常被父亲“修理”。大人们能干的农活,我们照样干得起劲。走进秋天,我抢着父亲的镰刀,一垄一垄将玉米秆放倒。庄稼地成为我直面挑战的第一课堂。孩子需要这种直接的教育,它告诉你,生活不是童话,坎坷面前,只有自己的手和脚能够帮助你。

曾几何时,我以庄稼院为耻,认为何时能走出地拢沟才叫荣耀。这滑稽的想法给了我教诲,庄稼院是神圣的,那里保存着人类最朴实、最可贵的生命基因。他们不问仕途,却严格履行自己的规则,祖祖辈辈信守真诚,踏实做人,勤恳做事,守护人类原始文明。而今,庄稼院里传承下来的文明仍在暴露的脉管里流淌。

生活中的父亲要强,不懂妥协,对,是不妥协。历尽风浪,也翻了船,但都没有打倒他。父亲不苟言笑,不会阿谀奉承、投机取巧,也正因为这些耿直,常被小人当成靶子。关于过去的事情,父亲常常是沉默的。

有机会走仕途那年,父亲是村委会防疫员。村委会选举前夕,村支书故意委派父亲到外县搞调研,五天后,村会计已人选落定。那位村支书曾是父亲的本家兄长,要好的哥们,而父亲至今仍无法释怀。但父亲就是父亲,他没有弯下腰,而是扛起疼痛向前走。

父亲重面子,特别是朋友的面子不能丢。他常说:

“人活一张脸,这脸就是命。”即使子女,他也从不给我们提困难,不会主动表露苦衷。我们给的钱也都不舍得用,由母亲私底下存了起来,父亲全然不知。正因为这样,父亲更有理由奔忙。

记得我小学五年级那个冬季,两个自认为是父亲朋友的青年突然造访我家,厚道的父亲特意嘱咐母亲炒了一桌子菜。俩人用花言巧语把父亲灌醉,已倒卖木材为名,从父亲手里骗走五千元现金,再无音讯。父亲为这些高利贷借款,偿还了十余年。父亲至今也没弄明白“朋友”二字的分量。生活的打击让不足六尺的父亲愈加刚强。这些活生生的教材,是父亲用惨痛的经历留给我的最重要的家庭作业。

带着疑惑与反抗,我在心里完成一个又一个超乎童心的命题作业,我开始思考、观察、反叛。那些我一边看,一边听来的故事渐渐组成我生命的有机体。

父亲在用大半生思考人生的作业,大部分是留给自己的。父亲一定很累!我该拿什么保证像父亲照顧我一样留给他晚年幸福?没有理由担心自己食言,我要还父亲一个做回孩子的机会,让他像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只管做着没有时限的作业。只是这机会不仅关乎精神,还有身体。可每见一次面,都觉父亲又老了一些,岁月无情……

还是少见父亲。

不见不老。

离别久了,家的事情就会忘记很多。我突然担心起自己有一天想不起曾经发生在过去的事情,想不起父母亲为我所做的一切,想不起自己如何走出老家的土院子,又心甘情愿地留在远方。

我不再想了。

晚年的父亲,一直生活在老宅院。多年里,父亲遵从祖辈流传下来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基于乡土,自成体系,是感怀,更是养成。冬天一到,父亲便早早出门,上山扛柴,给略显空旷的房子储备些温暖。每年夏季,父亲会根据节令变化,精心耕种河边一处菜园,尽管面积不大,但品种齐全,青菜够父母食用一整个夏天

父亲不大喜欢走远,用他的话说,根在这里,哪都没有家好。芸芸世界,只是过眼云烟,唯独家乡的一草一木美不胜收,百看不厌,那里有父亲的课堂。可即使不能远行,还可以慢足,在他生活的那块土地。

人随处走走,心也就远游了。

记得小时候,总盼着自己长大,却不知这天真的期许是以牺牲父亲的年轻为代价。一辈子,父亲用坦诚观摩着世俗,小心翼翼地绘制着内心那本人生的经文。他把一生的光阴押进我们的生命,而我们能给他们的只有无休无止的祈祷和一张张许诺的白条。我们都有理由不在父母身边,习惯了远离故土,父母也就习惯了用自己的方式寻找点乐趣。如时间可以倒转,我希望转得快些。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努力勾画着父亲如我的年华。花开花落,就这样,不眷顾却长回顾。

父亲一辈子既充当老师又苦做学生,他把嚼过的苦低过头喂给了我们,口感改善,养分仍在。其实父亲给我们的最大财富就是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多少年他仍这样教导着我。看我哪里做得不好,会立马不留情面地教育一番,就像小时候做错了事情,我那点小小的自尊被撕得稀碎。这就是父亲对我们的要求。

父亲教导我们活到老学到老,用隐隐的爱将我带入充满善意与险恶的世界。今天,我坦然面对一切,因为我抓住了救命稻草,那就是父亲亲手递给我的人生信条。父亲用信念围起一座城,城内,雕梁画栋任我触碰,这些都是庄稼院独有的景致。

感谢父亲为我们筑起一座精神灯塔。

我仍在成长,偶尔做着父亲该做的事情,关乎田园,也关乎生命。那一刻,父亲在远处,我在近处。我给父亲的作业,但愿没有尽期……我欠父亲一路陪伴。

责任编辑/刘稀元

推荐访问:留作 我给 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