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路径研究

时间:2023-05-11 11:54: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总体水平相对落后,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创新创业意识匮乏、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不衔接、创新创业支持服务平台不完善等问题。高等学校应通过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搭建创新创业支持服务平台等路径,塑造与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创业难”、“就业难”与“毕业即失业”等难题。

[关键词] 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积极倡导创新与创业教育,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多元化教育。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在内容和结构上的高度融合,是将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与专业知识教育相互结合的有效途径,此举措有利于塑造与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创业难”、“就业难”与“毕业即失业”等难题。

由于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在其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创新创业意识匮乏,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不衔接与支持服务平台不完善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针对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探讨实现路径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问题

随着欧美发达国家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熟,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也逐渐呈现向广度与深度发展的趋势,但总体水平相对落后,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欧美发达国家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强化意识,系统思考与注重经验为主。相比而言,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存在起步晚、模式雷同与经验不足等特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完全不能满足国家人才战略发展的需要。

(一)创新创业意识匮乏

由于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启蒙阶段,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对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一定误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精英教育或业余教育,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学生的任务是接受学习。因此,高等学校师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倍感陌生,不知从何处着手,使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意识匮乏,学校缺乏创新创效教育氛围。即使有些高校响应号召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教育,然而由于受限于薄弱的创新创业意识与成功的创新创业经验,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质量仅仅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创新程度低,创业成果与专业知识相背离,创新创业形式往往过于单一。

(二)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将近三成的高校认为师资力量的缺乏是制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近几年,我国高校为了保证学校的师资力量,大量招聘具有高学历的学术型教职人员。然而,具有高学历的学术型教职人员大都是应届毕业生,对于企业的实际经营与管理知之甚少,缺乏丰富的投资与创业经验,不具备指导高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实际操作能力。由于高校教师的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师资匹配不协调,高校创新创业的专职教师远远少于兼职教师,从而致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参差不齐,难以形成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团队。

(三)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衔接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比较流行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要分为创业型大学模式、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素朴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由于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教育体系和知识框架,以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开展面临严峻的考验。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与专业课程教育体系不衔接,高校仅仅针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开设了选修课程,但尚未把其看成主流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缺乏学科化与体系化,没有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各大高等学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教材的选择存在较大差异,许多高校只是简单的将经济、法律和财务等学科与创业理论、案例进行量的叠加,没有充分发挥各个学科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互补作用。

(四)创新创业支持服务平台不完善

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我国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支持服务平台还不完善,有效的创新创业孵化器和扶持体系尚未建立,具体表现为政府、高校和社会等主体职能的缺失。国家及地方政府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尚未有效具体地落实与实施,政策环境、服务环境与市场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目前,我国高校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专门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组织与管理部门,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处于口头倡导与纸质提议阶段,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仍存在偏见。政府、高校和社会等主体对于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持服务平台远远不能支持。

三、实现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路径

(一)树立创新创业意识

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人才与提供智力支持的两大功能,对于人才的培养应该以满足国家、社会、企业等主体的需要为目的,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宣传,转变教师传道授业与学生接受学习的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全面塑造与培养全校师生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高等学校还应积极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个主体合作,举办具有高水平的创新与创业活动,改变教师与学生传统的教学与求学观念,积极参加各类高质量的创新与创业活动,努力塑造与培养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

(二)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应积极与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主体合作,聘请具有高学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双师型”专业人才,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力的实践指导与智力支持。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还应立足长远,建立与规范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定期组织开展高校教师校内培训学习、校外访问、进修等再教育活动,促使高校教师在原有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向更高层面学习与发展。高等学校应当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师激励与考核机制,积极对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线教师给予政策、晋升与经费等方面的支持与保障,切实保障他们的切身利益,使其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教育事业。

(三)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应该以培养创新创业者而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对创新创业者的特质、创新创业技能与创新创业知识进行教育。创新创业教学内容设计应该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以高校大学生群体特征和发展兴趣为主线进行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教育。高校在建立实践课程体系时应积极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进行紧密联系与合作,构建校内与校外实践平台,让学生真正接触实实在在的一线创新创业活动,真正意义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搭建创新创业支持服务平台

国家及地方政府应该颁布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与相关法律支持,大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的政策与法律环境,适当给予资金与项目等方面的支持,鼓励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高等学校应该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积极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等主体通力合作,争取雄厚的资金与高质量的前沿项目,充分发挥高校的能动作用,提供资金、项目与智力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社会各界主体应该为高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活动平台,从精神、经验、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与帮助高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从而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

[参 考 文 献]

[1]姬惠惠.高校创新创业型大学生培养的研究[J].创新创业,2013(6):50-54

[2]穆亚荣.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改革发展策略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244-246

[3]焦烈,王尧.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46-49

[4]白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2015(21):168

[5]李珍晖.高校需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J].大学生就业,2010:28

[6]游敏惠,朱方彬,邓安平.类型学视野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分级分类模式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4,26(5):139-143

[责任编辑:王凤娟]

推荐访问:路径 实践 高校 创新 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