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资源优势 打造地方品牌

时间:2023-05-29 12:42: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南京高淳县作为苏南板块现仅有的保留“建县制”的两个县之一,清醒地认识到自身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区域经济的紧迫感和压力。经过多年来的发展,高淳县的农村经济初见成效,现进行初步探讨,以供借鉴。

[关键词]资源 品牌 经验 问题

面对新农村建设的课题,高淳县依赖于43万人民的淳朴和独特的资源优势,在80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精心打造了省级生态农业县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生态立县”品牌,实现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为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笔者通过考察和调研,体会到高淳县经过近些年来对农村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农村经济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高淳县农村资源概况

高淳县地处江苏省西南部,总面积为802平方公里, 43万人口。高淳县东部为茅山、天目山余脉结合部,是蜿蜒起伏的丘陵山区,西部为碧波荡漾的固城湖、石臼湖所环抱,为河网稠密的圩区,中部为广阔的平原。高淳全境被固城湖、石臼湖和长江支流水阳江所环抱,素有“江南圣地”、“鱼米之乡”的美称。高淳县境内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发展生态农业条件良好。高淳县于1996年被列入省级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后,按照发展生态农业的要求,结合本地特色,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科学开发综合利用水土资源,做到开发与保护并举,长短利益兼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全盘规划,协调共抓,从而使高淳县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到了实处。通过十年来的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至少有五大优势和特色:一是有充足的光热资源。高淳县在纬度上是江苏省最南边的县,积温在10摄氏度以上,是江苏省最多的地区;二是有复杂的水系和跨流域的水利调控功能。县内丘陵是太湖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东部属太湖流域,西部属长江水系,中国最古老的人工运河胥河可沟通太湖和长江;三是湖泊水体自然饵料丰富。全县水面积占土地面积的30%,尤其是固城湖属典型的草型湖泊,具有丰富的自然饵料,适合生态养殖。水源的充足,气候的适宜,使得水产品格外丰富,凡是有水的地方,呈现出了一派“平湖春浩渺,举网得鲈鲟;虾蹦蟹爬鱼跳跃,养殖儿女显风流”的景象;四是土地资源多种多样。全县土壤有7个土类,14个亚类,20个土属,既适于在平原圩区发展生态种植业与养殖业,又适于在丘陵山区发展亚热带经济林果;五是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水生蔬菜品种多样。

二、高淳县保护、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的成功经验

高淳作为江苏最南部的一个郊县,在其发展历史上,长期以来一直被列入苏南最落后的地区,“路到高淳就断头,人到高淳就回头”的古训,影响了高淳的投资经济;思想观念保守,经济基础薄弱,农业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和保护,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限制了高淳地方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在南京市的统一规则下,高淳县在借助外力上意识到“要聚财气,先聚人气;要经济对接,首先要实现交通畅通”的重要性,为保证本地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从2001年到2005的5年时间中,高淳县通过多种渠道筹资并投资了7.8亿元用于交通建设,随着长达31千米的高望公路和全长25千米的宁高高速二期工程的通车,结束了高淳境内没有高等级公路的历史,高淳到南京的行车时间由过去3小时缩短到1小时。同期完成的芜太公路高淳路段,成为安徽腹地连接苏锡常地区的交通纽带。2006年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21千米,在交通条件得到改善的同时,高淳县的农业资源得到了有效开发,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8亿元,财政收入11.36亿元,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19.5%和20%,圆满实现“双超”目标,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在2006位居南京市之首。总结高淳县农业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成功经验,体现了“做大做强一个品牌,保护利用二类资源,优化延伸三个产业链,培育四个亮点”的发展思路。

(一)做大做强水产养殖业品牌。2006年,高淳的水面面积达到1.85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30%,并且水域类型齐全,池塘、水库星罗棋布,河沟纵横交错,固城湖、石臼湖水域辽阔、水质清晰、水草茂盛,这些都成了高淳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高淳以螃蟹业为龙头品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1999年起,高淳率先在全国推广模拟生态养殖,在饵料选用上,开始探索种草养蟹,投喂螺蛳、小鱼等鲜活饵料,养殖的成蟹膏红味美;在养殖技术上,引导养殖户加大鱼池改造,使用投放饵料机械、增氧机等渔业机械,提高水产品质量和产出率;在水质保护上,持续使用微生态制剂,改善水体底质环境和水域环境,提高渔业综合改造能力,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从2002年起,高淳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已居全国前列。目前,高淳固城湖螃蟹业已从众多的螃蟹种类中脱颖而出,形成了“四个第一”的品牌:全国第一家有机螃蟹认证、第一个国家级长江系中华绒蟹苗原种场、第一个国家级河蟹生态养殖标准化示范区、江苏省水产类第一个著名商标。至2006年9月,高淳螃蟹总产量达到800万公斤,产值超6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螃蟹专业市场。2006年 9月,高淳固城湖螃蟹被选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成为国宴中的一道新美餐。 近几年来,螃蟹经济已成为高淳农民受益面最大、回报率最高的产业,螃蟹产业的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水产养殖专业户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1200多户,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有10多户。

