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时间:2023-05-12 15:36: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在较为富裕时代的中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懒惰现象特别严重,不伿对室内教学缺乏积极性,对体育课也是无动于终。这就对搞好体育教学,培养终身体育造成了障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是学生对体育缺乏兴趣,不能主动加入到体育锻炼中去。归根到底,没能激发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而关紧的作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是学生成为体育的终身受益者的直接原因。

所谓“体育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是指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苦力训练。就中学生而言,是指他们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认识,采取枯燥无味的反复练习来达到目的。其实,体育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体育认识、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从这三个方面综合来看,当前中学生体育意识不容乐观。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总体上比较肤浅,体育知识掌握有限,对体育锻炼价值和意义了解不深。许多学生认为体育好没什么用,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没多大意思,不懂得健身方法。现在的很多农村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还欠缺。他们只对眼前的活动感兴趣,却对体育锻炼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体育锻练还得靠一个人的意志。体育意志是体育意识的能动方面,是学生自觉地确定参加体育的目的,并在确定目的支配下,克服行动中的障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形态。当然,还得看学生对体育的看法和兴趣。苦果学生对体育锻炼没有兴趣,缺乏恒心,常常“两天打鱼,三天晒网”,遇到困难不能克服,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现在,特别是初中的学生,体育活动比较被动,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缺乏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体育意识尚未形成,以至走出校门后,不能长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体育意识是人们在不断地参与体育运动中逐渐形成的。现在的中学教育因为政策和环境的优越,使得多数学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总觉得体育太累,没有多大意思。除了每天的两操和一周三节的体育课,几乎没有其他的活动时间,学校规定的课外活动形同虚设;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的运动场地、活动器材有限,课外体育锻炼不能很好开展,部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受到班主任的责怪。久而久之,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减少,更加不愿活动,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实践较少是体育意识难以形成的原因之一。

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以直接兴趣占主导地位 。只要当学生对运动产生间接兴趣,即对活动的结果产生兴趣,并以体育锻炼的社会意义为动力,才能对活动始终充满热情,并能克服一切困难进行身体锻炼,使体育锻炼成为自觉行为。然而,目前的状况却很不乐观。许多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意义,体育锻炼价值认识不足,更不懂得体育锻炼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绝大部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是因为他们对该运动本身产生兴趣,是直接兴趣,而不是间接兴趣。所以他们参与体育活动不可能持之以恒,一旦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就立刻终止运动,不可能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

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人作过研究:技术水平越高,体育态度的强度也越高。所以体育运动技术的高低与体育意识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体育教师能经常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技术指导,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在运动中更有可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但是,由于体育教师的紧缺,(非专业)体育教师备课时又没有很好钻研,在传授技术时讲解笼统或不正确,造成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困难,运动技能低下,同时,在体育锻炼课时对学生的技术指导也不得力,学生盲目锻炼,有时甚至会造成学生运动损伤。当然,学生的失败就会对运动生“厌学”情绪,造成体育兴趣的淡薄。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尽管现在人们对“现代体育观念”提得多,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课堂教学只重视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的培养,学生总是跟随着教师进行练习,离开教师,就无法科学地实施自己的体育活动,更没有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能力,所以大部分学生走入社会即与体育挥手告别,到此结束。

学校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片面地的抓升学率却是体育不受重视的直接原因,至少不能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因此学校对学生能否正常参加体育锻炼占主导地位,关键是要正确看待体育在学校课程中所占的位置。

然而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还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班主任和家长对体育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体育意识。如果家长和班主任对体育有正确的认识,在家中或在学校里有相当丰富的体育话题和体育用品,并支持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就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影响,形成对体育的正确观念和积极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但是,目前情况往往不尽人意。由于中考指挥棒作用,一些家长和教师认为,学校体育是配角,虽然每学年的体育都要中考,但那是流于形势,重要的是文化课成绩。个别家长和教师甚至把体育与文化课学习对立起来,对学生参加合理的体育活动持反对态度。有些班主任甚至对学生自己购买的活动器具进行没收。正是因为班主任、家长对学生合理的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对体育产生了消极的态度,阻碍了学生体育意识的正确形成。

那么,我们怎样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呢?

首先,要产生“吸引力”。增加教学的吸引力非常重要。 “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其实,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首先是要把学生的心“吸引”过来,使学生乐学。才能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积极配合,产生“吸引”效果,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潜移默化的作用也非常关键。特别是现在的中学生,很多人崇拜体育明星,如:姚明、乔丹、邓娅平等。他们也很关注各种体育赛事,如:NBA国家的各种运动会等。有的学生学习他们的体育技能有着一种情不自禁的感觉。在我们学校,我们组建了一支篮球队,参加每年城区的师生篮球友谊赛,篮球的影响使得很多其他的学生都积极的打篮球。这样一种吸引是在体育课上很难办到的。

其次,我们还可以转换教学方法。所谓“转换”,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转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上课时结合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的原则,利用学校课程和地方课程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还可以把游戏等引入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游戏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初中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我在教《耐力跑》时,就采取了“循环式50米接力赛”此游戏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在不自觉中就进行了耐力训练。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第四、多采用小型竞赛。初中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也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学生甲在操场玩,学生乙在其背后打了一下,只见甲猛一转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两人都气喘嘘嘘地趴在地上为止。此种在操场上屡见不鲜的镜头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起跑时反应就不那么快?为什么学生练习耐久跑时就不能那样卖力?其实,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的提高。

总之,通过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教师这种教学能力和方法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对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目的会有着积极的作用。

推荐访问:体育锻炼 自觉 参加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