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

时间:2023-05-12 17:18: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收入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个人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拉大,并有加速的趋势。如不及时调整,有可能影响经济的顺畅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文章主要分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的现状、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公平;负面影响;对策

一、我国收入分配现状

(一)初次分配差距明显

近年来企业的储蓄率在稳步上升,政府的储蓄率也呈急剧上升趋势,而居民储蓄率则在下降。资本分配太多、劳动分配太少,导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偏移。1997年~2007年,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降至39.74%;资本收入占比持续上升,企业营业盈余占GDP的比重从21.23%升至31.29%,达到了1/3以上,远高于发达国家。

(二)行业收入差距较大

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主要表现为有些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使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总体上呈扩大趋势。资料显示:1987年我国收入最高行业和最低行业的工资比是1.38:1,1991年行业平均收入最高与最低水平相差1.55倍,到2002年这一差距扩大到2.99倍。而到了2008年,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行业相差已超过10倍。而国际上的收入差距标准大约为3倍,这说明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三)区域收入差距显著

目前看来,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的差距是值得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的。从经济总量来看,东部地区人均GDP是西部地区的2.2倍,比改革开放之前增加了0.5个百分点。

(四)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86倍,到2012年达到3.10倍的高位。若将城镇、农村居民所拥有的福利及其实物补贴,如公费医疗、财政补贴、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等也计算内,那么,城乡收入的差距则会更大。

二、收入分配不公的负面影响

(一)收入分配不公,抑制经济增长

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导致农民消费水平提高缓慢,农村市场萎缩,不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地区收入差距拉大导致落后地区的人才吸收、涵养能力的减弱,增加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难度,影响到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抑制经济的发展。行业收入差距拉大扭曲就业观念,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二)收入分配不公,降低消费能力

出口、投资、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特别是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资源的减少、环境的破坏,这“三驾马车”中,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上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在逐步降低,内需不足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尤其是靠居民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明显不足。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劳动者报酬份额持续下降。特别是城乡居民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过低,“干得多,挣得少”,制约着百姓特别是农村百姓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消费需求这个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发挥不出应有作用。

(三)收入分配不公,增加不安定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的收入和财富出现差异是很正常的,但是这种差异不能无限制扩大,否则会使公民因利益格局明显反差而产生心理失衡、被剥夺感和仇富心理,从而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导致犯罪,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四)收入分配不公,扭曲社会价值观

不公的收入分配制度,会造成高收入的取得,不是因为付出更多的劳动和努力,而是因为拥有或利用更多的社会资源或分配制度的缺陷所致,这样会引导整个社会价值观的转变,追求投机取巧、权力寻租,抛弃劳动奉献、诚实守信,崇尚奢侈、耻笑节俭。严重败坏社会风气。

三、建立公平收入分配的主要途径

(一)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1. 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在保证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下,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改变目前初次分配中,资本所得偏多、劳动所得偏少的局面。在分配中,合理安排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通过减税让利使企业获得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的空间,合理地增加劳动报酬支付、增加分红和政府增加社会福利开支等手段,使居民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收入比重得到合理的增加,使居民收入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相匹配。

2.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逐步完善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创业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不能光靠工资性的,农民也不能仅局限于种地收入,要不断开辟增收的新渠道。如稳步增加各种金融理财渠道,拓宽居民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完善资本市场监督监管机制,加快建立投资者保护制度,鼓励有盈利的上市公司分红等。

3. 扩大中等收入的比重

扩大中等收入的比重是规范收入分配格局的主要途径。主要通过创造平等致富的法制环境,逐步消除少部分人靠不正当手段暴富的机会;建立健全国有单位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反对平均化,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强调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消除国有单位“平均主义”的通病;在非国有单位,要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解决“利润侵蚀工资”问题等措施来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逐步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二)健全税收制度,利用税收调节过高收入

1. 完善财产税制。如征收遗产税,防止偷、逃、漏税,把遗产人生前的不透明收入也纳入其中,从而有力地弥补了个人所得税的不足,填补偷税漏税这个缺口;开征消费税,对不同的应税商品实行差别比例税率和差别定额税率,使消费较多奢侈品的高收入者多负担税款,具有累进特点,有利于公平分配。

2. 重点发挥个人所得税的作用。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应细分收入性质,按不同性质收入分定税率,对那些收入很高但劳动并不复杂的行业,如时装模特、笑星、歌星、广告明星等应规定更高的累进税率,增加对高收入群体征税力度。适当提高个税起征点,降低中低收入者的课税,使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级次能真正起到“调高、扩中、提低”的作用,彻底改变工薪阶层纳税主体地位。

3. 建立银行存款实名制、官员任职期间个人财产变动公示制、公司财务报表公开披露制等制度,创造个人所得税税源清晰的环境条件。加大对高收入阶层的监控。

(三)打破行业垄断,控制垄断行业过高收入

1. 打破垄断行业的垄断地位,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让更多的新的市场主体特别是非国有市场主体进入本行业,参与市场竞争,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提倡多劳多得的格局。

2. 通过缩小国家垄断行业的范围、限制垄断价格、国家运用行政手段将这部分由于垄断产生的高工资降下来等办法,来减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3. 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只有推行多元持股,真正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如果需要国家控股的也尽量实行相对控股,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规范的股份制改革,才能逐步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有助于垄断行业中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化制度,从而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提高市场竞争力。

4. 规范垄断行业薪酬分配秩序,依照《反垄断法》的要求,充分引入、激活市场竞争,依靠市场的力量逐步打破垄断行业“一企独大”的垄断地位。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效扶持弱势群体

1. 增加筹资渠道,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多元化。实行以部分积累制为主体,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并存,个人账户制、捐赠、发行彩票等形式相结合的多种来源渠道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物质保障。

2.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建立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重点促进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居民等群体参加城镇职工或居民社会保险,落实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政策,完成以农民工参保为重点的工伤保险“平安计划”二期任务。

3. 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重点解决农民工因社会保险不能转续所造成的参保率低的问题。

总之,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是改善民生的最根本途径,是社会安定的基石,是经济健康长久发展的驱动力。它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利益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晨.我国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分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7期.

[2] 贺香玉.我国收入分配失衡问题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3] 李忠健.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探析[J].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5期.

[4] 汪丁丁.新政治经济学评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推荐访问:浅析 现阶段 收入分配 公平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