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生命本质价值的复归

时间:2023-05-12 12:18: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首先是一种生命活动,其次才是一种社会活动。体育教学的价值是面向于人、奠基于人的价值,是对人的生命发展的价值,即复归于人的生命本质的价值。立足于生命教育,提出体育教学生命价值复归的诉求,即教育观的转变,体育观的转变,以及价值观的转变,旨在为生命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落实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 生命价值;复归;本质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14)06-0104-03

收稿日期:2014-03-20

作者简介:袁强(1981-),男,江苏徐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生命化体育教学是指体育教学以体育知识、技能、技术及体育锻炼等作为生命发展与完善的手段,以促进人生命的发展与完善为其最终目标。在实现生命化体育教学这一过程中,组织方法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体育教学评价的实施,都要围绕着生命的发展与完善展开。追求人的生命的完整性,是生活生命、精神生命、自然生命的和谐统一。

1体育教学在个体生命发展中的价值

体育教学的对象是一个具有个体生命发展的个体,每一个个体生命在学习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生命体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体验是一种内化了的知识,它不仅可以助长个体的生命性力量,同时还可以创设一种有利于个体生命成长的情境。体育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唤醒这种个体化的生命力量,和建构这种有利于个体生命成长的情境。

体育运动可以理解为现代社会的缩影,每一位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都参与到体育竞赛的精神之中,承受体育竞赛精神的“洗礼”。当然这种“洗礼”是就积极的意义而讲的,即可以让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能够在相互配合与协作中积累经验或者承受胜负的情感心理体验。作为一种具有超越性的奥林匹克的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推动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超越和竞争构成了体育最为显著的特征。超越是建构在竞争基础之上的,没有了竞争机制的形式,也就无所谓超越。没有竞争,没有超越,弘扬体育精神便是一句空话。体育教学中的超越不是一般体育竞技之中的自我超越、体育竞技中的超越只是对体能、技术的一种超越,这种超越还只是低层次的超越。相对于体育教学中的超越而言,体育教学中的超越是个体生命发展的超越,是学生在不断地克服自己心理障碍后斩获的自我的超越,这种超越是“凌驾”在生命体验基础之上的,是一种生命的历练。只有在体育活动中,学生才能体验身心所“聚焦”的生命体验,体育活动所带来的这种生命体验是其它活动所无法代替的。

2体育教学是生命教育的内在需要

人的体育需要是对身体进行训练来获得体质的增强或变革,从而促进身体健康的需要,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深层次需要。人的生命是集社会生命、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于一体的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统一体。体育教育则是以社会生命教育、自然生命教育以及精神生命教育的需要而发展的,是以生命为基础的。

2.1自然生命的需要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则必须建立在自然生命的基础上,包括人的心智道德发展与人格的发展,同时也是自然生命的延伸。据此,人的自然生命与教育活动是相关的,生命的其它方面的发展也必须基于体育教学活动。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强其筋骨、益其体肤、延长生命是体育教学的直接目的,是身体发展的需要。“体”是体育教育的根基,“体”为“身”,“心”的根基亦是“身”,那么,体育教学则是身心统一的教育,由“体”及“心”,贯穿于个体的整个生命之中。另外,体育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强身健体,还要对人的心理进行塑造。只有身心的协调发展,才能使“体”成为智慧、道德与审美并存的“体”,而不是单一的人身形态之体。

尽管体育教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但是其迅速发展却得益于现代的社会条件。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逐渐从工业社会走向了信息社会,这也就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工作与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 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与福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隐患,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使得人们工作氛围越来越紧张,越来越习惯使用智能化产品,而忽视了身体机能的锻炼,给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更为符合当代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也就是“健全的体魄,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个人才培养计划提升了体育教学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也引起了更多的人对体育教学的关注与重视。基于此,各国都先后针对自身的国情,开展了不同的针对体育教学的内容、教材以及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变革。比如,日本开展的“快乐体育”,把体育教学和人格与个性的培养两者之间的内生联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位置,将运动素材向体育教材的结构研究与小集团教学方向发展,让体育教学从简单的动作技能教学转变到促进人的身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2社会生命的需要

