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产业化的流行模式及其影响

时间:2023-06-03 12:24: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小说走向产业化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付费阅读市场、专职作家和现代传播技术,小说产业化的实现是在使用机械复制作为主要传播技术的工业革命之后的事情。电子传播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推动了文学传播技术的又一次革命,网络小说成为文学产业化的主要方向。网络小说产业化的流行模式以起点网为代表,彻底把传统作家转变成码字工人,采取商业化的市场导向,以网络连载为主要传播模式,对小说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说创作的类型化和同质化,超级长篇小说的出现,以网络小说为核心的综合文化产业链的形成,这些现象都是网络小说产业化的后果,并将影响着未来小说产业的发展格局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网络小说;文学传播;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2)06—0197—04

1947年,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首次提出“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并从批判的角度分析了文化产业的危害,认为“文化产业只承认效益,它破坏了文化艺术作品的反叛性”①。法兰克福学派以此发端,表明了其主要观点:作为一种产业形式的现代文化生产破坏了文化的批判精神和否定性意识,使之沦为意识形态工具,在文化产业的影响下,大众被异化了,成为只会被动接受现有社会秩序、不知批判和反思的“单维人”。以阿多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产业持批判态度,其价值立场暂且不论,不过,采用“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可以表明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文化属性的认识:文化不再仅仅是一种精神创造,在工业社会时代,它已经构成一种特殊的产业。这即是说,文化不仅具有文化属性,也具有产业属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依据这一定义,广播音像、戏剧影视、网络游戏、报刊图书等都可以被列入文化产业,小说类图书的出版发行是文学类图书出版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当然也属于文化产业。网络小说是在20世纪末伴随互联网传播方式兴起的一种新兴小说创作形式,1999年,走红网络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中国大陆以传统图书形式出版,销量迅速突破百万,从而引起了大众对网络小说的关注和重视,也成为推动网络小说创作井喷的一个标志。虽然目前网络小说的创作、传播、出版与传统图书的路径不尽一致,但网络小说的生产无疑也可以被划入文化产业的范围。

一、小说产业化的构成要素文学归属于文化,而小说又是文学的主要体裁形式之一,显然,小说同样具备文化的双重属性,即文化属性与产业属性。从世界小说发展史来看,工业社会之前,小说彰显的是自身的文化属性,受市场规模、复制技术与传播手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小说的创作与流通局限于狭小的圈子,其产业属性则无从说起。直到工业革命之后,在大范围的市场经济模式下,小说生产作为文化产业的产业属性才最终得以显现。小说生产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至少需要三个要素:第一,稳定的市场,即拥有相当数量、具有付费阅读能力的读者群;第二,以职业作家身份出现的大量作者,这些作者有别于作为兴趣爱好进行创作的作家,他们必须把写小说作为一种全职工作,投入大量时间,以此为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文学领域内的产业工人;第三,高效的传播流通手段,必须能够有效降低小说的流通成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小说作品从作者到读者的传播。

小说产业化对读者的要求有两条:一是具备一定程度的识字能力,二是具有为阅读小说而进行支付的能力和需要。这两个条件的普遍性满足,实现于工业革命之后的现代工业社会。现代工业生产对工人素质的要求导致了识字能力的普及,工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读写能力才能胜任工作,其副产品则是全社会范围内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兴趣的养成,理查德·霍加特在《识字的用途》中就分析了工人阶级对流行小说、杂志等新兴大众文化的接受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工业社会造就了大批受过教育的现代人,为小说产业提供了一个规模极大的具有阅读能力的潜在读者群。小说本身所具有的娱乐休闲功能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在忙碌的日常工作之后能够以赏心悦目的方式打发闲暇,在小说艺术的幻境里得到彻底的放松,从而恢复工作中的疲劳,精神饱满地投入第二天的工作,这既符合大众个体的自娱愿望,也符合社会生产力再生产的需要。在现代社会中,小说阅读市场的生成和扩充,是工业社会内在发展逻辑的产物。

