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理念下体育纳入高考科目的反思

时间:2023-05-12 10:42: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体育教育被忽视,导致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等情况出现。将体育科目纳入高考只能扩大应试教育的范围,无助于学生体质健康的长期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 体育 高考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25-01

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单杠、双杠、技巧、跳马、铅球等“危险”项目基本都被取消了。近两年“学生长跑活动中猝死”事件已成社会关注的问题,并且部分学校已经取消了运动会中的长跑项目。近日,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有效发挥其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引导作用。”有些省份对高考录取中体育科目调整做出了规划,“体育成绩纳入高考制度”成了社会各界广泛议论的话题。

1.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随着人们对教育观念的认识,社会对个体的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要求就较高,智力已不是能力的代名词。社会、学校和学生单纯地追求升学率助长了“应试教育”错误的教育倾向。“应试教育”只重知识传授,忽视或放弃了德育、体育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了教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综合类人才的需要。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和关心的是全体学生适应时代变化的素质培养,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应试教育只注重人的共性,素质教育兼顾共性和个性,注意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2.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

1999年12月30日“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纪要”通知中强调了健康课程的重要性,组织力量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研究。十多年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念有所突破,但实施过程不理想,全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其中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肥胖、豆芽菜型孩子和近视孩子的数量急剧增长。现阶段我国“应试教育”使得学校体育在教育中被边缘化,过多注重该课程的工具性,学生缺少最重要的健康综合能力,对已有健康知识运用差、体质持续下降等问题。忽视了本身价值,使得“体育与健康”课程很难完成学校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

3.素质教育中体育的价值

3.1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健康素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群健康状况的综合反映,良好的国民健康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它关系到社会稳定、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青少年占我国总人口近四分之一,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不断下降,影响了民族未来和国家的兴旺。将健康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放在首位,由“教育体育”向“自身体育”过渡,从多方位、多渠道实现终身体育目标,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3.2个体价值取向的多元

体育运动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增强体质、培养技能、休闲娱乐等功能。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方面考虑,学校体育运动教育与青少年未来发展承接起来,应重要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精神品质、多元文化等功能。同时,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以多元化的视角认识体育的功能和价值,需要关注生命的和谐发展,通过体育运动教育的集群性、开放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培养青少年健康的体育行为,包括基本的生活技能、生存技能、生命质量意识与行为,促进其终身体育习惯养成,使体育在休闲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青少年自身发展最高层次的本质需求。

3.3文化的功能

素质教育肯定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尊重文化多样性下的人权,增加人民选择生活方式的可能性,进而促进社会正义与公平机会的实现。以体育为载体,把文化的传播贯穿到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与大学体育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也要考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所用,促进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形成。

4实现体育的多元价值

4.1个性与共性的平衡发展

体育运动教育呈现多种类、多方式、多形式等,如果公共性过多会蚕食个体的权利,使青少年失去参与体育运动的原动力。通过个体自由选择才能使得参与体育运动的意愿增强、功能自然释放。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培养人、促进人的活动,旨在培养人能够按照自身内在本性要求支配自身自由发展的人,而学校体育价值诉求在于通过教育实践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

4.2实现青少年对体育价值认可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体育将纳入高考考试科目体现了现阶段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严峻性。以功利目标引导的体育政策,其具体实施方案必然追求短时间内的成效,不可避免会出现脱离实际而不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重视课程的“本体价值”,由“教育体育”向“自身体育”过度,使学生形成认知-行为-习惯的关系,从根源上解决终身体育的实施困境和健康习惯的养成。

4.3考核与监督机制并行发展

体育运动教育的目的是使青少年能够通过运动来实现自身价值。因此,考核评价就不能够以统一量化标准来衡量,使学校和青少年失去参与体育运动的动力,使体育人文失去源头,取而代之的是形式化、现代化的体育运动。加强政策法规的落实,包括地方和学校实施层面的监管,将日常体育活动情况、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体质健康状况等作为重要评价内容,改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混乱状况。

人类的其它活动形式无法取代学校体育运动教育的功能和价值,这也是个体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以健康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素质教育培养使学生深谙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真谛予以追求生命的价值,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剔除中国人头脑中“重智育轻体育”的错误观念,最终形成良好的健康观,促进终身体育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元阳,黄玉全.影响我国青少年身体健康若干因素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

[2]黄英豪.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双重困境——对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及课程名称的思考[J]. 山东体育科技,2005.3

[3]吴向宁,闫升.影响学校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知识传播效果的因素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6

[4]吴秀琴,许红峰,陈华.大学生健康知识和行为的调查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3.12

[5]余波.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公平失衡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9

推荐访问:高考 科目 纳入 教育理念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