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时间:2023-05-25 18:1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语文教育既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又是发展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的必要条件,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要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质疑议论,主动探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思维的基本手段。学生自己发问,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当学生在课上提出问题后,教师应更多地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以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有了充分的学习实践,其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能力就能得到锻炼,独立阅读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将学生提出的疑问随机输入,并显示在屏幕上;同时把它们排列成序,再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后,以学生汇报的形式将问题解决。这样,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主体式教学”,改变了课堂固有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创设情境,入景动情

现行省编语文教材融语言文字训练与思品教育为一体,通过学习课文,不但提高了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和情感。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各种情境,正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最佳形式之一。在动人的情节中,学生通过看、想、说、比,融真情于动景。有了观察的兴趣,自然也容易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说得生动、比得细致,继而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旨。

三、激发兴趣,观察感知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涉及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看到,而低年级学生阅历又较浅,问题难以得到满意的解决。教育技术,应体现在直观化、具体化方面。“百闻不如一见。”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学生们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观察,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突破难点,品词品句

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知识,教师用几句教学语言很难表达清楚。如果利用电教媒体,就能减少教学时间,而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掌握本领。在教学《精彩的马戏》一文时,为让学生理解“绝活”一词的含义,教师可在学生体会课文语句的同时,再让学生观看一段“山羊走钢丝”的录像,这样对理解词义就大有帮助。

五、深化练习,延伸扩展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言练习,将知识实行延伸、扩展,以达到在理解基础上的运用,这比平时运用普通教法更省时、省力,也更直观,易于掌握。如,教学生用“……像……”的句式说话时,教师可以运用电教媒体手段,在屏幕上出示若干本体,再以提示方式出示相应的喻体,让学生很快找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这样,生动形象的句子自然会脱口而出。

在课后练习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展示更多学生感兴趣的习题和课文补充材料。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的教学软件,可以把习题的形式变得更活泼、新颖,把习题的内容扩展得更广、更深,这也是对课文知识内容的补充。这样,在落实知识的同时,扩大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练习内容由枯燥变得有形有声,如游戏般易操作、好掌握。

小学语文教材的知识内容极为丰富,其中许多知识都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说不清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其再现功能,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演示的实验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的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色兼备,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来实行意义建构。同时,它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学习能力的形成。

推荐访问:教育技术 阅读教学 语文 现代化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