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构建和谐的社会收入分配制度

时间:2023-05-12 19:30:08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本为从科学发展观对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指导意义入手,分析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收入分配 改革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而提出的,是党对发展内涵更为全面、科学、合理的界定。当前,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目的就是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使全体人民共同分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明确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以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提升社会各阶层的福利水平。马克思认为, 人类社会最终和最高的价值目标是“人类解放”。以人为本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人的发展的基础, 它的建立和完善既有利于人的激发人的主动性,发挥人的潜能,又有利于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关系, 促进整个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要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全面统筹,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既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既需缩小城乡的收入差别,又要减小区域的收入差距;既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资、税收等政策,又要着力完善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制度。只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才能协调好各个阶层和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使社会关系趋于和谐,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1.初次分配不太合理。目前,我国在初次收入分配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资收入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例偏低。改革开放以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1990年和2000年分别为16%和12%,2000年到2003年依然徘徊在12%~12.5%之间。二是垄断行业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利润, 许多垄断行业员工的工资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3~10倍。根据国资委编制的统计年报, 2005年像石油石化、冶金、通信等12家企业的利润都超过了100亿。三是地区改革开放程度的不同导致了一定的地区差别。东部地区因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高, 居民分享到改革开放的好处多, 收入增长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

2.二次分配缺乏公平。当前, 政府的“二次分配”职能弱化,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税收调节机制不尽科学完善。例如工薪阶层在城市分配中的收入约占三分之一,但其所承担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在45%~75%之间。可见工薪阶层和富人的收入差距,由于税收的调节反而有所扩大。二是对高收入的调节力度不够。如2005年全国征收的人所得税占各项税收的比例只有7.3%,占居民总收入的比例只有2.5%。三是对低收入的保障力度不够。主要是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覆盖面还比较窄,保障水平也比较低,特别是农村和城镇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

3.第三次分配格局没有形成。在很多国家,除了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之外,慈善公益事业也较为发达,许多富人的财产被直接或间接地转移到了穷人手中,客观上起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因而, 被学者称为第三次分配。目前,我国有大大小小慈善机构100多家,但所掌握的总额还不到GDP的0.5%,而美国每年捐赠的慈善公益资金高达GDP的9%。

三、改革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具体对策建议

1.从制度上创建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在市场经济中创建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必须让所有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都有可能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从制度上分析,必须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恢复公民迁徙自由权,消除不利于人口自由流动的体制和政策障碍。从行业上分析,必须加快垄断行业的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消除垄断行为,防止垄断行业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收入。从劳动者竞争机会上分析, 必须完善社会各项制度的公正性建设,充分发挥制度公正性对个人和企业参与竞争的促进作用。

2.充分发挥政府在收入分配上的调节功能。政府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功能主要是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这两个途径来实现的。首先,健全调节高收入者的有关制度及法律、法规。一是建立健全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和审计制度,提高高收入者实际收入的透明度。二是适时开征财产税、房地产超面积使用税、遗产税、赠予税等税种,健全调节高收入的有关制度。其次,健全调节低收入者的有关制度及法律、法规。目前主要是健全转移收入使用制度,使社会福利支出有较多的增加;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转移收入和转移支出的监管。

3.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完善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并逐步建立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险体系。二是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我国面向城镇困难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基本确立,但它还需要与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医疗救助等制度结合起来。三是建立城乡低费率、广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同时建立医疗、住房、取暖、就学救助体系,并作为保障内容纳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4.积极推进“第三次分配”,动员社会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如果说第一次分配实现的是效率、第二次分配实现的是公平的话,那么第三次分配才是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培育符合中国特色的公益文化与公益市场,提高公众慈善意识,努力营造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的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制定为企业和个人捐赠减免税的政策;通过落实对慈善机构的监督评估,提高民间慈善机构的公信度,形成公众自愿捐赠的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吴俊培:《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版

推荐访问:分配制度 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 收入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