(二)保护利用水资源及生态环境资源。3198公顷的固城湖是高淳40多万人口的集中饮用水源区,并承担着繁衍水生动植物、航运、旅游、改善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重任。为保护好水资源,“严禁在湖旁办化工企业”的政策在高淳早已成为了一条明文规定。高淳县在大力治污的同时,还实施湖泊生态建设,确定每年的2月至9月为封湖期,任何人不准在湖中作业,投资了130万元完成自来水取水口首期清淤工程,拆除了固城湖小湖区养殖网箱409个,现在固城湖水质已经稳定在国家二类饮用水标准。青山碧水的优良生态环境将客流带到了高淳,也将财气送到了农民的手中,从螃蟹、豆腐干、茶叶、香鹅、野莲子、早园翠竹、吊瓜子到布鞋、大糕,甚至是农家的糯米团子等这些在当地百姓眼中“土得掉渣”的特产,在外地旅客的面前,全都成了象征着绿色、健康的热销商品。

(三)优化延伸水产养殖业、建筑业和造船水运业三个产业链。

1.优化延伸水产养殖业生态链

随着农村内部结构的调整,高淳县坚持把水产业列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突出了“四个转变”,即:水面承包由“抽签”等原始方式向现代的投标竞价方式转变;生产经营规模由个体分散向股份合作生产转变;水产养殖

品种由常规品种向名特优品种转变;水产管理由行政管理型向服务型法制化管理转变。 2003年,全国第一家中华绒蟹苗原种场基地在高淳成立后,刚刚公布一年的生态养殖标准升格为全国第一个螃蟹生态养殖技术标准。由螃蟹产业拉动的具有规模性的运输、饲料、餐饮等行业则多达50个左右,受益农户已占全县的2/3。

2.大力开发建筑业市场链

“十五”期间,高淳县的建筑业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新形势下,明确了“坚持抓改革,促进企业发展;坚持抓管理,提升企业资质;坚持抓结构调整,提高综合竞争力;坚持抓市场开拓,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思路。至2005年,高淳县共有等级以上建筑企业64家,其中,一级企业6家,二级企业23家,三级企业35家。一级企业数量在南京市名列前茅,一级企业比2000年增加5家,二级资质企业比2000年增加6家,三级资质企业比2000年增加18家,“十五”期间全县建筑业上缴地方税金约6亿元。根据建筑业的发展趋势,高淳县建筑业紧跟建筑市场发展趋势,加强市场调研,积极调整经营策略,优化市场布局,全方位、多渠道地开拓国内外建筑市场,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开辟了苏州、武汉、徐州、北京、承德、宁波、马鞍山、芜湖、青岛、安庆、宿迁、淮阴等建筑市场。从2001年起,为积极响应国家开发中西部地区的号召,开辟了西安、拉萨等市场。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重视设计、施工的质量管理,“十五”期间,高淳县建筑业创国优工程1项、参建项目获鲁班奖工程1项、部优工程3项,省优质工程30项、市优质工程125项,共有37项QC成果获省市QC小组成果奖,68人次项目经理被评为省市级优秀项目经理。2004年底以前的二级以上资质企业全部通过了ISO9000质量认证。2006年,全县建筑从业人员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16%,建筑业上缴地方税收占到全县地方税收的40%,建筑业成了名副其实的强势产业。随着高淳县地方特色经济的不断壮大,新增国家一级资质企业两家,2006年19月,建筑业实现施工产值46亿元,上缴地方税收9100万元。

3.打造造船水运业航运链

提到高淳的造船水运业,不能不提昔日“化子村”、今日“金陵首富村”武家嘴。上个世纪80年代,人均仅有3分地的武家嘴人,被迫撑着小木船到石臼湖寻找生路,这一“撑”,“撑”出了 “金陵首富村”这一方新天地。赢得了“中华民间造船水运第一县”品牌后,水运业的“高淳制造”拉开了“三个造船基地”建设框架:水阳江两岸规划建设一条造船带;在雨花台区境内建立了一个造船基地;武家嘴村筹集5000万元资金,选址八卦洲建造了10个大吨位船台和1个万吨级船坞,专门建造江海直达集装箱船舶和出口船舶。为扩大造船水运业的规模,高淳县用5年时间,把14家造船厂全部集中到三大基地。

