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压力与宏观经济策略选择

时间:2023-05-18 20:18: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据国家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累计上涨3.5%,7月份达到5.6%,而且CPI价格指数仍在一路攀升,通货膨胀已经显现。但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压力究竟有多大,如何去判断,在通货膨胀压力下如何选择较合适的宏观经济策略,本文拟对此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宏观调控;通货膨胀;货币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8)03-0038-05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测定

通胀现象是在复杂经济环境下的产物,一国是否发生通货膨胀,往往与价格水平上升联系在一起,如当价格总水平上升1%时,人们会说通货膨胀率为1%。但实际上通货膨胀并不完全等同于物价上涨率。在经济学中,通货膨胀的定义是商品和劳务总体价格的持续上升。正确判定通货膨胀,需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总水平的上升,如果仅是个别商品价格的上升,则不称为通货膨胀。二是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暂时性的或一次性的价格水平上升不能称为通货膨胀。三是价格水平上升幅度较小,则不视为通货膨胀,从经济学角度一般界定在3%左右。四是通货膨胀一般以商品和服务价格作为考察对象,较常用的三种价格指数为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DP Deflator)。

CPI是测度通货膨胀的指标之一,它并不能衡量国家的总体价格水平,但由于它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最容易被人们体会到,波及面广,传播速度快,而且可以提供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的数据,所以被广泛使用。如,根据2007年《统计摘要》的数据计算,2006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36.4%,如重新核算应在40%左右,因而,CPI在国家物价总水平占有极大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但从实际中如果CPI指数上涨过快,那么是否发生通货膨胀或通货膨胀的压力究竟有多大,判断的最佳指标为GDP平减指数(deflator)。以CPI来测算,到7月份,通货膨胀率已达5.6%,而且由于价格上涨的主要是农产品,以此拉动了整体物价上涨水平,而且对以后的生产品价格上涨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因此,通过这一指标,可以判定我国已经面临极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以GDP平减指数(deflator)来测定,通过统计年鉴、景气月报以及国家统计局公报有关数据计算,2006年我国GDP平减指数是3.7%,第一产业是2.1%、第二产业是4.9%、第三产业是2.6%,显然通胀水平已经超过3%的警戒线,结合今年前7个月的物价上涨水平,也可以判定我国经济已经处于通货膨胀高压力下。

二、通货膨胀的形成及危害

(一)通货膨胀的形成

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需求拉上说。该说法是以总供给既定为前提条件,如果总需求增加能引起总供给同等规模增加,则物价水平维持不变;如果总供给也有所增加,但不能与总需求同等规模增加,物价水平会较缓慢上升;如果总需求增加时,总供给不变,则总需求的增加完全体现在物价上,物价水平上升较快。二是成本推动说,主要是从工资推进和利润推进两方面考察。工资推进是指在存在强大的工会组织从而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下,工资高于劳动力市场均衡价格水平,企业因人力成本的加大而提高产品价格,从而导致物价水平上涨。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是以存在不完全竞争的物品和劳务市场为前提,在此情况下,卖主操纵价格获取垄断利润,如果这种行为的作用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三是供求混合推动说,主要是将供求两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认为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共同作用的结果。四是结构性通货膨胀,从经济结构、部门结构的角度分析物价水平的上升原因,其基本论点是,在供给与需求总量平衡的前提下,如果某些关键产品的供求出现失衡,同样会引发通货膨胀,如一些重要原材料、燃料短缺,一些“瓶颈”行业的出现,往往是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五是制度性通货膨胀,即从体制上说明通货膨胀的原因,如政府支出和财政赤字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等。

(二)通货膨胀的危害

对于通货膨胀的危害,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国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这个过程涉及破坏经济过程的所有隐藏经济法则的力量,并以绝大多数无法诊断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通货膨胀出现或恶化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也会导致一国货币的严重贬值,并由此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对产出和就业的影响,即在通货膨胀未被充分预期到时,在短期内可刺激生产、扩大就业,但当通货膨胀被充分体会到时,将会对生产、消费或劳务形成巨大的冲击。二是对财富和收入再分配的影响,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导致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促进经济发展,但预期到后,就不会形成再分配。三是通货膨胀对微观经济效率产生影响,由于通货膨胀很难预测,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投资和消费者往往因经济前景不确定而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为规避风险,往往倾向于短期行为,导致经济中短期行为严重,投机行为盛行,不利于经济长期发展。

