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应分析

时间:2023-05-29 12:00:08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将产业结构发展和经济效应发展相结合,分析国际产业转移移入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动情况,计算各部门承接产业转移所获得直接经济效应以及间接经济效应,建立经济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评价,从而深刻理解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准确的把握产业的发展方向。这一工作对研究国际产业转移对于河南省产业发展的影响、发现河南省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可行的对策建议,都具有较深远的研究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国际产业转移;直接经济效应;间接经济效应;效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161-02

一、文献综述

国际产业转移国内外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理论:日本的赤松要针对本国产业发展较早提出了“雁行发展模式”。他在研究中发现:日本的产业通常要经历进口新产品、进口替代、出口和重新进口四个阶段的周期。某一产业随着进口的不断增加,国内生产和出口的形成,其图形呈倒“V”型就如三只大雁展翅翱翔。基于赤松理论,日本小岛清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已经处于或者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解释产业国际转移现象,认为处在不同时期的产品对技术、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要求不同,从而引起了该产品的生产在要素丰裕程度不同的国家之间转移。从依附角度,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1949)提出了“中心—外围”理论模式,普雷维什强调的整体性,无论是“中心”还是“外围”,它们都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而不是两个不同的经济体系。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揭示一般产业转移理论的代表有卢根鑫的重合产业转移论、李海舰的“脑体产业”分离转移论以及汪斌和赵张耀的工序型国际产业转移论,卢根鑫认为,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重合产业上的技术构成的相似性与价值构成的相异导致了产业的转移,即重合产业转移论。李海舰等的“脑体产业”分离转移论将企业的研发环节、营销环节和营运管理中心(决策总部)称之为“脑袋”,企业的制造环节看做企业的“躯体”。提出了脑体产业分离以及各自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或地区进行转移。

无论是国外学者的研究视角,还是国内学者对产业转移的多方面研究,对推动和促进产业转移理论的发展都是有其重要意义的,而且也给本文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指导。

二、模型构建与说明

对于移入地区来说,该地区经济某部门(j部门)所获得的直接经济效应是指该部门当年的生产总值与生产要素直接投入量的差值。根据投入产出分析中各个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j部门在承接产业移入后所获得的直接经济效应可以用公式来计算:DJ=XJ-(aijXJ+IJ)(1)

其中,DJ、XJ、IJ分别为移入地区j部门在承接产业移入后所获得的直接经济效应与该部门当年的生产总值及对移入地区j部门固定资产的投资额,它们可作为直接经济效应增长“量”方面的分析评价指标。

对于移入地区来说,该地区j部门所获得的间接经济效应是指各部门在获得直接经济效应后,通过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经过一系列连锁反应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利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我们定义:

间接经济效应的计算模型公式为:

Q=[(I-HT)-1-I]D=UD(2)

j部门传递的间接经济效应公式为:

TQj=ujiDJ=uj1DJ+uj2DJ+…+ujnDJ(3)

j部门获取的间接经济效应公式为:

OQj=uijDi=u1jD1+u2jD2+…+unjDn(4)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数据计算及说明

由于数据及篇幅的有限性,本文只计算装备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食品加工业、房地产业、纺织业等五个部门的经济效应的变动。以2000—2008年五个年度的的数据对比来说明这九年间河南省五个部门承接产业移入所获得直接经济效应和间接经济效应变化的总体情况。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在综合评价产业对移入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时,我们用若干个评价指标来评价:用dxj系数表示j部门单位总产值获得的直接经济效应;用tqxj系数表示j部门单位总产值传递的间接经济效应;用tqvj系数表示j部门单位初始投入传递的间接经济效应。五个产业部门单位总产值经济效应指标计算(如表1所示)。

通过经济效应指标可以发现:在经济效应单位化以后,纺织业处于缓慢上升地位,而装备制造业的系数值普遍偏低。直接经济效应和间接经济效应在总量上都在增加,在单位化了以后,纺织业的其余各项指标都在不稳定中上升。从分析中可以看出,河南省经济的增长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决定了这种传统增长方式的局限性。因此,产业转移政策应该有利于改变粗放式的投入产出带动增长,向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主,注重质量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研究结论如下:河南地区仍是“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最高,服务业的贡献率逐渐提高,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各部门的产业比例有了一定的改变,第三产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经济效应增长迅速,这对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的增长是绝对有利的。河南省近些年承接产业转移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所成效,河南承接转移的产业发展仍处于传统的依靠增加投入的粗放型。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给出以下建议:河南省应该改变粗放型的投入产出带动增长,向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主,注重质量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应选择有色金属、食品、电力、化工、装备制造、纺织、建材、交通运输、房地产、旅游、批发和零售等行业。

参考文献:

[1]李海舰,聂辉华.全球化时代的企业运营——从脑体合一走向脑体分离[J].中国工业经济,2002,(12).

[2]赵张耀,汪斌.网络型国际产业转移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10).

[3]裴长洪.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No.4:中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与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2.

[4]小岛清.对外贸易论[M].周宝廉,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76-81.

[5]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M].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译.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6:9.

[6]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4”.United Nations,New York and Geneva,Sept 22th,2004.

[7]United Nations.Prospects fo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he Strategies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2004—2007.New York and Geneva,2004:35-39.

[8]Ozdemir,Dilek.The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in the Service Sector in Istanbul Cities[J].Volume:19,Issue:4,August,2002.

[责任编辑 陈凤雪]

推荐访问:河南省 承接 效应 产业转移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