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能力: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性的金钥匙

时间:2023-05-28 19:18: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观察是生物学实验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在阐述了观察能力培养的要求和存在问题后,从良好观察能力的行为表现出发,着重讨论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具体实施路径。

【关键词】观察能力;初中生物实验;培养

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知方法,是记忆与思维、分析与想象的基础,贯穿于整个科学探究过程中。观察能力表现在生物学科中,则是指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细微变化及本质特点的能力[1]。观察能力不是人脑所固有的,而是在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因此,教师可以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观察能力培养的要求概述

观察能力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探究方面的关键能力之一。2018年1月公布的《江苏省义务教育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框架》中,对观察能力在学生学业水平中的表现给出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描述,如下表所示[3]。从评价框架中不难看出,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科对观察能力的评价不仅停留于“是否观察到现象”这一层面,还要求学生能使用合适的观察工具,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从而为实现课标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提供必要的感性经验。

表1 观察能力评价描述

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学生学业表现

科学探究观察能力水平一能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观察,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水平二能运用工具进行观察,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水平三能恰当选用并熟练运用工具进行观察;系统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二、观察能力培养的问题概述

观察能力的培养与观察主体的心理特征有直接关联。结合初中生心理特点不难发现,初中学生在观察方面存在以下问题:①情绪化,即观察行为受自身喜好影响,常沉浸在观察的乐趣中而忘记任务要求;②盲目化,即观察过程仅停留于“看到”层面,忽视或遗漏观察的重点和细节,目标达成低;③浅显化,即对观察结果无整理、无分析,缺乏有深度的思维活动。

有学者认为,良好观察能力的行为表现在其目的性、敏锐性、整体性、客观性和深刻性等品质中[4]。因此,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应关注学生心理特点,以良好的品质表现、具体的评价要求为出发点。

三、观察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

(一)定向观察: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培养观察的目的性,就是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内容、步骤和重点。开展定向观察,可有效帮助学生排除无关刺激干扰,聚焦观察目标,加深感知认识。

【案例1】实验: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观察鲫鱼外部形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是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教科书《水中的动物》的学习内容。为培养学生观察的目的性,可进行如下实验教学设计:①使用超轻黏土制作模型,观察鲫鱼体型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②固定不同部位的鱼鳍,观察鱼鳍在鲫鱼游泳过程中的作用;③滴加红墨水,观察鲫鱼口与鳃盖的闭合情况,使用显微镜观察鳃丝毛细血管中血液流动情况;④利用针管、软管、气球、烧杯等设计模拟实验,观察鱼鳔的作用(如下图所示);⑤归纳鲫鱼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上述案例对观察内容进行了有效分解,符合“知觉具有选择性”的心理学规律,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事物或事物的重要方面,排除了生物材料等无关刺激对实验的干扰。

(二)对比观察:培养观察的敏锐性

比较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方法。通过比较,有助于把握事物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理清事物间的联系和关系。因此,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比较,有助于凸显观察对象的特征,培养观察品质的敏锐性。

【案例2】实验: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

“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是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科书《植物种子的萌发》的学习内容,为对学生进行比较观察方面的培训,设计如下教学环节:①解剖观察芸豆种子,说出各部分结构名称;②解剖观察玉米种子,说出各部分结构名称;③在芸豆种子豆瓣部分、玉米种子的纵剖面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④比较芸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找出异同点并归纳总结。

案例中,学生按照由具体到一般的逻辑顺序,通过观察芸豆种子、玉米种子结构异同点,归纳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结构异同点。在教学中,教师还可捕捉更多契机,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例如,可将同一种生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进行比较,即比较青蛙的成体和幼体、家蚕的成虫和幼虫、已开放花朵的花蕊与未开放花朵的花蕊等,从而发现生物生长发育中的变化。也可将不同种类生物的同一方面进行比较,即比较不同动物类群、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异同,从而发现生物进化的规律。

(三)顺序观察:培养观察的整体性

观察如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规范开展,就会在观察中出现遗漏,导致观察结果不科学、不全面、不准确。因此,在实验教学中需要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系统的观察。

【案例3】实验:观察花的结构

“观察花的结构”是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科书《植物的开花和结果》的学习内容。为让学生体会到顺序观察的重要性,可进行如下设计:①用镊子取下花萼,观察颜色、形状、数目,考虑其功能。②由外向内取下花瓣,观察颜色、形状、数目,考虑其功能。③用镊子摘下雄蕊,观察其数目;轻轻抖动雄蕊,使花粉掉落,用放大镜观察。④将雌蕊放在白纸上,先观察形状,再触摸顶端,感受黏性,观察是否有花粉附着;用刀片纵向切开雌蕊观察内部结构。⑤去除未开放花朵花瓣,将花朵中的雄蕊和雌蕊与已开放的花朵比较,考虑雌蕊、雄蕊的功能。

案例中,教师通过实验指导强调了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也注重通过多感官调动,帮助学生获得对观察现象的全面认识。

(四)追踪观察:培养观察的完整性

实验教学中,有些观察活動需要学生在课堂外持续观察,如实验“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模拟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观察无机盐对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观察鸡卵的发育过程”“观察霉菌的生长环境”等。通过追踪观察,可将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变化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这是静态的图文信息所不能替代的。

(五)观察记录:培养观察的深刻性

只观察不总结,会让观察流于形式、浮于表层。观察记录,既是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归纳的重要载体,也是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对初中学生而言,其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既可以是生动的图文结合,也可以是严谨的观察报告。总之,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可梳理实验过程、实验思路,也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四、结语

实验是生物学学习中的重要实践活动,观察是生物学实验有效开展的前提。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才能达成实验教学的目的。同时,观察能力也是理性思维的基础,是探究性学习方式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确保初中生物学实验有效开展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孔艳秋.生物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J].学科教育,2000(09):34.

[2]卫洪清.中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J].学科教育,2001(02):32.

[3]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研究项目组.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测评与教学(初中生物学)[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4]孔艳秋.生物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J].学科教育,2000(09):34~35.

推荐访问:金钥匙 有效性 观察 能力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