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向发展与纵深升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3-05-17 19:0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同其它任何一门新兴科学一样,是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研究成果在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提炼中升华而成的一门应用科学。学科横向发展与理论纵深升华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本文论述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必须超越学科边界化束缚,不断汲取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哲学式沉思与审美式沉思,从而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获得一种高度的或纵深的升华。

关键词:学科横向发展; 理论纵深升华; 思想政治教育;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6)10-0185-04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面临机遇、富有挑战性的世纪。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必将继续改变全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无疑也会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认真研究21世纪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提出的新要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任务,从总体上把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针对性、实效性,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 学科横向发展:超越学科边界化束缚

思想政治教育学同其它任何一门新兴科学一样,是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研究成果在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提炼中升华而成的一门应用科学,它仍将在新世纪继续发展。它的发展既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又日益突破和超越学科自身边界化的束缚,不断吸收和运用哲学、管理学、心理学、系统科学、社会学等等学科的最新成果,促进理论的不断创新,以其新兴的横向学科的生机与活力,赢得她重要的学术地位,跻身于当代科学之林。因而,学科横向发展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趋势之一。

不同的学科及其分支学科,它们的形成和发展,确实有着自己的某些传统和独特的问题。学科间的差异主要是理论和方法传统的差异,而不是范围和界限的划分。很多问题通常是多门学科共同关注、共同探讨和共同研究的问题。例如,社会公正问题,既是伦理学、法学、政治学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感兴趣的问题,不同之处在于不同学科的切入点和所用方法不同。因此,如果把学科划分当作是对科学研究领域、对象和问题以及研究主体进行划圈划界,那么,就势必导致知识体系的分割、隔离和孤立,也会带来科学认识活动的片面化、边界化。因为无论何种学科,都属于人类科学活动或认识的范畴,不论人们从何入手、用何种方法,其实质都是要对所认识的问题进行考察、分析和解释及预测。在科学研究或认识活动的内在逻辑结构中,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边界划分。

被怀特海称之为“天才的世纪”的17世纪,西方科学所取得的最伟大的成果是三大运动定律和引力定律的发现。这一无与伦比的成就的获得,是伽利略、牛顿、笛卡尔和惠根斯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这一时期科学的繁荣和进步,也与这一时代活跃的多种思维气氛密不可分,数学、几何学、哲学和文学的共同繁荣和发展,促进了思维活跃。培根对“学术的进展”的方法论的思考、笛卡尔关于“形而上学的深思”、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的丰富想象等等,都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从而为科学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动力。

超越学科边界,是指在科学文化活动中,淡化学科意识和学科边界,促进学科之间知识的互补和综合;超越学科边界,也是在思维活动中,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广泛吸取和借鉴各门学科的精髓。超越学科边界对促进学术的繁荣,具有积极的意义。学术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需要有一种学术欣赏、学术兼容和学术批评的气氛和环境。强化学科边界和狭隘的学科意识,会制约科学灵感的形成和想象力的发挥。特别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学科知识的综合以及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对促进知识和理论的创新,尤为重要。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家、思想家,都是在从各门学科中吸取知识营养的基础上,才取得杰出的理论创新成果的。

因此,从科学进步的内在逻辑来看,超越学科边界,综合多学科的知识,进行跨学科的探索,不仅对学术的繁荣,而且对科学文化的发展都将起到促进作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多门学科既综合又分化的结果,是在多门学科的结合部、交界处产生的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它的活头源水存在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之中。适应时代的进步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新发展,超越学科边界化束缚,不断汲取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才能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时俱进,保持生机与活力。当前,要着重吸收和借鉴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人才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先进科学理论,以不断丰富和完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本文仅结合吸收和借鉴人本管理理论、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横向发展的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原本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工作,但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以及管理科学的不断深化,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的性质在不断扩大和强化,特别是源于西方的人本管理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使这种扩大和强化发生质的变化,可以说人本管理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开辟了新视野。

首先,人本管理的开展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提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新契机。现代人本管理理论是对罗泰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的超越与提升,现代人本管理把人的因素当作管理中的本质因素,人的需要、人的属性、人的素质、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成为管理的重心。人本管理的终极目的是通过组织规则的动作与管理,达到提高人的素质、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提升人的主体意识,使人获得超越生存需要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人本管理使现代人有了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与目标,避免在激烈竞争中丧失主体性,同时也从根本上激发出人的创造性,提高了管理效率。人本管理的实践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开辟了新的视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作为主体存在的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与优势,对人的关注与关怀本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但在过去计划经济的历史背景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凸现了它的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它的经济价值和个体价值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开掘。因此,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应地成为功能单一的理性主义教育模式,在今天多元化的社会里,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体发展、生产经营相脱节的状况,极大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原则和应有的效用。人本管理的实践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走出传统片面的理性主义教育模式,使之在关注人的政治素养提高的同时,还着眼于人的情绪商数、人性品格、智力潜能的发展,注重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体现出现代的、最本质的人性关怀与人伦关怀。这也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原则在现代社会中得以更加充分发挥,并切实提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要求与体现。

