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

时间:2023-05-31 14:36: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前不久,以“我的歌”为题,进行了一次写作训练。其中有一篇习作引起了我的注意,引发了我的思考。先看原文:

我存于世界,不是世界选择了我,而是我选择了世界。为此,我要让我的青春之歌响彻在世界上,让美妙的音节回荡于宇宙中。

每天的每天,细水依旧在长流,风云依旧在幻化,花儿依旧在枯荣,世界的万物在倾听我的歌么?这是一首青春之歌,节奏跳跃,充满活力,婉转如水中的莲花,婀娜多姿;清脆如松间的清泉,激越不凡;爽朗如天上的皓月,皎洁无瑕。

不错,这就是我的歌,我的青春之歌。它不是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孤寂缥缈,也不是王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宁静安逸,更不是杜甫“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抑郁伤感。

我要唱自己的歌,因为我相信,世界的万物在倾听我的歌。纵使细水不流了,风云不在了,花儿都残了,我也要唱我的青春之歌。我要大声地唱出来!让大地为之动容,让天空为之呼啸。音符飘荡在天空中,让水变得更加澄澈,让山变得更加挺拔,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

我要唱自己的歌,因为世界的万物在欣赏我的歌。树叶为我伴奏,小草为我伴舞。世界是一个舞台,一个属于我的舞台。我会在台下,用自己的坚毅和勤奋,打磨这首青春之歌。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会自信地站在舞台上唱出最动人的青春之歌。

世界因歌声而精彩,我因我的歌声而精彩,我的歌声因青春而动人。听啊,我的歌在花丛中,在树林中,在大海上,在蓝天中回荡……

这样的文章美吗?绚丽多姿的比喻,恰如其分的夸张,气势磅礴的排比,偶尔还有旁征博引的诗词美句点缀其中,不可谓不美。但再仔细读读,总给人感觉缺少了点什么。是的,缺少的是“思想”。最起码连“我的歌”是什么,都像是“雾中花,水中月”。华丽的外衣,包裹着一堆“败絮”。

反思我们的学生,这样的作文还算少吗?时下总能看到,一些语句优美的文章总能在学生中广泛流传、相互传抄,一些词藻华丽的语段总能在作文中占据醒目的位置。也有不少老师在作文评讲中将语言优美、写作技巧好的文章取出进行大肆表扬,甚至拿这些所谓的“精美语段”让学生背诵。殊不知这有可能将学生的习作潜移默化地带入另一个误区:缺乏思想深度。

作文教学要重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深知的道理。任何思维活动、语言训练,都要以“思想”为核心。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无“道”,注定“走得更不远”。古人讲究“文道合一”,而以“道”为“心”,把“为文”和“为人”结合起来。高考、中考也将“思想健康”作为作文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如果忽视了提升思想深度的训练,无疑将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那么,如何让学生的习作提升思想的深度呢?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攻心为上”要先“读心”

在写作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深刻看问题的习惯,教师首先要研究学生。只有研究了这一代孩子的心理特点、思想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并有效地进行提升思想深度的训练。研究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并非班主任老师的专职。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老师本身就肩负这样的使命,无论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都是如此。让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状况。

1.易冷淡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期,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思想认识却并不成熟,生活的热情往往只倾注于某些表象,而对其他方面常常容易忽略,甚至十分“冷淡”。譬如对一些教育思想的不理解、曲解甚至逆反,对过去的一些优良传统的偏见,对行为规范的不以为然等等,这些片面甚至不健康的思想如果写入文章,往往让学生和老师都“很受伤”。即使不把这些思想真实地写进作文里,代之以假话、空话、大话,则往往使得作文的立意矫揉造作,更谈不上深刻。因此,在写作教学中促使学生对这些问题自主地去关注、有思索乃至由冷淡到热情,是必要的,是可以获得一定成效的。

2.易偏执

由于学生思想的不成熟和认识事物的简单化,他们很容易偏执。譬如,当笔者询问学生怎样理解“代沟”时,不少学生只强调要老师、家长理解自己,很少有人能考虑如何理解老师、家长——更多的只是看到了事物的一面,而忽视了它的另一面。有时,看到了社会上某些阴暗面,会用“放大镜”去看,一个官员贪污腐败令他们想象成个个官员都贪污腐败,看到一个医生收红包好像个个医生都收红包。有些学生虽能从正面或者抓住了现象的表象加以反思,却不会去深入挖掘其原本……这些往往是与学生所处的急剧转型的时代有关,与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有关,与他们更多以个人角度看问题有关,有时也与盲目的个性追求有关。所以,引导学生全面地、辩证地、历史地、唯物地、发展地看待事物,就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不仅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所必需的,也是逐步提高思想认识,使作文与做人和谐统一所必需的。

3.易肤浅

由于生活阅历的肤浅和思想水平的限制,学生在观察表述客观事物时,往往停留在表象,作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式的“扫描”,或者只能作肤浅、表层的分析。譬如,在以“坚强”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学生往往只会运用一些课本上或报纸上的大事件、大材料,难以开掘凡人小事的闪光点,看不到细小生活现象所蕴含的哲理。所以,若仅仅着眼于表达手段的训练,忽视了认识水平的提高,写作教学是很难有成效的。