小说产业化对作者也有一定的要求,即作家的职业化。职业作家的出现是近现代以后的事情,无论欧美国家还是中国的情况都是这样。中国古代是没有职业作家的,流传下来的大量诗文作品,基本上都是文人士大夫业余爱好的产物,士大夫有优裕的生活条件,以俸禄为生,且有家族田产的支持,不存在为稿酬写作的问题。汉代蔡邕为人撰写碑志,“得万金计”,唐宋以后也有“润笔”之说②,但是这种依靠写作的收入来源并不稳定,也不是每个作家都可以效仿的,与现代社会作为职业收入的稿酬不是一回事,不能作为谋生手段。中国职业作家的出现比较晚,一直要迟至近现代时期。清末民初和20世纪2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出现了两次大规模转向出版业的风潮,许多人以写作、翻译为生,其社会身份转变为职业文人,最终促成了作家的职业化。③作家走向职业化的转变实际上受惠于工业化进程中教育的普及和现代传播技术的革命,后者创造出读者,并能够做到以低廉的价格出售报刊、图书,为作家的职业化提供了市场和动力。

除了读者市场和作家职业化以外,小说走向产业化所依赖的另一个要素是现代传播技术。文学传播技术大致经历了这样四个阶段:口耳相传、人工抄录、机械复制、电子传播。小说进入产业化阶段,离不开后两种现代传播技术的保证,因为只有借助于后两种传播技术,小说的传播才能做到廉价、即时和高效。

在文学传播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受物质材料和记录技术所限,小说传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得以实现,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第二个阶段,由于社会整体文化程度的低下,读写能力未能在整体社会层面得到普及,文字的记录和复制技术尚处于较为原始的初级阶段,采用的是刻录、抄写、雕版印刷乃至活字印刷等依赖人力为主的技术手段,文学的传播以简牍、卷轴、册页为书籍形态,从记载上古传说、神话的《山海经》,到宋元的话本与明清的小说,都出现在这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影响文学传播范围和文学创作繁荣程度的主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涉及传播技术的原始状态,由于传播成本高昂,小说的创作与传播局限于极为有限的社会群体范围。

小说创作的繁荣与小说传播的普及发生在一个主要依赖机器而非手工进行社会生产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小说传播进入了机械复制阶段。由于使用了包括现代机器印刷技术在内的机械复制手段,报纸杂志和图书出版的飞速发展在技术上成为可能。与此同时,工业革命所促成的城市化运动则引起了社会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和集中,伴随着社会教育水平的提升,为小说创作的繁荣提供了庞大的读者群和阅读需求,因而,小说发展的第一个狂飙突进阶段始于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小说阅读的大众文化消费需求,从而形成了刺激小说创作的动力机制,小说作者可以通过文学创作来谋生,甚至创造出令人瞩目的私人财富,这一事实吸引了众多的作者投身于小说创作,新作家、新作品大量涌现,从而导致了小说创作的第一次井喷,宣告小说创作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人工抄录到机械复制,文学传播技术的革新所对应的正是小说发展史上第一次大突破、大繁荣的序幕,因而,我们不妨把这一时期称为小说发展史上的第一次狂飙突进。

小说创作的第二次井喷发生在20与21世纪之交的网络时代。经过自工业革命以来二百多年的发展,工业发展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机械设备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也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减的趋势,再也难像工业革命之初那样,产生能够引起整个社会巨大变革的轰动效应。相应地,机械复制技术对文学创作与文学传播的推动效果也达到了临界点,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停滞。在这一时期,引起社会巨大变革的力量来自电子传播技术、电脑和互联网。小说创作的再次狂飙突进,就出现在这个阶段。电子传播技术、互联网和独立文学网站的建立,终于促生了一条迥异于机械复制时代的文学出版模式和传播路径,即以网络连载为初期形态的文学出版与传播模式,这一变革对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深刻地改变了当今小说的发展模式,在短短十余年间造就了规模空前的海量作品和难以计数的网络写手,从而掀起了小说发展史上的第二次狂飙突进。以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学网站起点网为例,自2003年5月开始商业化运营,迄今不到10年时间,旗下签约作家和散户写手就已经超过10万,以网络连载的形式传播小说作品达数十万部,与传统出版传播模式相比,这种文学传播速度令人瞠目结舌。

