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时间:2023-05-28 08:54: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通过对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特点的分析,探讨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6-0226-02

Abstract: The cours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tak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eachers are the fundamental factor to secure the teaching quality. The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discusses the way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and enhance the teaching 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ituation and policy;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形势与政策》作为一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有较强的政策性和实践性。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形势与政策师资队伍,是增强教学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这是当下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主要特点

(一)时效性

《形势与政策》的课程知识点始终在不断变化,教师应当根据现实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授课重点和备课内容。这一点需从两个维度进行认知。以基本的教学内容层面来说,这门课本身以党和国家推出的重大战略、当代国际国内的形势为教学内容,国际形势千变万化、国家政策和战略决策也在不断变动。从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培养计划来看,《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当代高职生的国际视野、政治意识和相关知识,因此在课堂上,如果不对当下的形势与政策问题作出深刻的解读与正确的引导,则课程的教学目标很难达到。

还需注意的是,《形势与政策》课堂的时效性更体现在它是当代学生的一个舆论场,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讨论时事热点,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使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思考问题,事实上起到了舆论导向的作用。让学校的舆论氛围与国家大政方针保持一致,杜绝学生思想为西方反动势力渗透的可能。

(二)政治性

《形势与政策》课程并不是简单的专业课程,也不是常见的通识课程,它需要宣扬正确的政治思想方向、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较强的政治性。从政治思想教育的角度来说,这门课是高校政治思想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体现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导向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须首先坚持使用马克思主义和唯物史观来看待问题,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理解我国战略与政策的必要性与科学性。从理论学习的角度来看,《形势与政策》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是比较广泛的,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外交、历史等多个层面。因此教师难以通过简单的知识灌输来完成教学,必须传授一些基本的政治理论,让学生在这些理论方法的帮助下理解知识,才能最有效率地完成教学。同时,这些理论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政治觉悟的必经之路。只有在理解了政治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后,学生才能更深入地思考现实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困惑。

(三)实践性

与普通的理论课程不同,《形势与政策》课程要想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完成对高职学生的人格培养和思想提升,就必须深入高职学生的生活之中,提升其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反思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和理论,对现实中发生的事件作出合乎理性的反应,并最终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因此在授课内容中,始终贯彻着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最新国家方针路线、社会热点与新闻事件的解读和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阐发、讨论、辩论和思考,并回答自己在成长、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实践性,使其独立于众多理论与专业课程,成为高职教育中最具活力的一门课程,其中所学内容,能够让各个专业领域的学生有所收益,在未来人生的各个阶段,对于人生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队伍数量不足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能够满足《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要求的师资力量有所欠缺。仅从现状来看,各校并不缺少《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授课教师,但这些教师往往由该校的辅导员、团总支或分团委负责人、机关工作人员或党政领导担任,真正思想政治理论或国际关系等专业出身的教师相对较少。这一现状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专业性和必要性被严重忽视了,以至于缺乏足够多的专业教师来进行任课,取而代之的是职务相关的辅导员或党政机关负责人。而這些人员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尽管也能够从自身的工作经验出发,传授一些独到的视点或实用的知识。但由于缺乏相关理论知识,往往陷入照本宣科、填鸭灌输的陷阱中,无法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

(二)课程教研力量薄弱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研力量薄弱,体现在授课教师的备课内容和水平、综合素质和授课方式还不能够令人满意。有些教师没有深入的教师培训或从业经历,教学能力一般,感染力和说服力缺乏,无法让学生真正信服其观点,也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有些教师缺乏对课程本身的热情和意识,不关注最新时事热点,不更新授课内容,在课堂上无法对学生的疑问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有些教师授课方式存在问题,缺乏层次性和理论性,没有和学生的互动,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和信服授课内容。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许多教师并不是这门课的专业授课教师,而是兼任其他专业课或党政机关要务的人员。这就决定了其主要精力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课程的教学中,自然带来备课水平和研究深度的下降。因此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在实质上是紧密相连的。

(三)教师准入制度不健全

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性质上看,它对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求较高,但现实却与课程设置的理想目标相违背。本门课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马克思主义素养,诸如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能够使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思考和阐述现实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在国内外的最新发展有一定了解等。但现实情况中,对本门课教师的筛选、考核和管理缺乏统一标准,因此授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参差不齐,在缺乏理论指导的情况下,教师往往无法深入地讲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授课缺乏理论高度,也无法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政治素养。

三、加强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稳定师资队伍数量,提升师资水平

建立一支数量与质量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形势与政策》课程提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事实上,《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各个学校与专业院系都有开设,教师需求量并不低,完全可以围绕这一教学需求,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力、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为主体、同时接受一定优质兼职教师的教学队伍。这一队伍的建设是多方面的,针对《形势与政策》课程复杂的知识要求,应对授课教师定期进行相关培训,邀请不同专业的授课教师前来举办讲座,补充授课教师的知识结构与理论体系;针对课程显著的思想性与政治性,应依托学校领导与党委,结合思想教育对教师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入学生。针对教研水平有限的问题,应组织授课教师对相关教学规律与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研究,给予其足够的资源与激励,帮助其提升备课深度,提升授课水平。

(二)加强教学督导和考核

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督导和考核,应当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对教师本身任课情况的考核,在诸如业绩情况、职务聘任、评优晋级等方面严格把关,量化考核标准,科学考量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授课能力。对授课教师给予同其他专业课教师同等的考核标准,从一线教师的层面加强对课程重要性的认知。其次是将教学工作纳入整体教学督导工作的范畴,要求学校督导员深入课堂,了解教学情况、检查教学程序、通报课堂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到堂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建设《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师队伍,对其提出改进意见。最后,提升学生评价在本课程教师考核中的权重。总之,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的接受程度将是衡量教学目标和授课情况的重要指标,如果学生没有感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的实践性和思想性也就付诸东流了,因此,学生评价成为考核教师水平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准,能够督促教师更好地改善教学方式、提升备课水平。

(三)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师准入制度

《形势与政策》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作为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本应有着更为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其中,授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应成为重中之重,考虑到《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点,授课教师的准入标准应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背景出身或经受过相关学科训练、发表过马克思主义相关论文、对马克思主义有较深入的理解和阐发能力等,以上标准的存在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證授课教师的专业性,提升课程的理论深度和思想水平,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

四、结束语

《形势与政策》课程在高职教育体系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形成足够的专业性教学体系,在当前高职教育中面临的窘境和问题,一大部分正是因为对其缺乏重视,才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吸引不来优质师资等问题。换言之,只有充分重视了《形势与政策》课程,充分理解了《形势与政策》课程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才能解决诸如缺乏教师准入制度、师资队伍不稳定、教研水平不高等表面问题。

“风物长宜放眼量”,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师资水平、稳定师资队伍、建立良好的师资准入与考核制度等解决措施,都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职教育学校内部乃至整个高职教育系统有足够充分的认识,并最终齐心合力,打造一支稳定且强大的师资队伍,完善高职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培养政治方向正确、道德水平高尚的高职学生。

参考文献

[1]崔枫.任务型教学法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的构建[J].学理论, 2015,29:68.

[2]李故新.新形势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27):86-88.

[3]穆林娟,王明娣.浅议促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以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为例[J].科技资讯,2015,5:160.

推荐访问:队伍建设 师资 形势 课程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