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3-05-28 14:12: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目前国内高校对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普遍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理论课程教师按照课程的理论知识结构组织教学,实践课将这些理论知识进行上机验证。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作者结合多年承担计算机公共课程的经验,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显著提高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公共课程;案例;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3-0072-0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mode is generally used in the Domestic University. In the theory course, teachers organize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structure of knowledge; in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students exercise and verify the theory on the computer. There is a lack of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is teaching mode. Based on years of experience in computer common course, the author apply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common cours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case teaching method can overcome the defect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omputer common course.

Keywords: computer common course; case; case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ode

前言

目前,国内高校对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采用传统的理论加实践的模式,理论课按照课程的知识理论结构组织教学,把知识技能按章節讲述,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步掌握知识技能,实践课程再将这些理论知识进行上机验证。这种教学模式有其优点:注重知识的内部体系结构,逻辑性较强,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种教学模式特别适合于理论性较强的科目,但对于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主要目的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则相当不适宜,有“为知识而知识,为理论而理论,脱离实践”之嫌;对于以培养学生的编程技能为主要目的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其过于注重语句、语法和一些细节,以高级语言自身的体系为脉络展开,没有把逻辑与编程解题思路放在主体地位上。在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中均存在理论和时间脱节的问题:学生们学习理论知识时目的性不强,实践过程无从下手,整个课程学生学习到的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点,很少有同学能把学习到的知识联系起来变成一个知识体系并加以应用。

针对传统的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作者结合多年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的经验,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直指实际的工作任务,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去学习知识技能,为解决具体的实际的问题而去探究知识技能,学习态度、过程、效果为之彻底改变。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最早应用于美国的法学院。后来哈佛商学院首次把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商业教育,取得很大成功。目前,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不仅已遍及美国,也早已波及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1]我国的案例教学也有了20年历史,对我国高校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有着重要启示和推动作用。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扩充和革新,其通过案例进行课堂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案例教学符合当前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案例教学在医学、法学领域使用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在计算机教学中越来越多的人应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案例的定义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说法。追根溯源,案例也称为个案、个例、事例或实例,最早属于医学领域,后来广泛运用于法学、军事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2]作者从教学的角度理解的案例是与某些知识主题相关的典型的例子,在教学中通过这些典型例子的学习,使书本中的枯燥原理、内容、规律变得生动而具体,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公共教学中的应用

当今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极大扩张,计算机的应用已日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大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并学会用计算机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培养大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 普及大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公共教学的根本任务。特别是现代很多高校课程也依赖计算机进行辅助计算、分析和设计,高等学校计算机公共教学为此类课程的学习提供程序思想和计算机理论支撑,辅助工程类和理科类课程的学习和理解,为应用计算机解决工程类和理科类课程中某些问题提供计算机语言支持;为爱好计算机的同学们提供计算机语言课程和其他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采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的案例教学法十分必要,案例教学法将成为计算机公共课程的主导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文化基础》面对的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启蒙课程。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上课学时、实验学时大大缩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按照章节逐一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几乎不可能完成教学内容,更谈不上最佳教学效果。为了能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知识,教师必须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为此,作者首先优化教学内容,紧扣各章节的教学内容, 把每章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应用案例,把各个细碎的知识点融于生动的案例中。 通过案例教学,使得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案例教学中学习和理解每个知识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每个新知识点时,都有一个具体的实例作为知识的载体, 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点,更是掌握了知识点的应用。例如在讲Word 2010一章时,先带领同学们认识Word的案例,作者通常使用的Word的案例有期刊中的文章、比赛日程安排的表格、个人简历、学位论文等,当然《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本身就是一个Word的案例,先让同学们对Word有一些具体化认识,在讲解中,可以通过《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的安排作为具体的案例,从该书的封面设计、目录部分设计、章节部分设计等各个部分来讲解 Word 的使用;在讲到邮件合并功能使用时,可以通过给全班每个学生设计“高考入学通知书”来讲解;[3]讲到表格会从学校最近通知或比赛日程安排中下载一些表格来讲解。 Excel 2010章节中的难点是公式的使用,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九九乘法表设计、学生成绩的管理等具体案例来讲解。在讲Power Point 2010时,作者通过下载一些锐普PPT大赛的获奖作品作为案例先供同学们欣赏,这样同学们就比较清楚Power Point 2010能够完成的功能,学习起来目的性也比较强。