二、网络小说产业化的“起点模式”

电子传播技术和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小说产业在机械复制时代的传统流通模式,并进而对小说创作模式造成了深远影响。2000年,美国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斯蒂芬·金把自己的短篇小说《骑弹飞行》经过加密后放到互联网上,读者只需支付2.5美元即可下载阅读,短短两天时间,下载数量就达到50万人次,金也因此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首开互联网发行出版小说作品之先河。如果说金的网络销售只是特殊个例的话,那么,网络图书巨头亚马逊的电子书业务就标志着成熟的网络出版模式的形成。亚马逊公司在通过网络销售传统纸质图书的同时,推出电子阅读器进行硬件配套,创造性地展开了电子书的销售业务。与传统的小说产业流程相比,“亚马逊模式”只是在出版流通环节做出了创新,借助互联网生成了一种新的图书出版发行模式,对小说的创作环节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真正对小说的创作过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则是网络小说生产的“起点模式”。

在很大程度上,中国文学网站巨头起点网的小说生产模式是目前最流行的网络小说模式。中国独立文学网站的建立,起于20世纪末期,纯文学网站榕树下在1997年成立,以独立自由的文学精神为旨归,标志着中文原创文学网站的发轫,此后幻剑书盟、17K、晋江原创、红袖添香、潇湘书院等文学网站群雄竞起,截至目前,各类文学网站至少有300多家。不过在诸多文学网站经过一段角逐、并购之后,目前形成了起点网一家独大的局面,起点网经营原创小说产业的模式为其他文学网站所效仿,起点网所促生的小说生产模式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网络小说的主导模式,我们将这种具有极为明显特色的模式称为网络小说生产的“起点模式”。

起点网在激励作者、吸引读者和革新传播模式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构建了完备的小说产业制度,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网络小说产业流程,体现了鲜明的特色。这些方面包括富有挑战性的作者奖励计划、卓有成效的小说推荐方案、灵活多样的出版形式以及便利的读者付费方式,它们共同造就了网络小说生产的“起点模式”。

“起点模式”的第一个特征是:职业写手取代传统作家。职业写手与传统作家之间的区别不在于是否专职从事写作,而在于写作过程中作者的状态和性质。传统作家当中也有很多以写作为生的,但是大多数作家的创作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他们在结构、情节、文笔上投入了大量时间进行思考,写出作品后往往还要经过多次修改,对待创作的态度非常审慎。传统作家对待写作的这种认真态度是由传统出版模式所决定的,任何一部小说作品,在与读者见面之前,其文学质量和潜在商业价值必须先要经受专业编辑的评判,得到出版商的认可才行,粗制滥造的作品首先就会被出版商淘汰,根本没有出版的机会。而网络小说的传播采取了网络连载的形式,由于传播门槛几近于无,几乎所有的作者一边还在写,一边就把刚刚写出来的部分挂到了网上,借由读者的阅读反应来决定后续行动,经常出现由于读者反应冷淡作者悄然停笔的事情。对于读者追捧的小说作品来说,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网络连载的压力非常巨大,为了吸引并控制住读者,争取网站提供的奖金,一个成功的网络小说作者每天更新不会少于6000字,在极限情况下甚至能够达到日更新两万字以上,这几乎是作者每天打字速度的极限了,也就是作者天马行空地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根本就没有思考、推敲和修改的时间,很多作品推到网上后甚至还保留着许多错别字和漏字的情形。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小说作品,不能说绝对无法出现精品,但是大部分作品肯定不可能是精品,读者把网络原创小说统称为没有精神滋养的小白文,不是没有原因的。在这种写作状态下,网络小说作者与传统作家相比,其写作心态和身份认同明显不一样,传统作家更多地以文化创造者自居,潜在地具有精神上的优越感;而网络小说作者则更多地把自己视为码字工人,干的是相对缺乏智力投入的体力活,他们缺少精神上的骄傲,自我定位是凭写作赚钱的网络职业写手。

