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蓝领中产阶级的成长

时间:2023-05-27 10:12: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二元劳工市场的存在使得职业有“好职业”与“坏职业”之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劳动力在市场中的流动。为破除二元劳工市场的不利影响,政府及社会各界需通过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鼓励自行创业、消除职业歧视等措施提升蓝领阶级收入,最终培育、形成有素养的蓝领中产阶级。可以预期,未来在科技进步、知识不断更新的环境中,“白领”与“蓝领”的界线将逐渐消失,最终打破二元劳工市场的束缚。

关键词:蓝领;中产阶级;社会流通;创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5.004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熟练劳动力供给的不足,已经越来越明显。劳动力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劳动力整体素质的升级,也已经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如果不从劳动力供给的源头上想办法,让熟练劳动力能跟随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而有稳定供给之路,势必关系到中国能否成为现代化国家的问题,即能否引领国民经济和技术创新继续前进的问题。因此,目前全国经济界对这些问题的密切关注,是有根据的。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不仅出现了贫富收入差距的扩大和低收入家庭长期陷入困境的现象,而且出现了社会流动渠道的堵塞。与20世纪80年代、甚至90年代相比,社会垂直流动的通道已越来越狭窄,职业也开始走向世袭化了。贫富收入差距扩大和社会垂直流动渠道狭窄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连结在一起的。一方面,这是因为:体力劳动者从农村流入城市以后,能够找到的工作,如在建筑工地当粗工、杂工等重体力劳动的工作,或充当采矿工、搬运工、清洁工等简单劳动性质的职务,很难有机会成为技术工人,收入当然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城市的生活费用是上涨的,这些从农村来的体力劳动者除工资收入外,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也很难有机会接受专门的技术培训,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依然处于贫困状态,而他们的孩子却一年一年长大,这些孩子除了像父辈一样靠打零工、干粗活脏活外,又能从事什么工作呢?农民工的职业世袭现象也就很难改变了。

这就是笔者与同事及学生在一些城市和城乡接合部考察时所了解到的情况。

为此,笔者就中国蓝领中产阶级的成长问题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

一、二元劳工市场理论综述

二元劳工市场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大约是20世纪70年代内发展起来的。这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状况的一种判断,被经济学界认为是符合实际的,但却是不公平的,因为体现社会公平的应当是社会垂直流动渠道的畅通,让每一个有志进取的人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然而现实生活中二元劳工市场的存在却成为有志进取的人成长道路上的严重障碍。

(一)二元劳工市场理论现有研究

20世纪70年代前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就出现了最早剖析二元劳工市场的论文。有代表性的作品有:1973年5月《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的M.雷克、D.M.高尔登和R·C·爱德华兹合写的“劳工市场分解理论”一文;1973年6月英国《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N·波桑葵和B·P·多林格合写的“英国有二元劳工市场吗?”一文;1974年2月的《经济学季刊》上发表的A.J.亚历山大的“收入、经验和国内劳工市场的结构”一文,等等。到了70年代后期,评论二元劳工市场的论文越来越多,乔治﹒萨恰罗波洛斯作为二元劳工市场的著名研究者发表了多篇有影响的评论二元劳工市场的论文,如“学校教育和收入分配” (与A·马林合作,刊登于《经济统计评论》1976年8月)、“家庭背景、教育和成就”(刊登于《英国社会学杂志》1977年9月)、“劳工市场二元性与收入分配:英国的实例”(载W·克雷尔与A·索洛克斯编《个人收入分配文集》,阿姆斯特丹,1978年版)、“人力资本与收入:英国的资料与评论”(与R·莱雅德合作,刊登于《经济研究评论》,1979年)、“英国的社会经济背景、学校教育和货币报酬”(与丁·帕潘尼科拉奥合作,刊登于《经济学报》,1979年11月)等。

(二)二元劳工市场概念与分类

根据西方经济学家的论述,可以把二元劳工市场作如下的概述。二元劳工市场是指:劳工市场分为上等劳工市场和次等劳工市场。在上等劳工市场就业的,被看成是“好职业”;在次等劳工市场就业的,被看成是“坏职业”。“好职业”和“坏职业”的区别是:

1.前者工资高,后者工资低;

2.前者福利多,后者福利少;

3.前者有较多学习培训机会,后者基本上没有这种机会;

4.前者有被逐步提升机会,后者这种提升机会极少,甚至没有,经常是一辈子从事某种简单劳动和重复性劳动。

(三)二元劳工市场不存在流动性

二元劳工市场形成后,一般说来,从事“坏职业”的劳动者很少有机会从“坏职业”转到“好职业”去,也就是说,两种职业之间的跨劳工市场的流动机会基本是不存在的,于是,上等劳工市场的工作人员有较大可能升为中产阶级,而次等劳工市场的工作人员,由于主要从事重体力劳动、简单劳动、重复性劳动,待遇差、学历低、收入少,从而被挡在职务提升门槛之外,所以其中很少有人能上升为中产阶级。这就是人们常提到的“白领工作者可以成为中产阶级的一员,而蓝领工作者不包括在内”,“蓝领一辈子注定是蓝领,一直感到年老体衰,无法再干了为止,穷困终身。”

二、缩小二元劳工市场差距与改变劳工市场二元化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家在对二元劳工市场的形成过程和弊病进行分析的同时,也积极出主意,想对策,以便缩小二元劳工市场的差距,改变劳工市场二元化的现状。他们大体上提出了如下措施。

(一)二元劳工市场能够改变

要认识到二元劳工市场的现状并非不可能改变。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可以使上等劳工市场和次等劳工市场之间的差距缩小,使那些在次等劳工市场工作的人有机会、有条件转入上等劳工市场。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的是:通过职业技术教育的推进,使准备就业的青年劳动力及早获得一技之长,从而有机会到上等劳工市场就业,或者即使仍在次等劳工市场上工作,但由于技术水平较高,基础知识较扎实,仍有机会被提拔,或改换工作。这意味着,先让蓝领工作者成为技工、熟练技工或者有专长的工作者,他们就有可能跨过从次等劳工市场转到上等劳工市场之间的门槛,成为上等劳工市场中的一员。

推荐访问:蓝领 中产阶级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