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理论之于电影翻译

时间:2023-06-01 12:48: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电影翻译是一项即时的实践性的翻译活动,因此这种翻译行为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所处环境中的各种意识形态和思潮的影响,译者随之将这种影响反映到译本中。女性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席卷全球的思潮,目的在于实现女性从边缘地位到中心地位的转变。该理论在各个方面影响巨大,包括对电影翻译的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非女性电影和女性电影的翻译中。

[关键词] 女性主义;性别;电影翻译

女性主义从出现至今为止已经约有200多年的时间。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生命力的独立学科,该理论从独特的性别视角出发研究社会问题,因此成为现当代西方思想舞台上的一股影响巨大的变革力量,并有力地推进了全世界女性解放的进程,深刻地影响了当代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和社会运动。在女性运动兴起后,在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伊丽莎白•凯迪•斯坦顿(Elizabeth Cady Stanton)和弗吉尼亚•沃尔夫(Virginia Woolf)等一大批女权运动先驱者的引领下,大量的妇女研究或者社会性别研究中心和机构应运而生,女性主义理论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目的在于实现女性从边缘地位到中心地位的转变。

语言向来是女性主义运动改变社会地位重要的战场。长期以来,女性在语言中的地位一直是处于“第二性”或者“他者”的地位。为了改变这一地位,女性主义者对文本在内的各个领域,包括有声文本,主要是指电影中语言的讨论和改写的要求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电影中语言的讨论焦点主要关注在电影翻译中。这其中的原因是电影的原语文本一旦产生后可造性很弱,而翻译文本却具备很大的可塑性,因为电影翻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即时活动,因此这种翻译行为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所处环境中的各种意识形态和思潮的影响,译者随之将这种影响反映到译本中。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原语文本,所谓“一千个观众,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在阅读时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具体到翻译中,不同的译者会把自己不同的理解体现在自己的翻译文本中。所以,根据电影翻译文本的可塑性空间巨大的特点,女性主义者在这一领域不断地实现着自己的目标。

女性主义理论为电影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具体表现有,在翻译目的上,该理论主张消除在翻译过程中对以女性文本和女性描述的歧视,并且积极地利用翻译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为其性别身份构建条件;在翻译标准上,该理论的翻译标准提倡不是忠于原语文本和原文作者,也不是忠于读者,而是忠于女性标准的阅读;就翻译的内容而言,女性主义译者往往倾向于翻译女性作家或者关于女性题材的作品;就译者问题而言,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更倾向于由女性译者来翻译文本。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最先出现在北美的加拿大,如今已经席卷至全球。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雪莉•西蒙(sherry Simon)、洛丽•张伯伦(Lori Chamberlain) 、路易斯•冯•费拉德(Louise von Flotow) 、苏姗妮•德•洛特比涅尔-哈沃特 (Susanne de Lotbinire-Harwood) 、 苏姗娜•吉尔•列文(Suzane Jill Levine) 、加里亚特•斯皮瓦克 (Gayatry Chakavorty Spivak) 、戈达尔德 (Barbara Godard)和苏姗•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等。她们提出了许多独特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这对传统的翻译观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也推进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发展。

在女性主义者的眼里,电影分为非女性电影和女性电影两大类。对于这两类电影的翻译,女性主义的翻译方法各有侧重点。

一、女性主义理论下非女性电影中的翻译

对女性主义来说,非女性电影的翻译是其实现理想的重要阵地,这也是本篇论文的重点所在。主要是因为自从电影产生以来,几乎有五分之四的电影都属于非女性电影。而这些非女性电影占据着电影领域的主流地位。在非女性电影中,电影的主题并非为揭露性别歧视,宣扬性别平等,而是其他的领域,如战争、家庭、伦理、科幻等。但是在这些电影中,或多或少的都会涉及女性话题,当然也存在着有例外。本篇论文的非女性电影主要是指涉及女性及两性话题的,但女性及两性话题又非该电影主题的电影。

非女性电影因其不以女性及两性话题为主题,涉及内容广泛,因此观众的数量最多。因此探讨女性主义理论下非女性电影的翻译意义重大。具体来讲,此类电影的翻译应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女性主义理论下非女性电影翻译的目的。非女性电影翻译虽有涉及女性及两性话题,但是并不以此为主题。因此再翻译非女性电影文本的时候,译者一定要注意不要把非女性电影的原语文本翻译成一部女性电影,而是本着接触两性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宣扬两性平等的原则适可而止地将女性主义理论中的思想灵活的融会贯通再翻译后形成的电影文本中,让观众适度的接受,而不应该喧宾夺主。这一点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最易犯“过度”的错误。因为创作活动,尤其是电影文本,它会受到权力和意识形态等无形因素的操纵,有时候为了迎合读者的主流意识,在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很多关于女性真实语言和真实世界的表述都被删去或者曲解。对此,女性主义者提倡要让那些在原文中有而在译文中被有意“隐身”的作品全部得以“显形”。此时女性主义理论更多的是关注提升女性地位这一结果,而不是对于文本内部的讨论。因此,女性主义翻译这种过度强调翻译目的理论也曾经遭到许多人的批评,他们认为这样的翻译不是以生产优秀译文为目的,而是把翻译看做是促进社会变革的一种塑造力量,这不纯粹的目的,在某种程度上有悖于翻译本质。