“起点模式”的第二个特征是:市场定位走纯粹商业化路线。小说的读者定位本应是多样的,既可以有阳春白雪,也可以有下里巴人,阅读市场欢迎通俗读物,但也并不排斥先锋小说,一个健康的小说市场,肯定是一个差异化和多样化的市场。而以起点网为典型的各大文学网站,迫于网站的生存压力和利润需求,毫无例外地都采取种种制度措施,引导网络小说创作走上了完全商业化和大众化的道路。小说类型越走越窄,集中于玄幻、仙侠、言情、军事等有限的通俗题材,其目标很明确,什么样的小说题材能够实现读者覆盖范围的最大化,就鼓励什么样的小说创作。在这种完全商业化、市场化的小说创作激励导向下,纯文学、具有探索性的先锋文学根本没有生存的空间。榕树下是中国最早的纯文学网站之一,其创始人朱威廉在2002年以1000万美元把网站卖给了贝塔斯曼,2006年贝塔斯曼转手欢乐传媒,2009年网站最终落入起点网的东家盛大之手。

“起点模式”的第三个特征是:以网络连载为主要传播模式。成功的网络小说,最终也会出售实体图书版权、影视与游戏改编权,但其主要传播模式仍是网络连载。之所以采用这种传播模式,至少有以下两个深层原因。首先,通过网络连载,可以形成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有效互动。如果读者反响平平,点击率不高,作者可以随时结束小说,避免精力和时间的无效投入,相反,如果读者反响热烈,作者就可以满怀信心地继续写作了。几乎登上连载排行榜的每一部网络小说,读者都会自发地通过Q群、百度贴吧等渠道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作者可以及时得到读者的意见反馈,从而调整后续小说情节的设计,以保证小说的张力,吸引读者。著名网络写手猫腻谈到自己写作穿越小说《庆余年》的时候,承认有些读者的想象力非常敏锐,甚至直接猜测到某些后续情节的发展路向,给自己的写作带来很大压力和难度,有时甚至不排除读者的创意直接为作者所用,转化为小说中的章节。总体上来看,读者的互动对网络小说写作的激励效果还是很大的,它保证了作者的创作激情,激发了作者的想象力,非常有利于网络小说写作。其次,利用网络连载的即时性和持续更新的特性,可以吸引和稳定读者群,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自我版权保护,保证小说网络发行的利润。我国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在逐年上升,但迄今为止,版权保护情况并不乐观,盗版情况时有发生。以网络小说为例,原创章节在网络上首发之后,盗版网站在十分钟之后就可以更新同样的内容,作者及其所在网站的利益受到肆无忌惮的侵夺。网络小说采取连载传播模式,至少可以保留一条利润底线,传递一条信息:如果读者都去看盗版,不肯付费阅读的话,付费读者少到一定程度,作者会终止写作,大家都别看了。对于喜爱所读小说的读者来说,这种威慑是始终存在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作者及其所在网站的利益。

三、“起点模式”对小说生产的影响

以起点网为代表的小说生产模式,表现出鲜明的商业化导向,其定位以市场为目标,品味以通俗为趣旨,文笔以浅白为主调,深刻地影响了当代网络小说的创作。“起点模式”的弊端和亮点并存,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网络小说创作趋向于类型化和同质化。文学贵在创新,但是创新的难度姑且不论,失败的风险却是很大,大部分创新作品由于不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和阅读趣味,往往无法引起足够的关注,这就意味着在商业上的失败。能登上网络排行榜的作者毕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作者来说,采取跟风策略,模仿成功作品的题材,进行套式化写作,虽然不能保证作品大卖,但胜在阅读市场的可预期性,能够保证必要的写作收入。于是,经常出现某部作品口碑不错,然后就出现一窝蜂跟风作品的情况。2006年,张牧野使用笔名“天下霸唱”写的小说《鬼吹灯》糅合了现实和虚幻、探险与盗墓,引起读者的很大反响。不久,网络写手南派三叔也开始写《盗墓笔记》在起点网进行连载,阅读市场同样非常火爆,于是众多网络写手纷纷转向盗墓类题材,盗墓小说一时甚嚣尘上。忘语的《凡人修仙传》持续占据起点网排行榜的显要位置,则直接引发了修仙类小说的热潮。网络写作的跟风状态,导致网络小说的创作走向了类型化、同质化的道路,以语言浅白、情节离奇为追求,小说题材则集中于玄幻、仙侠、都市、历史、游戏、科幻、言情等类型,同类小说之间同质化现象严重,人物与情节多有相似之处,令人印象鲜明的作品很少。