通过案例分析教学学生会感到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点不再是分散抽象的,使得课堂内容变得生动具体,提高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加强上机实验、实施分层次的实践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践性很强,实验目的是使学生能综合运用课程基本知识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作者所在学校在实验教学中将每章实验分成若干个验证性实验和一个综合应用性实验。验证型实验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实现教师所讲的案例,验证性实验主要练习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综合应用型实验老师设计综合应用本章节内容的实验,例如word 2010综合实验可以给出图文表比较丰富的教材,让同学们分工进行录入并排版,我们学校通常选一些计算机硬件方面的教材,综合应用型实验通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当然与同学们所学专业相关的期刊和杂志也是不错的选择。

实践证明同学们对综合应用性实验的兴趣度更高。因此,设计更多符合教学要求的综合应用型实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应用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比重也是我们教学组的努力方向之一。

(二)案例教学法在程序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以培养学生的编程技能为主要目的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语句、语法和一些细节,以高级语言自身的体系为脉络展开,缺乏生动、实用的例题。这样同学们学习时缺乏兴趣,目的性不强,感觉编程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在期末复习时,多数学生有本课程内容比较繁多散乱的感觉。针对这些情况,作者把《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分成非可视化语言和可视化语言分别对待。

在非可视化语言教学中,例如C语言,作者采用了先给大家展示一些C语言编写的小游戏:例如贪吃蛇、黑白棋,点灯游戏、双人俄罗斯方块、井字旗、走迷宫、文曲星上猜数字游戏都是很好的引入C语言学习的案例,很多同学都接触到过这些游戏,这更为C语言的学习打下了积极的基础,反复运行这些游戏,解释其程序结构,游戏程序中涉及的每章的知识,让同学们能够理解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语言的关系,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学习章节知识时言,再选择具有趣味性、实用性的例题,如“鸡兔同笼问题”、“求水仙花数”、[4]“输入年份打印本年的日历”等(作者所在学校的自编《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中引入了这些例子,在每一章的最后一小节加入了一个综合本章知识点的大案例)[5],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编程的成就感。也可以把一些游戏案例中涉及本章節内容的进行程序段进行改编、分析运行,对程序段在案例中的功能进行解析,进一步让同学们体会理解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语言的关系,培养同学们对计算机语言的学习兴趣。

在VB和VFP等可视化编程语言中,可以采用设计贯穿书本的大案例,让同学们对本门课程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概念,例如,在VFP的教学中作者采用了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一些大的案例,例如图书音像租借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等,带领同学们认识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将各个组成部分分解到对应书本某一章节。这样让同学们一开始就对VFP提供的功能有深刻而具体的认识,先对这门课程就有一个整体而系统的概念。学习到每一章节时,再回放这些大案例,明确告诉同学们这一章节学习的内容是案例中的哪个部分,而后结合案例讲述本章的知识点,利用本章所学的知识完成案例中的对应部分的系统开发,将对知识点的讲述穿插到案例中去。

不管是非可视化语言还是可视化语言,大案例贯穿学习过程的始末,让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内容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的系统的内容,经过实践发现,这样可以去除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同学们体会到学习到的是一套整体性的系统性的知识,而不是一些散乱知识点。

三、结束语

作者从事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近10年,期间经历了各种重要教学因素的改变: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飞速发展、学时变化、学生变化,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与时代不相适应,作者所在的教学团队经过潜心研究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中,自编了《C语言程序设计》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材,其中《C语言程序设计》被评为河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

教学实践证明,在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案例,能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能够明显提高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效果。下一步我们将进行更多的教学探讨与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设,利用网络资源,构建集教学及教辅为一体的多元化、现代化、立体化的教学体系,深化考核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树文.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12):80-84.

[2]杨秋芬,李灿军.案例教学在高职计算机课程的应用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8):155-156.

[3]杨金侠,贾晖.《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2012(10):34-36.

[4]丁海燕,袁国武,周小兵,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学模式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1(8):65-68.

[5]海燕.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2.

[6]何典,刘济波,罗新密,等.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7):61-65.

推荐访问:教学法 案例 课程 计算机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