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社区公共文化建设之思考

时间:2023-05-30 18:30:10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市新型社区则指在城市化过程中新形成的不同于单位社区的新社区。社区文化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新型社区居民市民化,保持和维护社区的稳定,进而构建起和谐社会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城市新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与建设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区;公共文化;建设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共同体的人们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关系密切、守望相助,人与人之间富有人情味。城市新型社区则指在城市化过程中新形成的社区,它可能是城市拆迁过程中原来农村居民转化为城市居民形成的社区,也可能是因城市房地产开发而形成的、有别于原来单位社区的新社区。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社区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当前,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对文化的渴望和需求越来越突出。社区文化建设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原有的农村居民以及其他新进入城市的居民融入到城市的文化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新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与建设的现状又是如何的呢?笔者对成都市的一些新型社区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前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与建设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滞后。许多社区的文化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社区文化设施的档次低、功能少,设施有些老化、面积狭小,难以满足社区居民就近、就便进行文化活动的需要。有的社区甚至租用活动场所。在笔者的调查中,只有20%的调查对象对文化设施非常满意,有20%的人竟然说“不清楚”。这数据充分说明缺乏活动场所和设施,阻碍了社区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社区文化投入供给不足。据了解,许多社区每年的文化建设经费主要是靠上一级部门拨款,加上社区文化产业有一小部分的创收。此外经费便没有其他渠道来源。社区文体活动没有专项资金,往往造成活动越多贴补就越大,制约了社区公共文化活动的建设与开展,也不可避免地造成社区文化建设内容单一、层次低、规模小、影响力不高等问题。

(三)社区文化专业人才缺少。由于受思想观念和市场规律的双重制约,社区文化活动中老年人群体和女性群体充当了社区文体活动的主力军。专业文化人才缺乏有效的整合,文化、教育系统的专业人员、艺术院校的学生、艺术团体的专业工作者等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难以实现与社区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的对接。

(四)对社区公共文化的认识存在偏差。无论是社区的干部,还是社区的普通居民,对于什么是社区文化,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如把社区文化与群众文化或群众文艺等同起来,认为搞好了群众的文艺活动,就是搞好了社区文化。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形式,认为开展了各项文化活动,社区文化建设就完成了。这种认识可能导致社区文化建设停留在一般的社区文艺活动层面,没有挖掘出社区深层次的文化传统。

(五)社区认同意识不高。社区认同意识是社区居民对本地社区的认同、喜爱等心理感觉。调查显示,虽然有52%的人认同社区,但还是有48%的人不认同社区。这可能同社区的文化价值认同感偏低有关。新型社区里的成员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收入水平、文化差异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很大,社区成员之间的行为模式、生活模式、心理认同、价值取向等相去甚远,导致了他们彼此之间存在着一种疏离感,相互间难以实现融合,从而导致社区认同的缺失或偏低。而社区居民只有超越将他们区分为社区各集团成员的界限而彼此相互联系时,相互间的信任才能建立,只有有了信任,认同才有可能,只有有了认同,社区文化活动才能够搞好。

社区认同意识不太高还表现在社区居民参与不积极、参与意识不强。在大多数社区中,经常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活动的主要是离退休老人,尤以老年妇女居多。许多居民虽然生活在社区,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意识淡薄。有时甚至错误地认为那是政府部门的事 ,与自己无关。

(六)社区文化教育功能弱化。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文化价值观往往受到家庭、邻里、学校、同辈群体、工作单位等初级群体的影响。而居住共同体、同辈群体、工作环境对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持续影响他们的一生。这就要求社区文化加强社会价值观、技能传授等方面的文化教育工作,把社区文化推向更深更广阔的领域。社区文化教育功能弱化与社区文化活动的针对性还不够强有关系。社区除了进行文艺表演类等的活动外,还进行了很多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社区民众对社区提供的公共文化活动的满意度不是很高。社区文化教育功能弱化的突出表现是社区提供的公共文化对新型社区居民对城市的融入度提供的支持力度不够。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社区公共文化的服务与建设应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一)增加资金投入,完善社区文化设施。社区文化建设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才能確保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应该是政府,作为一种公益性的投入。与此同时,要努力建立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对此可以仿效发达国家的做法,建立社区文化建设基金。同时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社区文化建设,形成社会资源共享、多方积极投入的社区文化共享共建局面。

在文化设施上,可以采取资源共享,互补互利的方式,扩大文化设施的数量和使用效率。社区要尽量密切与辖区内单位的关系,争取辖区内单位将他们的文化活动场所向社区居民开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互补互利。

(二)健全壮大社区文化队伍。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要充分重视社区的各类文化人才资源。对此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选拔、培养群众文化人才:(1)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库”,对辖区文化人才进行登记造册,统筹协调市区文化人才的使用,充实社区文化队伍;(2)加强各类社区文化兴趣协会建设,从中发现有专长的文化骨干,吸收到社区文化队伍中来;(3)加强同本市艺术院团的联系与合作,从艺术表演骨干、退休或在职教师、文体爱好者中,采取自愿报名、组织考核的办法,选聘一批既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组织协调能力、又热心社区服务工作的人才,担任社区文化活动辅导员,指导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三)加强社区文化活动的针对性,丰富社区文化活动内容。社区成员的收入水平、社会地位、教育水平、年龄结构、知识层次、兴趣爱好等可能相差很大。这些不同和差距导致了对文化生活的不同需求。社区传统的唱、舞、球、拳、剑等公共文化活动,越来越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社区文化活动要做到层次性和多样性相结合。要注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要雅俗共赏,尽量照顾不同层次、不同爱好人员的文化需求,使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居民群众在社区文体活动中得到教育,交流和提高,分享到社区文化活动的乐趣。

(四)积极培育社区文化中介组织。社区文化本质上讲是一种群众性文化,它的建设应该是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的群众性行为。这就需要通过培育社区自治组织,实现对社会的再整合。因此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社区文化中介组织的培育。中介组织可以走由无偿到低偿,最后再过渡到有偿之路。与此同时,政府可以尝试与社区中介组织签订协议,委托他们进行社区文化建设,给与相应基金资助,并进行监督和调控,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推荐访问:文化建设 现代化进程 思考 城市 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