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哲学的发端—先秦哲学与古希腊哲学特点及成因

时间:2023-05-17 17:0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中国哲学的源头是先秦哲学,西方哲学的源头是古希腊哲学,两者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发展趋向,深入地分析两者的不同及其成因,对于我们很好地把握“地球村”间的文明冲突和文化战争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对比与浅析中理解两种哲学的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继承传统文化和借鉴西方外来文化。

关键词:先秦哲学;古希腊哲学;逻辑;体悟

人类正在进行着漫长的文明冲突和信仰战争,包容与理解能否代替强权下的狂热与偏执仍是值得我们警醒与反思的问题。“地球村”的趋势,使得世界各种文化与传统的交流与日俱增,在交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明冲突显而易见,在解决这种冲突时,我们需要深刻地去反思,认识到在冲突带来的种族之间、区域之间的矛盾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一个能够更好地认识理解各自文化特点与源流的契机。在冲突中发现不同,在矛盾中发现特点,这本就是我们人类关注自身历史发展的一种普遍且必要的方法。在文明融合与冲突的这一浪潮中,作为最系统的两种哲学传统,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必然扮演者主角,像唱双簧戏一样在冲突与疏导中牵引着当今这个时代文明的向前推进,而两种哲学传统之所以既能在冲突中分疏又能在交流中融合,作为两种哲学初段的先秦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中我们既可以初见端倪又可以以此深刻认识两种哲学以后的历史传承。所以分析中国先秦哲学与西方古希腊哲学的不同特点及其成因对于我们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借鉴西方传统文化的优点有着无以替代的帮助和启示。

就总体而言,中国哲学是一种“天人合一”、“性行相一”的道德伦理哲学,而西方哲学是一种“天人之别”、“主客二分”的自然科学哲学。两者在人生的自我追求和外在世界追问中表现出来的差异与特点既让我们惊叹文明的丰富又让我们无奈地屈服于文明的轨迹。上到哲学中的世界观、认识论,下到个人的信念与安生立命,中西方哲学的种种差异因两种哲学传统的源头的不同而不同。车头的方向就是车辆行驶的方向,历史的车头造就了两种不同文明不同的历史趋向。中国的先秦哲学牵引中国的整个哲学向着个人内在追求与外在行为相统一的“内圣外王”的方向发展,而西方的古希腊哲学带动西方的整个哲学向着追求知识、探求自然的方向发展。

一、先秦哲学与古希腊哲学的不同特点

1.关注内容不同

只要详细地读几本有关先秦哲学与古希腊哲学的中西哲学史我们不难看出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中国先秦哲学家们很是关注个人内在的修养与外在的社会政治活动的统一,也就是既重视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又重视个人在社会政治活动的作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①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先秦哲学内在的旨趣与外在的追求。而古希腊哲学与此截然不同,古希腊哲学重视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往往将自己的认识与宇宙自然结合在一起。古希腊人在航海中仰望星空,使得他们有了对天文历法的关照,他们在探求外在自然万物的本源时就已经将自己与自然划分为二。天人相分的特点使得他们在思索外在自然时多了几分逻辑性与科学性,而这种科学性和逻辑性也神神地灌注于他们的生活各方面之中了。可以看出,中国先秦哲学重视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西方古希腊哲学重视人与自然、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两者所重视的内同不容,此而两者研究哲学问题的倾向也就不同。在中国先秦十几位哲学家中,曾经从政为官的不再少数,他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视个人的品德与政治生活中的作为,像孔子、荀子等。在古希腊的十几位哲学家中有大部分致力于研究自然科学,很少有人从政为官,像泰勒斯、阿纳克西曼德、德谟克利特等。早期西方哲学中一个哲学家往往是一个科学家,而在中国早期一个哲学家往往是一个政治家。