第二,促生了超级长篇小说。一部小说获得读者接受并不容易,人气的积累有一个缓慢过程,小说在连载过程中一旦得到读者的认可,拥有惊人的点击率,就预示着将会带来巨大的商业利润。许多知名的网络小说作品一旦连载就是几年,写作时间长不是为了精雕细琢保证小说质量,而是为了增加小说内容,延长小说连载的时间,实现写作利润的最大化。实际上,在长达数年的小说写作过程中,网络写手大部分的时间不是在精心构思,考虑怎么把作品写成精品,而是甩开膀子辛苦码字,像一个产业工人那样在做体力活。一个成功的网络写手,每天平均写作至少要达到6000字,在极限状态下甚至可以达到每天写两三万字。这样疯狂的写作速度,乘以数年的创作时间,当代网络小说的长度是令人咂舌的。传统长篇小说超过百万字的虽然也有不少,但大多以百万为极限;而在网络小说中,百万长度不过是小说写作的起点,动辄就会达到五六百万字以上。许多人气居高不下的网络小说都会竭力尝试一直写下去,直到被读者抛弃为止。例如,《凡人修仙传》目前字数已经接近700万,《官仙》字数已经达到1100万,而这两部小说目前仍在连载之中,不知何年才会结束。这样的小说长度,令人瞠目结舌。

第三,形成以原创小说为核心的综合文化产业链。与传统小说相比,网络小说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流淌着纯粹的商业化血液。它们以原创小说为核心,与漫画、游戏、影视等诸多当代文化形态联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产业链。网络小说的商业成功并不仅仅表现为小说阅读市场上的成功,良好的读者口碑和潜在的商业价值会推动小说与相关文化形态的结合,推出衍生文化产品,延伸网络小说的利润链。起点白金作者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在取得小说本身的成功之后,漫画家穆逢春向其提出合作邀请,依据小说创作了漫画画本,凭此一项收入,穆逢春2011年收入达230万元,荣登当年的漫画作家富豪榜。天下霸唱的《鬼吹灯》是2006年最火的网络小说,其电影改编版权于2007年被上海华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100万的价格购得。流潋紫的《后宫·甄嬛传》则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成为2011年万人空巷的热播剧目。此外,不少著名网络小说,《诛仙》、《飘渺之旅》、《佣兵天下》、《鬼吹灯》、《凡人修仙传》等,还被改编成了网络游戏,其中有些口碑相当不错,取得了很好的运营成绩。

“起点模式”对网络小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作者的写作态度、作品的题材与情节模式以及作品出版传播的渠道等都铭刻上了商业化的烙印,这些影响或直接或间接,与网络小说产业化的性质密切关联。在网络小说这一方天地,一方面,快餐文学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另一方面,对社会现实进行反思、对艺术进行开拓性探索的严肃文学渐行渐远。网络小说的产业化制造了一个悖论:对于网络小说的创作而言,这是一个繁荣的时代,也是一个贫乏的时代。

注释

①[德]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0年,第117页。②郭延礼:《传媒、稿酬与近代作家的职业化》,《齐鲁学刊》1999年第6期。③李春雨、刘勇:《近代作家职业化转变的文学史意义》,《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德]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王才勇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2]肖东发.中国图书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采薇

推荐访问:产业化 网络小说 模式 影响 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