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英语公众演讲课“三化”教学模式

时间:2023-05-31 11:00:1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高校应该培养高素质的拔尖人才,这样的高要求同样必须落实于我们的英语教学。其中的“英语公众演讲”课程因其鲜明的学生自主性和现实交际性特点,而特别有助于拔尖人才的培养。为此,应在该课程中推行“三化”(课程教学实践化,知识技能社会化,能力素质全面化)教学模式,以便全面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获得丰富的综合知识、娴熟的语言技能、宽阔的眼界和善辨的思维,从而成为高素质的拔尖人才。

关键词:高素质拔尖人才;英语公众演讲课;“三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l)06—0096—03

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已经成为当今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而外语教学无疑为此担负着义不容辞的首要责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对于高等教育的首要要求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可惜的是,“以往的外语教学往往只强调模仿、复现、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薄弱的后果。”(黄源深,2001)“对于本科生而言,除了要他们获得现代化的专业知识外,更主要的是提高他们的能力,使他们逐步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撰写的能力、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赵沁平,2004)。

新近不少高校开设的英语公众演讲课程,其鲜明的学生自主性和现实交际性特点,特别有利于突破传统外语教学在知识传授方面的缺陷——理论知识有余、实践知识不足,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可以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为学生获取综合性的知识,锻炼语言应用能力,开拓国际视野,提高思辨能力提供了一个可以不断优化的平台。总之,高校的英语公众演讲课程是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一、公众演讲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古往今来,公众演讲的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也是日趋多样化,从远古时代的游吟诗人到高科技时代运用各种特技在屏幕后对“公众”说话的主持人、评论家等。公众演讲能力的应用领域几乎是没有限制的,渗透到诸如政府、新闻、教育、管理、工商等等行业。一个成功的演讲者,除了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语言技能和很强的记忆力之外,还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敏捷的思维能力。随着国际空间的缩小,英语公众演讲能力对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影响和帮助越来越重要。中国人成功的英语公众演讲,可以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拥有更强有力的“话语权”。因此,培养新时代中国学生的英语公众演讲能力,不仅是造就高素质拔尖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非常现实、迫切需要的新任务。

在全球化背景下,语言作为一种无形的社会资源、精神资源,作为一种软实力,应该在国民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重要的价值。如何利用语言资源,发挥语言价值,培养国际型高素质人才,增加国家软实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和新挑战。英语公众演讲课程,既不是单纯的口语课、知识课或理论课,而是一门极其综合、高度凝练的语言交际实践性课程。该课程以语言的实际使用为手段,以学生的自由自主地动脑动口为表征,以达到成功有效的现实交际为目的,要求交际过程中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集成,要训练学生能言善辩,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逻辑能力、思辨深度与国际视野。也就是在培养学生英语公众演讲能力的同时,帮助养成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即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所需要的心理素质与情感素质。文章内容:

具体来说,公众演讲课就是要训练学生用简明清晰、生动有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他们在实际的国际交流场合,以自信的姿态、得体的方式、机敏的言辞、服人的见解谈论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达到与英语听众的有效沟通,实现各项具体的交际目的。其中特别要注意维护国家尊严,弘扬民族精神,在风云多变的国际政治与外交领域,这样的演讲经常被当作维护本民族利益或缓解国际冲突的有力武器。对于大学生而言,练习英语公众演讲是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同时更是了解中西文化、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公众演讲课程教学的根本特点,就是要把课堂教学将英语语言和其他相关知识的传授和听说的实际操练有机地统一起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结合课外活动和各类竞赛,使学习语言的过程成为实际使用语言的过程。其中无疑要贯彻自主学习、任务型教学、语境教学、驱动型教学等等新式教学理念,训练学生在给定的任务和真实的语境中,自由、自主、自如地运用知识,驾驭英语,提出论点论据,作出令人信服的解说、阐发、推理等等。

这样的课程的有效实施,当然有赖于整个学生培养工作各个环节和其他课程的有力配合,但其本身怎样利用并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知识才能,达到预想的目的,还是最为关键的。根据本人开设该课程以来的粗浅经验,实行“课程教学实践化,知识技能社会化,能力素质全面化”这样一种“三化”教学模式,应该是会有可观成效的。

二、英语公众演讲课的“三化”教学模式

我们在英语公众演讲课中实施的“教学实践化,知识技能社会化,能力素质全面化”的“三化”教学模式,可以大致图解如图1:

“三化”教学的基础是“综合知识素质能力”——作为“三化”教学的条件和促成要素,但“三化”教学又反馈于这个基础,即促使学生综合知识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高素质拔尖人才培养”是“三化”教学要达到的目的,同时又可反过来提高“三化”教学的质量;这三者相互作用,通过较长时期的实施,不断地互相促进;“三化”的两侧是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表明我们的模式实行于课堂和课外的结合,而且这横向的三者也是以“三化”为中心,相互作用,不断地共同提升。

限于篇幅,下面仅简要阐明这“三化”的具体要求。

1.课堂教学实践化

“缺乏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所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学生动手能力差,而且影响知识的吸收和组合,从而直接影响认知活动的水平。”(上官子木,2008)在传统的语言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抑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因为教师往往侧重于语言知识的分析、讲解和灌输。我们的英语公众演讲课程则要求教师几乎完全脱离“讲授”的模式,只起到“引导和组织”的作用,即坚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侧重教师的引导性,限制主讲时间,集中于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突出学习过程的实践性以及师生的互动性。教师除了讲解极少数的公众演讲理论和规则外,更多地靠设计好演讲题目和情景语境,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大量的具有现实意义话题的实际演讲的操练,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全部语言才能和一切知识智慧,不断改进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由此可实现“大输入,大产出、强自主性、高互动性”的基本教学原则,学生不是简单