2.内在精神不同

中国先秦哲学讲究“内圣外王之道”,在对待人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关系上,侧重于自我内在的探求,主张向内协调,力求做到内在之性与外在之天的统一,由此中国哲学演绎出了“天人合一”的特点。中国先秦哲学的这种向内探求自我的完善,是一种以道德精神为主的思想,主要目的是培养自己的道德水平,达到一个内在真实,境界很高的圣人。“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高精神的境界——达到超乎现实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的价值。”②而西方哲学要求向外追问自然中一切事物的本源是什么,由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本源”到阿纳克西美尼的“气是万物的本源”我们不难看出自然观在他们身上的影响,他们是实实在在的自然哲学家。外在自然的探求势必会产生科学与宗教,因为对于自然合理地解释就是科学,对于自然不明确、盲目地解释就是宗教。对于超自然、超现实的未知与惊叹势必会将人带入对自然的崇拜之中,这个过程也就是将自我与自然相分离的过程。中国哲学显现的是道德精神,是个人社会中的责任与义务,这是一种淡化自然对象性而强化自我主体性的哲学。中国先秦哲学追求一个人自我内在的超越和道德化,注重完善道德主体的自觉性和内在意志,这闪耀着中国哲学独有的人文精神的光辉。西方古希腊哲学表现出的是科学精神和宗教精神,这种科学精神和宗教精神相统一的哲学既注定了西方哲学在以后的发展中始终摆脱不了理性与信仰的矛盾,也注定了科学与宗教在西方哲学中的相依相伴的影子。

3.表达方式的不同

中国的哲学史上几乎没有像西方哲学史中那样的长篇巨制,这不是说中国哲学家没有这个能力,也不能表明中国哲学没有西方哲学的系统性,而是中国哲学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从《论语》、《大学》的格言形式到《孟子》、《庄子》的文章形式,中国的哲学表达形式虽有变化,但这种变化与西方的表达形式相比实在可以忽略。从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到贝克莱的《伦理学》再到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我们不难看出西方哲学的系统性与逻辑性。也正因在此对照下,很多西方哲学家认为中国没有哲学,这实乃是一种偏见,他们没有认识到中国有自己的表达思想的方式。“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余,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③也可以认为是一切中国哲学表达的形式。“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者而忘言。”④从这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先秦哲学家们表达思想时不注重逻辑性和系统性,而重视蕴含意义和隐喻意义的特征。中国先秦哲学以直观、领悟、体验为表达方法,而西方古希腊哲学则以抽象的逻辑分析和系统的演绎推理为主。先秦哲学特有的思想和境界决定了其自身的表达方式。向内在探求看来,无限永恒的“天人合一”的道德精神是不可能求助于科学的理性思维来推理论证出来,只能依附于个人的直观和心灵证悟;从外在追求来看,安生立命的外在行为也就是道德行为,不可能靠逻辑分析和理性演绎来获得,只能在直接的践行经验和身体力行的感悟中寻到,所以中国的哲学此后都是重体悟、神会、深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此相反,西方古希腊哲学中的,每一个概念、命题都是确切的,有很强的逻辑说明,由此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当然也就容易形成长篇巨制。

二、中国先秦哲学与西方古希腊哲学不同特点的成因

哲学是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人们在反思时常常受外在客观条件的限制。在特定的环境下就会以特定的方式去生活和思考,因而所存在的文明之中必然就会有特定的环境的烙印。中国哲学产生于中国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西方哲学则必然在西方这样一个环境中。对于一个人来说,一定的环境会造就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气质,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同样如此。地理环境、经济背景、思想浪潮等等诸多条件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区域的文化特质。