人是社会的人,它具有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构成了社会生命教育的实质。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履行一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作为一种被规定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的体育,它与人的教化、精神品格等休戚与共。可以说,人的社会化进程的实现与否,在某种程度上与作为非生产性体力活动的体育是相关联的。也即是说,作为非生产性体力活动的体育直接或者间接地关系着人的社会化进程的实现。作为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的体育教学活动,对人的社会化进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教学不仅可以为人提供社会生活所需的行为方式、行为能力与规范,而且还可以使人学到其他社会领域中的规则。每一个社会的角色,都表征着相关的行为期望与规范。在人的社会进程中担当了某种社会角色,就要表现这个角色的特征。可以说,一个人要符合社会生命的要求,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就必须学习适当的社会角色,而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场合中,恰能为人的社会角色的遴选提供优越的条件和适宜的环境。

总之,体育教学不仅是自然生命的需要、社会生命的需要,而且还是精神生命的需要。精神生命教育是内在生命的教育,它自身超越于自然生命教育的层面,具体表现为个体的完善人格。体育与精神文明或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关系和所起的作用,构成了体育教学对人的精神生命教育的核心。

3根基于生命的体育教学的生命本质

3.1体育教学的本质规定

构成体育之本体不是社会而是育体。“育体”的作用目标是“体”,是人进行生命活动的这个整体。通常说的“体”,指的是人的生命活体,根据科学的解释是活的人体生命系统。对于“育体”,则可以这样理解,就是为人的系统结构与功能“保驾护航”,即能够有效地促进人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优化。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确保整个生命系统能够按照正常的自然本性进行生长和发育,避免受到外界损伤而产生畸变或伤损,能够正常实现生命整个发展过程的需求;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体育教学的存在意义,是要确保人的整个生命系统能够同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接轨而不偏离,并可以对自身进行优化或强化来进行自行调节,以及与社会发展做出同步的应对状态,以适应不同形态人的生命活动需要。“育”在一定程度上显现或者反映了人的存在而非生存性的问题。此处的“存在问题”与“生存问题”是有区别的,因为“存在问题”关乎存在本身的价值、意义与根据,而“生存问题”仅仅涉及到具体的存在方式。对于体育本身来说,如果没有了本身的价值、意义与根据,那么“体育”就是去其根本意义。人的每一个举动都受到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制衡,并且人行动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只是为了生存,更主要的还是落实在发展这一维度上。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育”构成了体育本质性的含义,它是通过身体活动这种教育途径来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

体育教育是教育这个庞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其目的与实质都和教育的性质一样。不同点在于,体育教学更强调通过身体活动来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让人在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中,达到强健其自身的体魄,塑造其自身的品格,净化其自身的心灵的目的。然而,人们关于何谓体育本质这一问题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即将体育的本质规定为一种单纯的“生存教育”。体育的本质并非是一种单纯的“生存教育”,而是一种聚集生存意义、价值与根据的“存在教育”。

由上可知,“育”被规定为体育的本体,“教育”是体育的本质。因而,体育教学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本质属性就是“教育性”和“身体活动性”,体育教学存在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存在与发展。