4. 开发培育生态农业、旅游产业、传统农林特色项目、地方传统文化四个亮点

一是开发培育生态农业。作为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一半是山,一半是水是高淳最贴切的地貌写照。几年来,高淳县本着因地制宜、优化结构、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依托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按照《高淳县生态农业建设规划》,重点实施了十大类三十五项生态农业项目建设。现今在高淳的农田中,各具特色的种养产业取代了原来单一的水稻、油菜耕作模式,生态农业规模基地面积不断扩大,亩均效益成倍增长,生态农业特色经济富民效应进一步扩大,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同在一个产地,有机茶叶和无公害茶叶的市场价相差了五倍多,比如,从建立后的5年多时间中,桥李村的“苏峰牌”有机茶叶的价格,每500克的最高市场价超过了一千元,而同产地的无公害茶叶价格仅仅在200元/500克左右;二是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产业。高淳老街成为国家3A级景区,建有游子山风景区、迎湖桃源休闲度假区、瑶池山庄休闲度假区、银林生态农业园,以及薛城遗址、“双女坟”、玉泉寺、固城湖、石臼湖、保圣寺塔、武家嘴村(金陵首富村)等11个国家2A级景区(点),其中迎湖桃源于2005年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瑶池村和高墩村成为南京市首批农家乐专业村;三是传统农林特色项目初具规模。高淳县提出的口号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发展思路是按资源分布区域,构筑经济板块,确定生态农业开发项目,走“一个镇一种特色”、“一村一品”的有机农业新路子。到今年上半年,东坝、桠溪、漆桥、定埠四个镇已建成万亩早园翠竹基地,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万亩茶叶基地,万亩绿色榨菜基地,5000亩果品基地,千亩油桃基地和千亩花卉苗木基地等。其中早园翠竹基地已取得明显成效,亩均效益达4000元以上。总数达320多幅的清末道教神像画,是国内保留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道教文化遗产;二是民间艺术资源丰厚。高淳县民间文艺种类达30余种,有“民俗歌舞之乡”的美称。如定埠镇的“跳五猖”是我国保存最古老的舞蹈方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目录;东坝的大马灯誉满海内外,被称为“江南一绝”;“打水浒”融民间武术和文艺表演于一体,在国内独树一帜。薛城板龙直径达1米,长百余米,表演者数百人,令人叹为观止。另外,小马灯、划龙舟、打莲湘等民间文艺也各具特色。2006年,高淳县组织定埠“跳五猖”、东坝大马灯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世界名城博览会演出,将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三、在发展地方经济中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通过多年来的发展,高淳县的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村级集体工业经济薄弱、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和尚未建立长期投入机制等问题将成为该县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三大难题。

(一)村级集体工业经济薄弱。高淳作为农业县,通过多年来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和开发,村级经济增效显著,但村级工业经济与其它地区相比,乡镇工业经济很薄弱。2006年,全县43万农民人均纯收入6226元,其中,农民人均收入的68.5%的收入来源于建筑业、造船水运业、水产养殖业三大产业,而工业经济由于单一、数量少、规模小对农民收入的贡献额低,与其他地区相比,差距明显。因此,如何实现实施“工业强县、生态立县、特色兴县”的发展战略,值得进一步探讨。

(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目前,高淳多数农村的人均耕地不到70平方米,被征地农民的形成主要是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县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撤队(组)使部分农民成为居民;二是随着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大量外来企业在高淳县投资建设。为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应改革货币安置办法,变一次性补偿为终身保障,妥善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医疗和养老保障等问题。

(三)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尚未建立长期投入机制。因为区划调整或其它原因,约有30%的村没有科学规划,更多的村虽有规划,但规划水平不高、内容不够详细,有的村规划制定时间较早,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造成规划作用不明显,加之财力不足,基础设施不够配套,带来村容村貌比较差,村庄建设混乱。由于农村建房缺少规划制约,随意性较大,陷入了“政策洼地”。镇村合并后,原有的集中居住区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相对滞后于发展现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应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在村镇建设上合理规划,建立长期投入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晓:《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用足后发优势》,《南京日报》,2005年05月19日

[2]《郊县1-9月份经济形势分析》, 南京郊县经济信息网,2006年10月10日

[3]《关于高淳螃蟹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 农民日报,2005年9月28日

作者简介:夏祖国(1964-),副教授、高级农经师。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和农村经济的教学、培训和研究工作。

推荐访问:资源优势 发挥 地方 打造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