1.地理经济坏境

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而且这个大陆国家的面积足以让这个国家的国民以为,他们的国土疆域就是整个人类世界。这个我们从中国特有的词语“天下”、“四海之内”之中看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⑤很好的说明了中国古代的人对于世界的认识局限于自己的认识之中。由于先秦时期的中国局限于中原一带,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河南一带,所以众哲学家没有见到过海洋,不知道他们所谓的“世界”是有限。这种大陆国家所衍生出的就是以小农为主的家庭小经济,因为土地的辽阔以及人口的稀少,他们有足够的土地去耕种,很少有商品的交换和流通,做到衣食无忧的自给自足便是他们的生活追求。加之交通的不便,很难跟外边的世界有文化、经济、科技上的交流,所以人们的思维意识局限于靠天吃饭的农耕文化之中。而古希腊不同,它是一个海岸国家,几乎四面环海,海岸线曲折且港湾甚多,能用于耕种的土地少之又少,不利于农耕经济的发展。可是延长的海岸线和星罗棋布的港湾,造就了便利的海运交通,有利于海上贸易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大有利于数学、航海技术、天文历法的发展。在公元前8世界到6世纪,希腊本土的部分居民相继搬迁到小亚细亚地中海沿岸、意大利半岛、西西里岛等地,并在这些地方建立了众多的奴隶制城邦,随之工商业也逐步在这些地区发展起来。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们的知识水平、科学技术也相继提高,有力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重自然科学的发展、重科学、数学的研究也成为古希腊哲学的重要特点。

2.政治文化环境

“‘农’只有靠土地为生,土地不是能够移动的,作为‘土’的地主也如此。除非他们有特殊的才能,或者特别的走运,他们只能生活在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那也是他的子子孙孙继续生活的地方。”⑥从“农“发展起来的小民经济,以家庭为单位,具有稳定性,而这种稳定性带来的家族制度就是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在公元前21世纪时进入了奴隶制社会,但是中国进入奴隶制社会是在商品经济欠发展、氏族血缘未外瓦解、科技技术较落后的条件下迈进的,这就使得中国的奴隶制社会具有以土地为基础而不是以商品为基础、以家庭血缘为阶级而没有明显的阶级等级的特点。这样,中国的一切文化制度、思想基础都是在这种宗法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的哲学先天的带有家庭责任意识和社会道德精神也必然是合情合理的了。古希腊进入奴隶制社会是在公元前的7世纪到6世纪,相对于中国晚了将近1000年。 具有先进的机械工具、瓦解了原始氏族公社、发展私有商品经济就成为了优越于中国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先天条件。随之也就具有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凸显、商品经济较发达、城市经济为生活重心等的特点。在这样的社会中热衷科学的研究、重视数学、天文学的探究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正是由于古代中国社会和西方古希腊社会在以上政治经济条件、思想文化背景、地理交通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导致了中国先秦哲学与西方古希腊哲学两种不同传统的哲学。以上诸多的条件造就了中国先秦哲学和古希腊哲学在内容、精神、表达方式等诸多方面的不同。由于两种哲学传统源头的不同也就引导出了两种不同历史传承的哲学,此而也就有了现今时代中两种不同文化潮流见的冲突与融合。

世界的融合不仅是经济的融合,更有文化、习俗的融合。在21世纪这样一个经济全球一体化为背景的时代,文化的融合也必将是可能的,只是过程中会伴有一定的冲突与隔阂。现在文化领域常常有“世界哲学”、“世界习俗”等的口号,我们不能说这一定是对的,但我们可以预见到这是一种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就好比是经济全球化一样,不能说绝对的好也不能说绝对的不好,我们只能以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来判断一个潮流的进步与否。在窥探两种哲学源流的同时,深入理解两种哲学的历史脉络,对于我们认识时代的车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在回溯历史中审视当前,以便于我们能更好的把握将来。

参考文献:

[1]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1月版

[2] 刘文英:《中国哲学史》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年12月版

[3] 张志伟:《西方哲学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

[4] 罗 素:《西方哲学史》 商务印书馆 1995年7月版

注解:

① 朱 熹 《四书集注》 中华书局

②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一版

③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一版

④ 《庄子·外物》

⑤ 《诗经·小雅》

⑥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推荐访问:哲学 古希腊 发端 先秦 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