其次,女性主义理论下非女性电影翻译的标准。究其根本,女性主义理论在翻译上所提倡的其实还是一种“忠实”的观念,因此,女性电影的翻译在这一标准之下,女性主义译者以积极介入的姿态对原语电影文本进行改造。这一点女性主义在非女性翻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但是,正如戈达尔德所言,女性主义译者把永无休止的重读和重写作为翻译的一项乐趣。女性主义理论者不要做一个谦恭的、隐形的译者。而取而代之的是重写和操纵。当然这其中仍然涉及一个“度”的问题。如果翻译过度,会出现上文所提到的相反的目的。

再次,女性主义理论下非女性电影翻译的内容。女性主义者在翻译的时候,往往会尽量选择女性作家或者女性题材的作品来翻译,以求最大限度地贴近女性作品的语言风格。女性作为第二性的地位观念根深蒂固,并且已经深深地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即使在家庭中,女性也一直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所以,带有性别歧视烙印的文本不只是存在于女性作家的作品中,相反,在很多男性作家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这样有关性别不平等的描述,如鲁迅的《彷徨》、哈代的《苔丝》等,在电影方面,这些男性作家创作的女性文本在被处理成电影文本后,反响轰动。所以,女性主义者在选择所需翻译的非女性电影时,不应该局限狭隘的认为只有女性创作的电影文本中所蕴涵的女性及两性话题最为丰富,相反,应该放眼整个电影世界,才可更加扩大读者圈的范围,有利于女性文化的传播。

最后,女性主义理论下非女性电影翻译的译者问题。女性主义理论更倾向于女性来翻译文本,但如果只把译者的范围局限在女性之中,笔者认为在译者问题上处理太过于狭窄,历史上有很多对女性文本翻译得十分精彩的译者也有的是男性译者。西蒙(1996)在《翻译的性别》(Gender in Translation)一书的注释中指出:“翻译中的性别问题不只是跟女性有关,跟男性也有关系,男性可以采取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规则”。所以,非女性电影的翻译不必是女性译者来翻译,当让也不只是只有女性译者才能翻译出优秀的电影作品。

二、女性主义理论下女性电影中的翻译

“女性电影”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与女权运动紧密联系,它不仅描写妇女的生活,而且力图重新塑造理想的妇女的大众形象,否定女性作为男性的“看”的对象。20世纪60年代末,女性主义电影这一概念以其实践性行动震荡影界,打破了男性在电影中的垄断地位,以傲人的姿态出现世人面前。在当今影坛,女性电影的地位和成就早已不容忽视,无论是在电影的选材还是拍摄技巧上,女性电影与男性电影都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表现手法上,女性电影更高一筹。

女性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彰显“女性意识”。“女性意识”包含两层意义: 一是男女权力平等的意识;二是女性形象要摆脱作为男性的被观赏对象。

具体到电影翻译中,为了更好地表达“女性意识”,女性电影的翻译更加如履薄冰。但是相对于非女性电影的翻译,女性电影翻译在目的、标准、内容和译者问题上相对好处理。这主要是因为原语电影文本归属于女性电影,原语文本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反映女性现实生活、消除女性不平等的现象,因此,在把原语文本翻译成目的语文本的时候,电影翻译的译者无需花费额外的经历挖掘原语文本中的性别隐喻,彰显女性的女性优势,而应该关注如果用恰当的影视手段和方式将彰显这一目的的翻译文本以明朗而易发觉的方式呈献给观众。

三、结 语

世界历史上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女性没有机会或者很少有机会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在性别不平等的环境中,女性渴望表达的想法愈加强烈。在这样巨大的渴望下,女性意识被唤醒,并被寄托在各种机会中表达。电影便是主要途径之一。

女性主义理论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在很多知识领域都提出了有关性别和性别等级的重要观点。探讨女性主义理论下对非女性电影和女性电影翻译的影响巨大。在某种意义上,相对灵活的电影翻译的影响应成为女权主义理论在传媒方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女性主义理论在大众文化领域中仅次于文学的研究对象。

[参考文献]

[1] Simon Sherry.Gender in Transla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6.

[2] 戴锦华.不可见的女性: 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与女性的电影[A].胡克,等.当代电影理论文选[C].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3] 葛校琴.女性注意翻译之本质[J].外语研究,2003(06).

[4] 郭培筠.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述评[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

[5]李显杰,修倜.论电影叙事中的女性叙述人与女性意识[J].当代电影,1994(06).

[6]廖七一.重写神话: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03).

[7] 穆雷,孔惠怡.翻译界:男性的一统天下?——香港女翻译家孔慧怡博士访谈[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02).

[8] 屈雅君.“女为悦己者容”——关于男性电影的女性批评[J].当代电影,1994(06).

[作者简介] 张建萍(1978— ),女,山西洪桐人,硕士,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推荐访问:之于 主义理论 翻译 女性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