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要重视情感因素

时间:2023-05-31 14:48: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人类的心理结构包括两种因素,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人类对主客体关系的主观体验,是心理活动的色彩和背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情感之于写作的重要性,认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教学建议部分又建议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但遗憾的是,教师在批阅学生的习作时,很容易发现学生在提笔写作时少的往往就是“情”,或有的只是虚情、矫情、煽情、造情等。真情的缺失,是当前学生习作中的一大通病,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在作文教学中认识到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引导。

一、启发指导,激发情感

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每次作文,学生往往一看题目就觉得无话可说,无语可写,显得十分被动,最终只好为完成任务而应付式地写作。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当然激不起人的阅读兴趣,因为它根本就缺乏真情实感。如何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这就需要教师的课堂指导,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让学生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实情感与体验融进自己的作文中。在作文指导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启迪学生的写作灵感,就必须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当学生被“情”打动后,便会觉得有话可说,有语可写,甚至会产生不吐不快的感觉,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便会有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师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在选材上力求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这也正是近年来的高考和中考作文的趋势与特点。学生对于身边的事、身边的人,当然十分熟悉,如果能以此为写作素材,他们就一定能够感情真挚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二、悉心批改,驾驭情感

说起作文批改,语文教师都会像孙悟空被念了“紧箍咒”一般,异常头疼。全批全改,互批互改,部分批改……语文教师想出了不少的招数,但不管采取哪种,真正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拿到批改后的作文,往往都只是习惯性地看一下分数就塞进抽屉。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章,教师的评价除了打个分数以外,评语单一,无非就是诸如“结构不够完整”、“中心不够突出”、“描写不够具体”、“选材不够新颖”之类。学生哪里会有兴趣去思考自己作文的优劣所在?又哪里会有兴趣在原来作文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修改呢?因此,学生的作文又怎么能得到提高呢?要改变这种现状,归根到底还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批改过程中要注重情感的投入。如何进行作文批改,这其实是一个对学生评价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因为“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激励讲评,加深情感

要想解决学生每次面对教师批改的作文总是只看一眼分数就将作文本塞进抽屉的問题,教师就必须在作文讲评中注重情感因素。作为作文教学重要的一个环节,作文讲评就是要把学生作文中的成功点及存在的问题指明给学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讲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与沟通最直接的一环,也是最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一环。关于评价,《课标》中说:“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那么,语文教师就应该明白,学生的每次作文,都只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作文素养形成的一个过程,而不是最终。因此,在评价学生的作文素养时,就应该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从而突出评价的整体性与综合性。

推荐访问:作文教学 重视 因素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