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农业保险在扶贫、减贫中的效应

时间:2023-05-20 15:36: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十九大以来,扶贫工作在各地得到了大力推进,面向农业的保险业务,在服务三农、实现扶贫功能的道路上,也有了自身的发展。本文重点围绕我国2016年各个省市有关农业保险的相关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方式评估其减贫效应,提出了财政补贴必须要找到最优值,才能最终实现农业保险在扶贫、减贫中的良好效应和作用发挥。

关键词 农业保险;减贫;效应

近年,我国的三农问题和扶贫、脱贫攻坚战,已经获得了重大突破,截止2018年年底贫困率下降到了1.7%,是全球范围内速度最快的一次大规模减贫。十九大当中明确指出要对农业支持保护进行优化,实现多种形式的经营模式。其中农业保险作为反贫困政策当中最关键的一项组成内容,在有效解决农户因灾致贫等问题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目前对于农业保险之中的反贫困效应研究基本都极为重视财政补贴内容,保障水平的探讨较少,所以以下就重点对其进行分析。

1 减贫效应

有研究表明,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其减贫效应和各个地区所使用的农业保险模式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同时其具体的保障水平还必须要同时将“质”和“量”兼顾起来,其中农险模式的重点就在于“质,”也就是国家保障支持和各方的承受力之间是一种稳定的平衡关系。为了实现减贫,农险财政补贴其主要优势就在于能够平衡农民及政府。倘若其补贴过少,农户的生活依旧无法得到保障,整体依然非常贫困;但如果补贴过大的话就会给国家财政带来很大负担,同时也无法激发农户的种植积极性。通过农险进行扶贫,并不只是依靠政府的力量。在这之中政府、农户以及保险公司都是處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之中,实现农险扶贫必须要三方一起努力[1]。以下将重点通过当下的合作型反贫困理论及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理论,建立起研究模式,从而对农险保障水平本身的减贫效果进行分析,以此了解各个地区其农险保障减贫效应本身的显著性。

2 分析主要成分

第一点,假设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即东部发达,西部落后,并从东到西依次递减。同时其保障水平也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所以各个地区其减贫效应之间应该存在很大差异。

第二点,在给各个边远地区进行农险试点之后,农户生活得到了显著提升,所以农险的经营模式和当地的具体情况适应之后,运用农险提升保障水平的效果就会越明显,由此减贫效果也会更大。

第三点,要先实现良好的减贫效应,其财政补贴就必须要能够有效平衡各方主体。如果财政补贴比较小,农户的生活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如果补贴比较大,除了会给财政部门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之外,还会诱发其投保农户自身的道德风险,无法实现良好的效果。

从这之中就可以具体确定要从政府、农户以及保险公司这几个角度去选择变量。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从政府角度出发选择农业保障水平及农险深度;从保险公司出发选择保费收入及赔付支出;从农户角度出发选择家庭经营性收入及农民人均保费支出,最终得到1122nnFa Xa Xa X=++…[2]。其中n是主要成分的个数,F1一直到Fn是第1到第n的主成分,则是从变量x之中通过分析法所提出的主成分因子是,a则主成分得分系数。再依照其所有主成分其因子得分系数,得到综合得分公式:1221nnYb Xb Xb X=++…,其中Y代表综合得分系数,b则是因子得分其具体方差贡献率。其变量的原始数据见表1(数据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保险年鉴以及农险保障水平研究的综合性整理)。将各个地区其综合得分进行整理排序之后就可以得到其具体的减贫效应高低。最后经过统计分析之后得到,各个地区其减贫效应情况如表2所示。

3 原因分析

3.1 各地区减贫效应

从上述最终的分析之中能够发现,我国各个地区其减贫效应差距比较大,这就验证了“第一点”。那些减贫效应比较明显的地方往往都是自然环境比较适合动植物生长的,或者是本身的自然生态条件非常好。比如新疆因为昼夜温差较大,所以给瓜果积蓄了非常多的糖分,有利于形成特色;而蒙古因为气候温暖干燥,所以非常适宜动植物种植和繁育等等。由于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所以这就制约了其农业发展。生态环境本身极为脆弱,受到农户保险意识以及业务品种等因素的影响,农险无法在其减损抗灾方面发挥作用。另外那些比较显著的地区由于政府部门进行了政策试点,再加上一些政策扶持,所以农险本身的保障制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2 农险试点减贫效应

前几位减贫效应比较明显的地区都因为进行了农险试点,应用了因地制宜的模式,这也就充分表明了其减贫效应和农险的具体模式之间存在很大的关系。这就验证了“第二点”。在新疆地区主要运用了保险公司承担风险的模式,内蒙古使用了政府和保险公司分担风险的模式以及黑龙江使用了农业互助模式。这些都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保障,所以农户收入才得到了有效提升。

3.3 财政补贴大省的减贫效应

在最后的排序当中上海与北京的排名也非常靠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其农业生产规模比较小,政府支持力度比较大,其农险基本是现代都市型发展模式。继续往后的河南及安徽等地区其排名比较居中,我国在这几个地区投入的资金和支持比较大,但实效果并不显著,所以这就验证了“第三点”。因而,要想实现最佳的减贫效应,财政补贴量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把握好。

4 结束语

总之,针对目前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必须要分区制定出符合各个地方实际情况的农险政策,因地制宜地调控其地区性的农业保险市场;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将试点范围扩大,推行适合农业保险经营的相关管理模式;此外在农险财政补贴方面,政府部门还必须要量力而行,以此有效推动反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付晓亮,唐嘉玲.农业保险对精准扶贫的作用与效应分析——以四川省为例[J].山西农经, 2018,236(20):31-32.

[2]郑军,方田.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反贫困效应[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4).

推荐访问:刍议 扶贫 效应 农业 减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