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会专业学生审计职业能力体系构建

时间:2023-06-01 14:24:1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承担着把学生培养成为不仅有较扎实基本理论功底,更有较强的动手和操作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成为其首要目标。对高校财会专业学生审计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进行剖析,提出由四种能力构建的职业能力体系,期望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职业能力培养这一目标,为建立有效的审计学课程教学实践体系提供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审计;职业能力;财会专业

《审计学》是高校财会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现代审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审计职业工作的环境及要求,能够依据审计判断、测试、确认和处理,对较复杂、具有一定隐蔽性的财务舞弊行为做出恰当的审计判断。系统掌握该课程知识对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各类经济管理活动大有益处。但在当前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学生普遍反映虽然获得了一些理论知识,却无法将其与具体审计业务进行有效的结合,一旦遇见实际问题则束手无策,难以胜任审计实际工作的需要,造成学生毕业以后很难快速适应审计工作。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与审计学本身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有关,但根本上则与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以知识为本位,以教材为中心,忽视能力培养”的状况有关。

英国作为会计职业起源地,现代会计理论和实务均较为发达,它们始终认为教育首要的培养目标是“注重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高校财经专业的学生,更多的是作为应用型人才来培养,不仅要求有着较扎实的理论功底,更需要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结合学科特点,将课程教学与学生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专业判断和实践等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就成为高校财会专业审计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

一、审计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首先,从审计学的学科属性分析,它属于应用学科范畴,相对于基础学科多采用抽象思维和科学实验来探索现象根源,它最终是要解决“怎样做”的问题,其结果是学习者必须要掌握解决特定实际问题的能力①。换句话说,审计行为具有经验特性,其概念结构和理论方法会随着环境、内容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难以清楚地界定或规定一种具有所谓普适性的、惟一的审计模式。这就要求学习者要更广泛地接触实际问题,持续不断地参与实践活动,积累和提升经验,以培养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从财会专业设置的特点分析。财会专业与审计学专业的审计学课程设置有较大差别,作为审计学专业来说,其开设的必修课程除了作为核心专业基础课的审计学(基础或原理)外,还包括:从主体角度分类的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政府审计课程,从客体角度分类的比如经济效益审计、投资(工程项目或建设项目)审计、内部控制审计、舞弊审计、管理审计和责任审计课程等等,无论从开设课程的深度、广度以及课时来讲,都远远比财会专业所开设的审计课程丰富。因此,作为财会专业学生所接触的审计学基础理论和知识无疑是偏弱的。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上,从职业能力培养入手,使学生具备应有的职业素质则有效解决了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的矛盾。

再次,从审计实践需求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全球化广度与深度的不断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日益健全,企业经济利益关系的日趋复杂,审计风险大大提高;而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也引起了审计环境和审计模式的巨变;同时,新审计准则的提出、风险审计理念的贯彻实施,都对审计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要求从事审计工作的高校财会专业毕业生一方面具有较扎实的审计理论基础,经济、管理、法律、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素质修养,另一方面还要求具备一定的哲学思想与逻辑思维能力,与各方面人士交流沟通的技巧和艺术,以及相应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处理相对复杂问题的能力。上述要求也对高校相关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期望,通过学力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养成、开放性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道德和价值观教育的树立,所形成的审计职业能力体系将是有效满足社会需求的根本所在。

二、审计职业能力体系的构建

审计职业能力是由多方面要素构成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财会专业学生应通过高校审计学及相关课程的教育和培训,构建起包括道德养成、自我学习、沟通协调、专业素质等多方面要素的审计职业能力体系,才能从容应对今后工作中面临的复杂审计事项,而高校则应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应的培养和评价体系。审计职业能力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道德养成能力

审计职业能力构建中首要构成要素应是审计职业道德的养成,它不仅仅停留在遵纪守法这一层面上,更多的是指树立一种责任意识和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培养团队意识、合作精神。财会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从事经济管理和监督工作,因此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提高其法律意识,强化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教育势在必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理念,养成诚实守信的职业情操和遵纪守法的道德品质,树立从事经济管理和监督工作应具备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能为今后高质量地完成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前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在教学中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根据2012年一项相关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在全国开设审计学专业的65所高校中,独立开设“职业道德”课程的很少,只占3.33%②,非审计专业课程中这个比例则更低,这一数据凸显了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一定程度的忽视和缺失。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在中注协推出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中提出:诚信的品格需要培养和熏陶,要把职业道德守则列为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乃至会计专业大学教育的必修科目,推动大学开设职业道德课程。因此高校必须清醒认识到这一点,并逐步加强对相关内容的教育。