其次,人本管理模式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人本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手段上的互补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人本管理的原则与方法论基础,同时人本管理手段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人本管理的对象是“物”与“人”的有机统一,从物的方面看,人本管理作为管理的新阶段,它必然要着眼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组织运作效率,为此,它必然十分重视组织规划的科学化建构和机制建设,这也是管理工作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本管理区别于传统管理,它十分重视对人的满足与开发,通过种种途径发展人的潜能。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科学化、经常化,同样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建设,即通过制度建构,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原则、要求和措施等形成规范化、制度化,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的无常性和变更性。如一些西方国家的员工定期升国旗、唱厂歌等实施人本管理的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都不失借鉴价值。西方国家某些企业开展人本管理的成功范例,不仅为我国落实人本管理理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而且也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如微软的“职业阶梯”人本管理,即从员工进入公司开始列出其一级级向上发展的所有可选择的职务,并列出不同职务须具备的能力与经验,使员工有明确的发展前景,激发其才能。东芝的“重担子主义”则在尊重人的同时委以重任,谁拿得起一百公斤,就交给谁一百二十公斤的东西,以激发其潜能与创造性。此外,还有索尼的“大家庭”管理、玛丽凯的“一家人”管理、IBM的“实事求是”原则等等,这些国外成功的人本管理模式给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以丰富的启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改变过去摆架势说教和“我打你通”的灌输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管理之中,联系生产或工作实际,帮助和激励员工在正确的方向上自我实现心理满足。

因此,笔者认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应顺应这种学科横向发展的趋势,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原则,吸收和借鉴人本管理理论的科学成分,促进理论的不断创新。

心理学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有着密切联系的一门相关学科。吸取心理学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我们把个体的思想改变过程看成是有规律的然而却是极为复杂的过程,从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及其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育客体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的了解和掌握,以及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不仅如此,甚至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方针和原则,也不仅仅要服从于政治的需要,而且要适应人的思想、心理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服务目的和符合人的心理变化规律的统一性,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具有科学性的重要标志之一。

心理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莫过于它对实现培养理想个性的目的所提供的知识基础。如果说,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知识强调了理想个性形成过程中的客观环境因素的作用及其机制,那么,心理学知识则强调了理想个性形成过程中的主观因素的作用及其机制。从心理学视角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导致我们着眼于对教育客体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因为一个人的政治素质的提高是需要以良好的心理品质作根基的。如何把握政治素质和心理品质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将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解决理想个性培养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难题的关节点。

通过吸取和借鉴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可以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运用思维、情感的有关规律,加强教育的有效性;正确运用需要、兴趣的有关规律,加强教育的及时性;正确运用气质、性格的有关规律,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正确运用心理卫生的有关规律,加强教育的科学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为丰富,理论体系更为科学完善。近些年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通过对伦理学主要内容的掌握、美学基础知识的汲取、管理学一般原理的融合、教育学基本规律的遵循以及西方行为科学若干观点的批判借鉴等等,而日益科学和完善,充分显示出其生机勃勃的横向学科的生命力。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面向学科横向发展,还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反映时代要求,体现时代进步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文明成果。要注意研究卫星通讯、信息高速公路、国际互联网等对人们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的影响。同时,在理论研究中融入一些横断学科如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协同论等精髓,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的内涵与外延,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的深度与广度,为促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 理论纵深升华:哲学沉思和审美沉思

哲学一向是探求宇宙“最高原理的,承担着为其它各种意识形态提供理论根据和思想指导的任务。哲学的这种性质,使得它必然要和思想政治教育发生联系。事实上,任何一种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都不可避免地要求助于哲学,以为人们提供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理论指导。从哲学的角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发生哪些根本影响呢?