4.易浅俗

当今,由于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的发展,学生涉猎的知识、信息成倍的增加。生活在他们的面前展开了一张多姿多彩的网,深陷其中的孩子们有时已无暇冷静地分析,思想活跃、求知欲强的他们,有时会迷失在五光十色的现象之中。看看2005年以来流行一些东西就可见一斑:芙蓉姐姐、菊花姐姐、流氓燕、“红衣主教”以及全体“超级女声”预备队……而这些流行飓风,将很大一部分中学生卷入其中。二三十个偶像明星,几首流行歌曲和几本卡通漫画,几乎成了许多中学生的“精神内存”的全部。一位老师忧心忡忡:“传播媒介严重失控的‘大众文化’时代已经来临。”这种担忧可能有点过头,但也不无道理。对此,我们不能一味地贬抑,更不该盲目地推波助澜,因为这些东西就流行在我们身边,学生作文的题材往往来自于这些“热点”,我们无法逃避,更不能逃避。面对新问题,我们老师应该与时俱进,努力弥合与学生的代际差异,争取与下一代的对话权,用人文的精神来引导、来抵消浅俗的大众文化中消极力量过于强大造成的负面影响。

总的来看,当今学生知识获取渠道多,见识广,思维活跃,但容易偏执、肤浅,没有持久性,容易受流行文化的影响,对问题的看法也往往浅尝辄止。而对写作教学来说,在观察生活和积累材料的同时,关键是能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而且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抓住主流,分清支流;讲究辩证地看问题,从而开掘出有价值的东西,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抓住了学生的这些思想特点和认识现状,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提升思想深度的训练。

二、“有的放矢”要有“良方”

针对上述特点,笔者尝试着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解决:

1.诱其深入

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要讲究疏导,提升作文思想深度训练更应讲究“润物无声”。不露痕迹的诱导,循循善诱的启发,激励学生作自我探索,才是高明的做法,才是消除学生“冷淡”的最好办法。具体做法是,将作文的主题生活化、情景化。针对学生实际生活中确有所感、有话要说的材料进行切实训练,使学生因“动情”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进去,其间的行为指导、思想认识、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就能自然地渗透。譬如,在教学《我的五样》后,适时地进行类似的情境训练:要求学生叙写自己深爱的五个人,然后将这些人逐一删去。每次删去时要发挥想象,如果一旦成真,你心里的感受将会是怎样。此时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沉浸在一种凝重的情感纠结之中,对被删去的人往往有许多话要说,这就勾起了学生“想表达”的欲望。此后,我诱导学生去思考为何会有这样的心理感受。学生很快就领悟到什么叫“感恩”。有了这一环节的深入挖掘,再布置学生写关于亲情方面的习作,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能从点滴小事中挖掘出真情实感,几篇优秀范文让许多同学都流下了眼泪。

与此相反,简单化的说教,机械地对号入座,或满足于点缀一些假大空的政治口号、至理名言,那是不会有理想效果的,而且也不能体现写作教学自身的特点。简单地结合形势或活动、热点或焦点写些文章,只会养成学生讲套话、说空话的不良文风。

2.“误”入歧途

熟练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是方法问题,也是思想认识水平问题。运用辩证法来看问题,就能使学生在习作中,避免产生偏执的、肤浅的、随大流的观点。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教师仅仅枯燥地讲述辩证法的知识,效果只会适得其反。所以,不如大胆地接受学生的观点;再运用“归谬法”,得出一个多数人认为荒谬的结论;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认识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辩证地看问题。这样的训练多了,辩证法进入学生的文章也就水到渠成了。例如,“超女好男”在各地的海选十分火爆,学生自然很关注这些“流行风”,茶余饭后经常谈到;我适时地运用这个热点引导学生习作,但学生因为“偏执”,不是“爱得死去活来”就是“恨得咬牙切齿”。为了让他们辩证地看待这一“文化现象”,在习作中形成正确而深刻的认识,我把学生分成“爱之队”和“恨之队”;对“爱之队”,我首先肯定了他们追求美好的想法,然后请他们谈谈如果参与其中你需要怎样的准备?你可能会牺牲掉哪些东西?你愿意牺牲掉哪些东西?这样的活动是否应该有更多的人去参与?如果你的父母参与进去你怎么想?会是个什么结局?……当一连串的问题讨论过后,学生们惊讶地发现,这类活动如果所有人都盲目地投身其间,往往会造成社会职业的失衡,会造成虚无浮夸的心态,甚至到自己的起居都无人照顾。(对“恨之队”也进行了如此一番“盘问”)虽然是假设,却有效地让学生冷静下来看待这些问题。不用讲大道理,在“订正”(作文写得不好,要写第二次)的习作中,更多的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了。

3.化朽为奇

针对学生作文看问题“肤浅”“粗俗”的现象,就有必要培养学生抓住事物本质来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尝试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方法,即在学生原有立意的基础上,通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思考,使学生思想“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徐志摩语);然后两相比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思想深度的变化。面对2007年江苏高考题“怀想天空”,我首先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习作,结果不少学生的立意停留在“真实的天空被污染,怀念过去的天空”;我将此类立意的学生集中,请他们思考为何天空被污染。学生回答很快,是因为一部分人利欲熏心。当我进一步问“真正被污染的那片天空是什么?”时,已经有学生恍然大悟,要求对习作进行修改。当我再次拿到“订正”的作文时,文章的主题已经由“怀念过去的天空”引发到“呼唤人类心灵健康的天空”了:学生已经自己感受到了思想深度变化带来的效果。

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神”,没有了“神”,再美的东西也只能是“花拳绣腿”。更为重要的是,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生作文质量的好与坏。在写作教学中,在重视语言训练的同时,必须重视思想深度的提升。作文与做人并重,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

(作者单位:江阴市山观中学)

推荐访问:故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