(二)自我学习能力

从大学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来看,它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为终生学习打好基础。而按照生本教育理念,教育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地与周围环境或教育资源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人才是教育的主体,关注人的自我实现③。学生掌握任何知识,最终都要通过一个内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依靠自己而不是教师完成的。

审计工作最突出特点是摆脱传统理论和方法的束缚,运用逆向思维,考量相关会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是否真实、公允,以得到有效而充分的审计证据来支持其得出的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此外,在各种实务处理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面对大量的不确定性事项,其中包含着众多不确定性因素,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势必会影响审计计划、策略实施甚至审计结论;还有,国家相关经济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审计法规准则等都处在不断变化中,审计人员必须及时掌握这些最新变化,这样才能与实际工作进行有效地衔接。审计工作的上述特点也决定了必须关注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对以往知识、经验的总结、提炼能力,不断提升专业水平,这实质上也是一种知识的创新能力,将对今后从事各项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三)沟通协调能力

从行为学角度,审计工作与一般财务工作有着明显的不同,有其独特之处。会计工作大部分是进行信息的处理,不需要考虑人的因素,所以会计准则主要是指导会计人员如何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书面作业,很少涉及行为学意义上的规范;而审计人员从事的很多工作是外勤活动,多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这些活动更多的涉及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所以审计准则更多是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指导。很多时候审计人员都需要到企业或现场向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情况,比如审计程序中的询问、函证、监盘、沟通和调查了解等程序,都是在与人打交道,就需要综合考虑对方的心理,要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掌握一些沟通协调的技巧和策略,这时仅仅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如果缺乏有效的商务沟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和执业效果,这就要求在校学习期间,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一项调研数据表明,在设置本科审计学专业的高校中,其中有40%的高校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标准或要求中明确提及了“语言文字表达与沟通、协调能力”,还有26.67%的高校则以“实际工作能力”这一相近表述作为标准。而且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较之其它地区更侧重于该项能力。这也充分说明目前高校对该项能力的关注正逐渐加强。

(四)专业素质能力

所谓专业素质通常指具有较系统的知识结构,较扎实的理论根底以及较精深的专业知识,并不断注意知识的更新。审计学本身的理论性、逻辑性很强,同时,审计活动和行为具有多样性、复杂性,较高职业能力的形成需要多学科知识的配合,需要吸收其他领域的理论方法,因此首先必须掌握较系统和深入的专业知识,才能准确理解和认识审计现象、做出正确的审计判断,也只有具备综合运用以审计学为核心的多学科知识体系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各种知识融会贯通。

比如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会计、审计专业知识,还必须熟悉经济法、税法、金融、证券及等其他相关学科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会将其他知识融入审计领域,比如抽样审计的运用即是统计学向审计学渗透的结果,而计算机辅助审计则是计算机科学对审计学产生作用后的结果。此外,审计工作与实践结合紧密,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体现出与时俱进、变化快的特征。因此,必须随时关注审计、会计实务领域以及国家相关经济法规的发展动态,以不断更新知识。

综合上述分析,审计职业能力即是在上述各种能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基础上形成的能力体系,其中道德养成能力是整个体系的基础,专业素质能力是其核心,自我学习能力是其不断提高的保障,沟通协调能力是其能够有效实施的手段。

结语

随着新修订审计准则的正式实施,我们国家正逐步实现与国际审计准则的全面持续趋同,对从事审计人员的职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更加强调了对相关专业学生审计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既是对高校财会专业审计学课程教学的挑战,也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契机。本文的研究为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随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探索在审计教学中培养财会专业学生审计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的需求。(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石爱中.审计学的学科属性及其教学要求[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4):3-6.

[2]商思争,李学岚,周雯.我国高校审计学专业发展现状分析[J].财会月刊,2013(1):113-117.

[3]杜爱文.基于生本教育的审计课教改[J].消费导刊,2009(10):174-175.

推荐访问:财会 审计 构建 体系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