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和文化斗争

时间:2023-05-21 08:18: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美国媒体是统治阶级的“话筒”,它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它在传播信息以及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美国媒体所包含的文本及形象也带来了很多的社会问题,成为美国人民所担忧的对象,美国媒体里面充斥的色情和暴力内容给美国青少年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成为一些校园案件的根源。同时,美国媒体蕴涵着不可协调的文化冲突,成为不同阶级“文化战争”的中心。

关键词:大众媒介 社会问题 文化冲突 行为规范

尽管美国媒介人士并不认为媒体具有某个特定阶级的意识形态,而是一面镜子,反映出的是美国大众对事情所达成的共识,创作和传播的媒体形象反映的是大众的规范和意识,但它所具有的意识形态色彩却是难以抹煞的。大众媒介乍看是一种传播信息和提供娱乐的工具,但实质上不发挥思想引导、政治控制等功能的大众媒介在现代社会是不存在的。说到底,大众媒介是国家的“话筒”,是权力的工具,它的运作过程是受国家控制与操纵的。在发达工业社会中,大众媒介已成为意识形态,成为维护国家统治的合法性的基础;通过传播上的操纵和欺骗,大众媒介不仅极为有效地清除了社会文化的否定性,甚至系统地清除了孕育批判性和否定性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最终造就单向度的人和社会。

但美国媒体的意识形态不仅仅局限于政治层面,它也表现在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上,具有了更为广泛和根本的内涵。当我们把美国媒体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联系起来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单一的报纸、电影或者是流行歌曲所描述的特殊行为,而应该从更为广泛的体系去研究。

大众媒介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大众媒介所传播的文本和形象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一方面传播了信息,娱乐了大众,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美国人的认知得以同步,在短短的时间内使人们达成共同的认识,凝聚人的力量,为美国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另一方面大众媒介也造成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它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可以堂而皇之地將谎言变成真理,干扰人们对事实的正确认知,使人们在短时间内被蒙蔽、被误导,对美国社会的发展起到消极作用。美国一些著名的政治家甚至将大众媒体视为社会问题的源泉或助推器。比如在2000年的时候,当时的美国总统候选人布什就认为因特网上邪恶的黑暗地牢(dark dungeons of evil on the Internet)应为学校的暴力行为负责。1999年4月20日美国科罗拉多州杰佛逊郡哥伦拜恩中学(Columbine High School)发生了校园枪击事件,在此之后,不同政治派别的政治家们将暴力电子游戏视为暴力之源。在1998年美国众议院对克林顿进行弹劾调查的时候,民主党就指责媒体过于夸大绯闻事实,而共和党则批评新闻记者诽谤了独立检察官。因特网的不断发展让美国的青少年很容易接触到一些露骨的色情内容,美国的一些政治家对此进行了严厉的谴责并认为因特网上毫无约束的言论和描述对青少年的安全及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1995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市联邦办公大楼发生了爆炸事件,美国总统克林顿对此事件作出了分析,在他看来,那些谈话电台的极端主义者是仇恨的传播者,实际上他在暗示这些电台的节目主持人宣传了一种主张暴力的世界观。1995年,美国众议院领袖Robert Dole对电视、电影、音乐等娱乐产业中的色情、暴力以及反家庭的基调进行了谴责。同年,美国前教育部长对媒体巨头时代华纳发行黑帮说唱这一事情进行了攻击。

实际上所有的大众媒介,包括收音机、电视、电影、音乐以及因特网都被美国不同政治立场的政治家们所攻击过。政治家们对媒体具有意识形态,在向大众销售产品的同时也在宣传一种世界观这一说法并无异议,而美国大众也将媒体视为意识形态的传播者。但这些意识形态所带来的影响并不完全是积极的,有时候是消极的,甚至会带来巨大的社会问题。美国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有未成年子女的家长对娱乐媒体充斥色情与暴力内容感到担心,他们支持政府出台新的措施对傍晚播出的电视节目内容进行限制,同时美国国会将就如何管制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内容举行听证会。在社会各界呼吁从严管制的同时,娱乐业则一直反对政府干预电视节目的内容。对美国娱乐业来说,政府的干预就是对他们利益的打击,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利益,他们宁愿牺牲美国下一代的身心健康来达到目的。当今美国的传媒娱乐业几乎被五大财团垄断[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集团、沃特·迪斯尼集团、通用电器集团、新闻集团、Viacom(维亚康)集团],这些大垄断资本集团已经控制了美国的资讯舆论舞台,因此对于美国政府来说,要改变当前的现状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大众媒介中的文化斗争