(三)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形成分析

如果不了解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也就无法找到化解的办法。对于我国来说,目前的通货膨胀即套不上以上各种类型,又与各种类型有相似之处,完全体现了中国式的特征。我们先看看外国的一些针对通货膨胀制定政策的实例,如玻利维亚的恶性通货膨胀:

1984年7月至1985年7月,玻利维亚的价格上涨了3000%,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当时,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萨克斯发现,该国恶性通货膨胀的根源是政府完全依赖中央银行作为赤字融资方式的财政措施。由于政府财政收入严重依赖于对石油的税收,当石油价格急剧下降时,会严重恶化整个财政预算。因此,萨克斯建议的主要措施是一次性的大幅度提高油价,再辅之相应的财政措施。当时无论是学界还是政府部门都认为,此建议不仅不能结束恶性通货膨胀,还可能使之进一步恶化。但是,玻利维亚总统接纳了萨克斯的建议,在1985年8月29日开始实施该计划,大幅度提高油价。随着石油价格飚升,预算赤字消失了。预算赤字的突然消失导致汇率立即稳定下来。而汇率的稳定也意味着该国货币比索价格也突然变得稳定了。在一周之内,玻利维亚的恶性通货膨胀结束了。

从这一案例来看,通货膨胀的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发生通货膨胀的根源所在,并制定出对症的宏观经济政策。

我国7月份国内的CPI上升到5.6%,而且增长趋势并没有减缓,但相关部门却认为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导致的结果,更多的学者认为这仅仅是结构性的调整,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其实,当前国内的通货膨胀过高并且压力越来越大已是事实,这并不仅仅体现在食品价格的上涨,同样是一种货币现象,先由两大资产价格上涨(楼市与股市),然后传导到食品价格上涨并引致全面通货膨胀。

1.货币泛滥。从统计数据来看,广义货币1999年底到2007年二季度末从12多万亿元增长到37.7多万亿元;各项贷款1999年底到2007年二季度末从9多万亿元增长到25多万亿元;外汇储备1999年底到2007年二季度末从1546多亿美元增长到13326亿美元,增长了近9倍,银行贷款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使货币泛滥。

2.两大资产价格上涨。泛滥的货币先是从房地产市场上找到了渲泄口,使房地产市场价格不断上涨,通货膨胀的预期首先体现在的房地产上。2005年末至2006年全国各大城市房价普遍上涨,拉动全国房价上涨,我国先后不断出台的多项政策,但仍不能有效扼制房价上涨的趋势。到今年8月止,中西部“狂飙突进”,加速“补涨”,房价直线上升,多个城市甚至领涨全国。如8月份有关报道:

从整体看,全国房价在大幅普涨,行情逐月走高。对今年前6个月公布的调查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售价1至7月份同比分别上涨:5.6%、5.3%、5.9%、5.4%、6.4%、7.1%、7.5%。其中,新建商品住房售价涨幅更大,前7个月同比分别上涨:6.1%、5.9%、6.0%、5.3%、6.6%、7.4%、8.1%。4至6月的数据凸现当前房价运行的新动向:一是涨幅加速放大。二是大多数民众所必需消费的品种--普通住房,售价涨势惊人。三是炒家青睐的二手房市场整体涨势比一手房更快,价格上行趋势强劲。上半年房价的演变趋势则是:1至4月,房价涨幅还在5%至6%之间徘徊,进入5月,涨幅升到6%以上,到了6月涨幅更是突破7%的新高关口。 从局部看,今年前6个月,在房价超过全国平均涨幅的"领涨"城市中,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均在四成以上,而去年同类数据不足三成。以房价曾经有所回调的长三角区域为代表的东部地区,今年以来房价反弹强烈,又创新高。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国家发改委调查的70个大中城市中,位居长三角地区的南京房屋销售价同比上涨11.3%、宁波8.5%、杭州6.9%。上海尽管同比数据涨幅不高,但环比明显上涨0.7%。这说明,长三角房价的上涨趋势已非常明显。

