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问题研究

时间:2023-05-26 20:3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法治中国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会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做出全面部署。文章对如何促进法治社会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法治观念;法治建设;法律体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法治中国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会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做出全面部署。当前,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是一件十分紧迫和必要的事情。

第一,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源自全社会对法律的信仰。法国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需要营造全民信法、全民守法的社会氛围,需要引导公民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养成遵纪守法和用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真正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质言之,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全民形成对宪法、法律的信仰和追求。要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机制,通过推行普法责任制、以案释法等制度,切实提高普法实效。牢固树立有权力就有责任意识、有权利就有义务观念,使国家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的同时,牢记自身的职责与使命,使广大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明确自身的义务,从而切实做到遵纪守法。

第二,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是围绕多方主体的伙伴合作关系建构的新型治理模式。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需要建立健全社会自治体系,使人民团体、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在提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的同时,积极参与法治事业的进程,在与民众切身利益的事务上以及帮助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方面有更多的作为。建设法治社会,必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有序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使人民群众共享法治社会建设成果,以最终形成党政善治、社会共治、基层自治的良好局面。首先,充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规章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很多社会问题的治理,靠党委政府来包揽一切是难以实现的。让出一部分空间,让基层组织发挥自我管理和约束的功能,这是我国在未来需要大发展的领域。其次,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在企业自身能力难以达到、政府又不便过多干预的一些领域。杜会组织通过开展行业自律,在杜绝恶性竞争、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开展矛盾调处、社区矫正、治安巡逻、法律宣传等活动,为基层群众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提供了多元化渠道,通过社会组织的柔性调处,促进了邻里和睦,增进了社区融合。维护了基层社会和谐。再次,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通过专业经济部门直接负责行业管理的模式已被打破。政府在经济领域的职能越来越侧重于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具体经营行为。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根据相关法规和市场要求,按利益最大化原则作出自己的决策,处于国民经济活动的表层。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在行业调查、行业统计、行业自律、行业规划和行业标准制定、行业技能资质考核、价格协调、产品展锖等方面起到了“传送带“分流器”和“上挂下联”的作用,从而使宏观和微观之间实现了更好的衔接。最后,发挥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行为引导、规则约束、权益维护作用。社会组织的能力大小、责任意识决定着协商的质量和成效。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促进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凝聚内部成员的意志、意见,提升内部协商的广泛性、代表性和有效性,保障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发挥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通过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充分提高公民的规范意识与守法意识,从而增强法治观念、改进守法状况。

第三,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法律帮助。发展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业,统筹城乡、区域法律服务资源,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

第四,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健全行政裁决制度,强化行政机关解决同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功能。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落实领导责任制。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涉黑犯罪、邪教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绝不允许其形成气候。依法强化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影响安全生产、损害生态环境、破坏网络安全等重点问题治理。

推荐访问:法治 全民 观念 增强 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