哲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不可避免地会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内容,反映特定社会集团的意志、愿望和要求。同时,它又是一种理论思维形式,是属于那种通过原理、范畴等逻辑形式以反映现象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一般来说,哲学沉思并不将书本知识作为目的,而是将攫取理性的、实践的和审美的观照作为目的。在当代,这样的观照应体现在及时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新的时代课题,不断对“是什么”和“为什么”加以沉思上。因为,从实践反思角度看,只有当人的哲学沉思以人的实践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式为基础,不断地揭示人的悖论性的存在,并提出自己的理想时才可能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从而为人们提供行动指南,指导人们去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哲学的善于提出问题并对之加以沉思的品格规定了它要不断地进行创造性探索,这是一种理性美的探索。因此,当从哲学的视角来度量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时,不但要求摆脱经验事实的纠缠,而且要求跳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狭小圈子,在更高层次和广阔的范围内,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哲学沉思。具体地讲,就是把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和那些具有最一般意义的与人有关的哲学理论命题结合加以思考,从而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获得一种高度或纵深的升华。可见,理论纵深升华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

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那些顺应了历史趋势和时代潮流的社会意识在理论观点和思维方式上的凝炼体现。从哲学角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就意味着必须从时代精神出发,运用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理论观点和思维方式去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题,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建立。

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相统一的知识体系。它不但能够指导我们从一个更高的理论层次上去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基本命题,而且能够提供理解和分析这些基本命题的一般方法。

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有自己的哲学基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哲学既然是世界观方法论的学问,当然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现当代世界哲学发展取得许多新的成就,如本质论、本体论、主体性、交往活动论、过程论、平衡论、价值论、系统论、结构论、层次性等等理论的研究成果,都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学要从经验型进一步升华为科学型的理论体系,就不能不运用现代哲学的这些成果对自己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哲学的沉思。比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无论是传统的“生命线”论断,还是今天在实践中的“精神动力”、“方向导向”、“思想保证”等论断,都侧重于引导人们认识其社会价值,尽管里面也包含着个体价值,但毕竟个体价值不是过去认识的重点和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哲学沉思,能够全面而深刻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发展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主体全面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尤其是精神文明的进步)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按实现的时间分,有理想价值与现实价值;按性质作用分,有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按效果显现分,有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按评价分,有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按发挥效用的空间范围分,有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主要表现在个体政治方向的引导、精神动力的激发、个体人格的塑造、个体思想和行为的规范等几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具体形态。对上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类型结构进行具体的分析,尤其是对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具体分析,便能使人们全面、深刻、科学地认清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类型结构,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得到深化和升华。这样,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就更加全面、深刻、科学了。

对于各种形式的审美活动,它们本质上是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结合,同样离不开激发沉思的意向。人通过审美,不断作出情感判断,从而让人的自然生命从压抑中获得解放和自由。作为生命存在形式的审美,既是直观的,又是本质的,是向往也是追寻。把哲学思考内化为一种审美感受,使思想探求更体现其自由本质,这正说明了审美具有激发沉思的品格。这一品格总是要显现在美的认识和美的创造这两个过程中。美的认识,是感受、感知、探求,是客体指向主体、主体在活动中能动地揭示客体美的特殊属性的过程。美的创造,是审美的人按美的规律制作、造型的过程,是主体投向客体,以及主体完成再现和表现的创造活动的过程。而激发沉思的品格在美的创造过程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因为,在美的创造中,除了感性地接受美以外,还伴有理性的、自由的综合、知识与技能乃至道德感对创造心灵的影响等,其中无不贯穿着沉思因素。审美式沉思,需要运用哲学;审美过程中有了哲学沉思,美的天地便联系着人生的天地,情感体验便获得了自足的意义,且个人感受得以条理化,个人体验得以和谐化。

人总是按美的规律来塑造世界的。政治,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自然也无不起源于对文明的期盼,对真善美的追求,对文明生活的追求,使人类日益摆脱野蛮、愚昧而走向文明。政治因文明而进步,人类因文明而生辉。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如前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主要表现在个体政治方向的引导、精神动力的激发、个体人格的塑造、个体思想和行为的规范等几个方面。所谓引导政治方向,就是运用启发、动员、教育、监督、批评等方式,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这表明它合规律性,因而是真的。所谓激发精神动力,就是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个体价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所谓规范调控行为,就是对人们的思想、行为的规范性,它肯定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目标的思想、行为的正确性,它界定偏离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目标的思想、行为的不合理性。这些都表明它合目的性,因而是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塑造个体健全的人格,使社会成员形成崇高丰富的精神境界,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这展现了一种人格美,因而它是美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真善美的统一过程。

由于哲学问题不断地在审美中被体验和表达,从而审美与哲学便得以相通相融。换言之,一方面,作为形象思维的审美过程,始终离不开哲学沉思;另一方面,审美是达到哲学沉思目标的极好途径。同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式沉思与审美式沉思也是相通相融的。唯其如此,才能更加广泛、全面而深刻地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才能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不断向纵深升华。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吴潜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刘绍龙.关于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辩[M].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0.

[3]李传华.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全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责任编辑 王友海

推荐访问:纵深 发展趋势 横向 升华 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