2006年11月以后,股市开始发展与繁荣时,股指不断升高,又使大量的资金流向了股市,从而吹大股市的泡沫。新华网8月9日的一则报道:

中国股市9日继续保持上扬态势,沪深股市总市值突破21万亿元,逼近22万亿元,首次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据初步统计,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9日达到21.147万亿元,超过去年21.087万亿元的GDP总量,这意味着我国股票市场总市值首次超过GDP总量。回顾两年来中国股市发展历程,沪深两市总市值从2005年7月28日的3万亿元一路走高,到2007年8月3日突破20万亿元,在短短两年时间里翻了6.6倍左右。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之后,两市总市值于2005年7月28日触底反弹,突破3万亿元,占当年GDP的比例约为16%。之后,股市总市值于2006年4月、5月连续突破4万亿元和5万亿元关口。2006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A+H股成功发行后,沪深股市总市值突破6万亿元。2006年底至2007年初,沪深股市总市值不断创出新高,在20天里连续突破8万亿元、9万亿元、10万亿元大关。今年以来,在短短几个月之内,沪深股市总市值实现了从10万亿元到20万亿元的翻倍增长。

3.关联行业价格上涨。从以上两则报道可以看出,过多的货币并非平均式地同时流向各个行业,而是先流入强势部门或行业,然后由这些行业去投资或消费来推高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水平。关联行业价格上涨、收入增加后,又增加投资或消费,再对这些行业需要的产品价格产生影响。国内房地产价格不仅上涨时间早,而且上涨幅度大,带动相关几十个行业的产品价格、工资及服务价格上涨,然后是股市价格的快速飚升。最后,才传到整个经济的薄弱环节——农产品及食品的价格上。正如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罗斯巴德所说的,一旦这些最弱势部门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也就标志着全面的通货膨胀开始形成。下面是8月份的一则报道,说明了物价上涨之势和通货膨胀的形成:

备受关注的8月CPI数据将于今日公布,伴随着食品价格的高居不下,市场对8月CPI数据预期普遍较高,预计有望超过6%。业内认为,在通货膨胀压力下,紧缩措施有可能接踵而来。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受食品价格上涨较快影响,8月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6%。

在上周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毕井泉透露,8月CPI涨幅有望高于7月,而7月的CPI同比上涨5.6%,涨幅创下自1997年3月以来的新高。同时包括券商、投行在内的业内人士也对CPI有较高预期,汇丰、建行、高盛、万联证券等预计8月CPI涨幅将超过6%,而中信证券预计该数据将达到6.3%。东莞证券资深分析师李大霄表示,按照市场的普遍预期,8月CPI达到或超过6%很有可能,预计今年全年涨幅有望达到4%~4.5%。

在推动CPI走高的因素中,食品价格仍是主要因素。毕井泉透露,截至8月底,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肉价格同比上涨70.3%。

与此同时,央行已于8月19日进行年内第四次加息;而上周四,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0.5%,达到12.5%,并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业内分析,目前显然离平抑通货膨胀预期及信贷增长目标还较远,预计近期央行还将采取进一步措施来收紧流动性。

4. 通货膨胀预期已引起通胀恐慌。由于去年以来的房地产价格飙升和股市的大幅度上扬,使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已经非常明晰,今年的CPI价格大幅度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引起了通胀恐慌,更加剧了资金流向投资领域。

三、宏观经济策略选择

由于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试图以管制最弱行业的价格来控制通货膨胀进一步上升。如最近商务部、发改委出台政策管制食品价格上涨、管制猪肉价格的上涨等等。但物价普遍上涨只是通货膨胀的表象,最根本的原因仍然是货币现象。政府部门如果通过行政的方式来管制价格,将难以抑制通货膨胀。

