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乡古镇文化教育”为特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时间:2023-05-23 15:48: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办学特色和个性的展现。江苏省昆山市周庄小学(以下简称“周庄小学”)创办于1905年,地处闻名遐迩的中国第一水乡——千年古镇周庄,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文化特质及其衍生而来的旅游文化,内涵深厚,外延丰富,是不可多得的地方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在依托古镇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初步形成了以“水乡古镇文化教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打造浓厚的水乡校园物质文化环境

有位哲人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是教育、培养人才的特定场所。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学校新校于2001年9月落成并正式启用,南临蚬江,北面是太师淀旅游度假风景区,学校整体建筑风貌以粉墙黛瓦为主色调,符合江南千年古镇的历史特点,校内植被丰富,绿树如荫,楼宇之间,各园相对独立,古亭、文化长廊点缀其间,学生书画作品跃然呈现,校园环境幽雅,空气清新,走入校园,江南水乡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求真、求美”的校风充分体现,这样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二、挖掘古镇特有的传统文化资源,构建“校本教育”框架,促使“水乡古镇文化教育”课程化

校本课程建设是深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教育价值的取向,影响着学校各类课程的教育活动方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周庄小学充分利用古镇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校本课程。如在《可爱的周庄》和《我爱周庄》的基础上,又编写了《“水乡文化”教育读本》,从一、二年级的《走进周庄》到三、四年级的《漫步周庄》,再到五、六年级的《情系周庄》,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有关“写周庄”的美文诵读,了解周庄,感受周庄,热爱周庄;针对生态文化教育,学校又编撰了校本教材《水乡的孩子爱水乡》;学校还扎实做好象棋教学的普及与提高工作,编辑了象棋校本教材《棋中乐》。

学校通过校本课程教育,引导学生认识水乡环境,传递水乡文化,理解千年古镇“保护与发展”的思想,增强学生对关注水乡发展、服务水乡的热忱。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活动,彰显校园文化活动的活力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需要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活动为依托,通俗地说,文化是“干”出来的,不实践,不经过长期的文化活动就没有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学校,德育的期待,人格的培育,气度的养成都需要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才能得以完善和提高。学校依托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开展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校内校外活动,来培植学校的“水乡古镇文化教育”特色。

“红领巾小导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分设中、英文两个活动小组,古镇是他们实践活动的基地,小导游活动面上普及,点上突破,成为昆山市学校素质教育的拳头产品。《中国教育报》《中国少年报》等六家报刊曾相继刊文报道,电视台、广播电台也作过多次专题报道。

学校围绕象棋活动室开展文化建设,棋史棋人上墙、棋诗棋语贴柱。学校辟有象棋专栏,“棋局征解”让学生流连忘返,“教你学棋”使学生驻足赏读。在大树下、绿荫处,建有石质对弈台,供师生休闲切磋。举办“中国象棋大师走进校园”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大师的风采,给他们从小播下热爱中国象棋的种子。2014年周庄小学象棋班在古戏台表演的人棋大战被央视五台专题报道。学校也成功成为江苏省少儿象棋训练基地。

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被誉为“百戏之祖”。学校充分利用周庄古镇的昆曲文化馆,在开设昆曲兴趣班的同时,还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了“走进古镇昆曲馆体验昆曲文化”的实践活动,学生们画脸谱、试戏服、描彩妆、学表演,一个个沉浸在伟大艺术的氛围中,体验着百花园中一朵“兰花”的独特魅力。

千年古镇,正是有了“保护与发展并举”的指导思想,凭借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完善景区建设,丰富旅游内容,才成就了“中国第一水乡”的旅游文化品牌。百年周庄小学,依托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的文化特质,开展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努力使每一个学生能“看得到田野,望得到湖泊,记得住乡愁”,在这个纷繁复杂、日益喧嚣的世界中,守住一份宁静,守住一份坚持,守住一份寂寞。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周庄小学)

推荐访问:水乡 文化教育 古镇 推进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