对于媒体中的意识形态,有的人认为媒体促进了统治阶级的世界观,即主流意识,有的人则认为大众媒介文本包括更为矛盾的信息,它不仅表达了一种主流意识,同时也部分地传达了那些挑战主流意识的世界观。

美国的大众媒介文本是不同阶级争夺文化意义的阵地,而不只是提供单一的意识形态。换句话说,代表不同政治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在媒体文本里针锋相对。有的意识会获得优势地位,因为它们被视为流行的意识形态或者建构在熟悉的媒体形象之上,而其他的意识形态几乎看不见,潜藏在媒体的边缘区域。对于那些致力于促进某种特定意识形态的团体,比如政治家、有目的的法人、社会活动家以及宗教团体,媒体是他们当今首要的战场。

在当今的美国社会,媒体实际上是“文化战争”的中心,美国大众在此战场上为根本的道德问题而艰难地斗争着。媒体如广告、新闻、舆论评论为美国大众的话语提供了主要的渠道,他们在此战场上发动了“文化战争”。他们对流产的道德问题、同性恋和死刑的问题进行争论,通常呈两极分化趋势。在大众媒介里面,文化保守主义者和文化激进主义者运用不同的媒体技术来促进他们的立场。

媒体不仅仅只是承载竞争性信息的载体,它更是文化战争发生的战场。当今文化战争的实质大部分是有关大众媒介传播形象的可接受性。2001年歌手埃米纳姆的专辑《The Marshall Mathers LP》获得了年度最佳专辑,但专辑里充斥的暴力歌词以及描述妇女、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的歌词引发了一场大众争议。美国电影《神父同志》(《The priest》)和《基督的最后诱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引发了大众对宗教意义的争论,因为前者描述的是一位在性方面挣扎的牧师,而后者中的耶稣有着包括性欲在内的各种诱惑。探讨黑人男同性恋经历的纪录片《Tongues Untied》(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制作)、电视节目里想成为单亲母亲或者女同性恋的女性、说唱歌曲以及重金属音乐里的淫秽语言等都成为大众争议的对象。这些媒体的文化之战通常很激烈,有的人发出声音,要求严格电影的审查制度;有的人则维护自由言论;有的人则表达了对文化斗争结果的担忧,在他们看来,这场斗争是一场绝对的斗争,没有任何的妥协。因此媒体里潜藏着各种文化冲突,或者说文化斗争被植入到了媒体文本之中。但由于美国的传媒产业被大垄断资本集团所控制,这就注定了这场“文化战争”的结果,资本家们始终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他们所谓的文化就代表着大众文化,他们所发出的声音就是大众的声音。而对于美国的普通百姓来说,他们始终处在这场战争的边缘,他们所发出的声音是微小的,甚至听不见,或者被资本家们所忽视。可以这么说,美国媒体里面所潜隐的文化战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还会继续下去。只要美国媒体被垄断的状况得不到改变,美国人民就不得不继续为这场文化斗争艰难地奋斗下去。

美国传媒产品的生产绝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商品生产,它同时也是在推广美国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美国主流意识形态作为潜隐的符码被编排到各个传媒产品之中。美国的大众媒介已成为意识形态,它在为大众提供一幅有关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画面的同时,也规范了这种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它规范了什么行为是“正常”的,什么行为是“不正常的”。美国大众媒介,特别是电视、广告倾向于向大众传输一种所谓的主流行为和生活方式,而排斥或忽略了那些与他们规范不同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同时媒体文本在规范行为的时候,也在规范意识。那些经常在媒体中出现的意识就是合理的意识,而那些被排斥在流行媒体之外或者被媒体嘲笑的意识就是不合理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张锦华:《传播批判理论》,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94年版。

2.小约翰:《传播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刘祖斌:《浅谈媒介事件及其意义》,《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7)。

4.田中阳:《“话语”的文化解读》,《国际新闻界》,2006(4)。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一工部)

编校:董方晓

推荐访问:社会问题 美国 斗争 引发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