既然当前的通货膨胀根源是货币问题,那么就得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来解决。化解通货膨胀的办法很多,但最为重要是通过央行价格机制(即利息)来收紧货币供应、减少银行信贷、遏制大量的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及股市。同时,要全面清理整顿我国存在缺陷的CPI统计体系,及其他相应的统计指标,让这些统计指标真正反映实际经济生活的变化与趋势。如果政策处理得当,明年物价涨幅相对于今年,增速有可能放缓。但是即使如此,中国的物价水平已经上升至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且难以扭转。据央行近日发布的预测:2007年CPI涨幅为4.6%,2008年上半年为5.0%左右,即明年的通胀预期仍要高于今年,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通货膨胀,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

(一)增资和减负同步进行

从长期来看,降低工薪阶层个税负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增加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扩大内需,在长期价格水平缓慢上涨的同时,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能够稳步增长,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但针对目前已经出现的通胀压力,应采取较快的增资和减负手段,以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水平不下降,同时减轻其通胀恐慌的程度,以避免通货膨胀的进一步扩大。

(二)形成稳定的加息预期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稳定的加息预期是化解通胀恐慌的较有力的措施之一。如为了将通货膨胀控制在一定的目标之内,目前美国加息17次,印度2006年以来加息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4次,这些措施都非常成功。因此,我国在负利率时代应该形成稳定的加息预期,尤其是居民存款的加息,应该提高到保证正利率的水平。当前有的学者提议恢复保值储蓄,完全取消利息所得税,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是可以考虑的。

(三)实施适宜的财政政策,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较大,相对较为宽裕,应将部分财政收入用于建设和完善养老、医疗保险、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农民工进城培训以及下岗失业人员的上岗技能培训等,对于稳定城乡居民收入预期、扩大消费能力、提高国民及未来劳动力的素质,大有裨益。

(四)采取有效措施合理调节资产价格

目前我国主要是以行政手段控制房地产的价格,房地产开发商一次性缴纳土地使用税之后,无需再缴纳房地产税,这样不论是开发商还是投机者的房屋持有成本都不会再增加,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囤货居奇现象。虽然我国加大了打击力度,但仍因利润空间较大而见效甚微。因此,对于房地产价格的调节应采取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是通过征收房地产税和房地产增值税,降低房地产的投资收益预期,从而降低房地产投机需求。如美国50个州都已开征房地产税,税率一般为1%至3%。州政府相关部门每年定期对房地产价值进行评估,以此作为征收房地产税的依据,房价上涨意味着个人必须缴纳的税款增加。针对房屋购买和出售时的差价,美国一些州政府还专门征收房地产增值税,并规定自住房住满两年以上出售时可以享受较大幅度增值税减免优惠,而出售投资性房屋则不能享受相应的优惠。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地产的投机行为,平抑房地产价格。从我国情况看,目前应采取有效的经济措施,调节房地产价格,同时大量开发城镇廉租房,减缓居民对房地产的需求,打击囤货居奇的行为。

(五)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

针对目前情况,应适当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提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尤其是对于房地产投资过甚的问题,应出台强有力的信贷政策加以抑制。目前我国已经对二手房贷利率及首付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但从目前情况看,力度仍有不足,由于房地产业销售情况较好、利润空间大,现出台的政策并不能有效遏制囤积的情况,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实施紧缩的信贷政策,有效平衡市场,降低通货膨胀率。

(六)取消鼓励出口的政策

鉴于我国外汇储备过大、流动性过剩的实际情况,对于普通商品的出口,应取消鼓励或刺激出口的政策,如出口退税等。我国已宣布从7月1日起,取消553项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两项合计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40%,在目前的情况下,仍继续扩大,直致全部取消。

(七)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的战略,有助于接近资源和市场,避免贸易摩擦,平衡国际收支,有效的控制流动性过剩,以避免给通货膨胀造成更大压力。我国成为贸易顺差大国的时间尚未持续很长,而德国和日本一直是贸易顺差大国,其国际收支并没有成为显著的问题,关键是其对外投资很发达且活跃。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包括企业走出去参与对外投资、国际并购和个人走出去参与国际证券市场投资。取消强制结汇后,国内企业在用汇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了境外投资的效率。居民个人直接参与国际资本市场,在化解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同时,也有利于优化其投资组合,降低系统风险,分享各国经济增长。

(责任编辑 刘 洋)

推荐访问: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 压力 策略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