3.2体育教学是生命的重要体现

体育教学是一种教育活动,但是这种教育活动基于人的生命存在,目的在于促进个体生命的可持续与协调发展,从而使人的生命价值得到最大的展现。体育教学作为生命的重要体现,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基于生命存在的体育教学是生命成长之所需。众所周知,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通过人的精神与肉体(意识与存在)的运作与运动——身心一致来体现。故而,人的物质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的优化程度必然会影响到人的活动效率,这也说明,人的主体状态或功能与人的活动效率息息相关。体育教学的对象是人的物质性的生命基体,是对人的自然生命进行系统的教育与训练,并通过这种方法使得人的身心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体育教学是生命优化、提升的路径。作为实现了工具性教育轴心转换的“教育即生命”,是对教育内涵的一种新的诠释,也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阐释,更是对“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一种深化理解。直面人的生命是体育教学的初始点,在教育过程中,依傍人的生命并遵循生命的本性,最终达到的结果——促进生命的成长,探寻生命的意义、价值,从而提升生命的力量并使得生命获得最终的完善。体育对人自身进行改造,既是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的统一,同时也是身心发展的融合。体育教学在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与身体改造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关注。所以,为了给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体育教学需要善于营造区别于智育教学更适合于体育教学的活泼气氛,对体育活动本身的魅力与吸引力进行有效利用,同时组织各种合理的教学活动,提升体育教学的吸引力。体育教学本身应当是一种快乐、轻松的教学活动,其关键在于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积极体验教学情绪,重视个性的独立解放,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体育教学的活跃氛围与轻松环境会给学生带来欢快愉悦的情绪感受,使得学生在轻松、欢快、无忧的环境中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4体育教学生命价值复归的诉求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时代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双重驱动下,社会需求才是当今大学体育教育的教学目的。对原有的教学观点改旧革新,顺应时代发展,以社会目标为教学导向,在对体育内涵进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新时期的体育教学,但是这种新时期的体育教学必须是转变观念下的体育教学。

首先,教育观的转变。社会文明的进步,知识经济已经越来越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市场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就使得体育人才既需要用扎实的专业技能武装自己,也要拥有过硬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于知识的掌握也要全面而丰富。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需要有对知识获取的能力;既要有着人文知识,又能掌握科技知识。新时代培养的体育人才不仅要博学多才,还需要品行高尚。所以,如今的体育教学重视的不仅仅是学生生命的数量,还需要对质量进行严格要求,加强对科技知识与人文知识的教育力度。现代化教学将体育、科技与人文教育融为一体,将专业素质、文化与道德集于一身,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的生命整体的完整发展。

其次,体育观的转变。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体育观念思想也要有所改变,即从单纯的把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体育对人的生物性效果上的“生物体育观”,转换到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人文体育观上,即避免出现体育的“异化”——将人的注意力只“固置”于生物性的效果上。例如,一方面只注重人的生物性的效果,而无视人的精神性的维度;另一方面,一味地追求体育的精神价值维度,而无视人的生物性的效果。人文体育观对现时代的人的意义具体表现在,遏制竞技运动的不断物化与异化,促进体育运动与人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相结合,使体育真正成为人的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

最后,价值观的转变。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应该转变传统的价值观,进而转向到实现学生生命的最大价值上来。在某种意义上讲,个体的主观努力决定了人的生命价值的大小、实现的程度。人认识、发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必须凭借于教育,而教育在帮助人追求、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等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体育生命化教育的目的所在。据此,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的生命教育就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追求和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具体的任务或者技术训练构成不了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或者培养人性意识,或者说唤醒对人类生活的认识。由于绝大多数人的认知意识仍处于被遮蔽的状态,因此需要唤醒他们这种认知的意识。据此,我们不仅要认真对待教育,而且也要在总体上夯实教育的基础,目的是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和全面发展个性。

综上所述,只有关注生命,转变观念才能复归体育教学生命本质的价值。复归体育教学的生命本质,必须以社会需求为价值导向,在深层次理解体育教学的生命性本质的基础上,关注生命,转变观念,这其中包括教育观的转变,体育观的转变和价值观的转变,使体育教学向引导学生生命发展的完整性维度转变。

参考文献:

[1]程红艳.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8):17-20.

[2]宋继新,贡娟.论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体育运动一体育运动思想、原理和方式的变革[J].体育学刊,2004,11(6):7-10.

[3]夏甄陶.人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黄文仁.人文社会科学与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J].体育学刊;2012(5).

推荐访问:复归 体育教学 本质 价值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