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更多的是“自由自主”地去感悟、体会、运用知识,在此过程中,他们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也就自然可获得非常有效的提高了。

在课堂教学实现实践化的同时,加大课外实践的比重以此帮助学生获取、积累、组合、转换相关知识。课外实践主要是鼓励学生组织英语演讲团、英语辩论队、英语口译队、开办演讲与口译工作坊等。通过各种兴趣小组开展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相互合作的精神。多样化的课外实践还须与实践化的课堂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书本教学资料和现实的社会自然材料,有计划引导学生将课堂里学习的知识和感悟与当下的国内外社会文化经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使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2.知识技能社会化

我们的英语公众演讲课与国内外社会文化经济现实相结合,其实也就是使学生的知识技能社会化。这不仅是该课程课堂教学实践化的要求,而且是我们的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所必须的。我们历来强调不能“关起门”来办学,与社会现实需要脱节,英语公众演讲课更是要直接有助于学生面向未来的社会就业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多让学生直接参加社会实践的办法,培养他们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密切关注和兴趣。主要可组织他们直接参加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口译赛等,参与全国性的,省市区乃至学校社区举办的公益演讲活动或口译活动中。这样的社会现实活动,涉及的往往是书本上没有的当今社会问题,所以可使学生学会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以致用,为毕业后快速融入社会做准备。因此这样的社会化活动首先还特别有助于改变学生纯工具型的学习动机,在这样的实践中,假以时日,他们一定能够逐渐从被动接受性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寻觅性的学习,使学生不再是为了学语言而被迫学语言,而是为了前途事业和自我发展而主动学习语言。

这项教学工作的实施绝不是放任自流,而必须细心安排才有成效。主要是教师应当在完全把握学生实际需求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对社会现实问题、职场话题及目标岗位等实际场景进行详细的分类、统筹和指导。比如可以以职业趋向(career-oriented)为主,提炼出若干知识点和能力点,将它们科学合理地组合起来,形成具体特定的“核心知识技能”,并结合社会现实问题,即使之社会化,便可给学生提供具体丰富的演讲题目。学生拿到这样的题目,也就是在任务(问题)驱动下,根据话题的导向,基于特定的职场生活情景,在演讲中尽量充分地展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如此的实际训练,精心指导,不懈努力,无疑能够大大增长学生进入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3.能力素质全面化

所谓“能力素质全面化”,指的是,一个人的办事能力(包括才干和智慧)和他的自身品质、心态、素养等是密切相关,而绝不是相互割裂的。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就是蕴含着这一道理。从社会文化学、语言学、心理学和脑科学等角度来看,学习语言的意义更加远非局限于在交际中使用语言。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更是促进人的心智发展和修养提升的重要手段,丰富深邃的语言的应用往往表征着使用者情感的丰富和思想的深刻。

英语公众演讲课的学生自主型和现实交际性特点,凸显了对学生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思辨能力的培养。学习公众演讲,全面提高语言应用水平,有助于学生和现实客观世界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深入了解现实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他们必须涉猎诸多方面的知识和资讯,必须善于对知识和资讯进行筛选和驾驭,施展自己的分析和认知能力,扩充心理空间,丰富情感意念。特别是在实践化的课内和课外演讲活动中,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应对各种鲜活实际的场景,完全独立地对有关问题、现象、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批判或褒扬,不仅要求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内容充实,思辨有力;而且还要尽量使用鲜明生动的话语,饱含感情的言辞,与演讲的听众发生心与心的交流和碰撞,以情动人,以心感人。

公众演讲课程原本就是学生与他人之间很实际的思想和感情的交流和碰撞。为此教师的工作就是通过系统地指导学生的实战训练,帮助他们全面地充实知识,激发兴趣,自如应变。使他们学会主动思考,大胆探索,用心构建,客观、公正、开放地分析、评估和解决问题,同时学会善于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和机敏灵活的言说技巧。由此可以全面展现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这样的任务当然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难度的要求,但只要勇于实践,勤于探索,善于学习,不断总结,不仅会有良好的开端,也一定会有美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1]Bruner,J.Acts and Meaning[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

[2]cheryl Hamilton.Cheryl Hamilton Essentials of PublicSpeaking[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Earlw.Stevick.Working with Teaching Methods:What’sat Stake?[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4]Jonassen,D.,Peck K.&Wilson,B..Leaming with Tech-nology:A constructiveLMj.NJ:Merrill Prentice Hall,1999.

[5]Leech G.Principles of Pragmaties[M].London:Longman,1983。

[6]Kathleen Graves.Designing Language Courses:A Guidefor Teachers[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7]Lucas,Stephen E.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c].NewYork:McGraw Hill,2004.

[8]susan J.Jones.Backstage Pass for Trainers,Facilitators,and Public speakers [C].Califomia United States:CorwinPress,2006.

[9]黄源深,英语学习的功夫主要在于课外一英语教学谈之三[J],外语界,2007,(6):51-53。

[10]上官木子,反思中国人才障碍[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11]赵沁平,精英教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4,(8):42-45。

[12]周雪婷,大学英语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6):112—114。

推荐访问:英语 教学模式 试论 演讲 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