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途径

时间:2023-05-11 11:36: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国家继“985”、“211”计划后,针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可以说在现阶段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仍然是新鲜事物,需要我们关注和研究。《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途径》一文从阐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的背景意义入手,进而从四个方面分析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途径,最后对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思考,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创新能力 提升计划 实施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2

1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的背景及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国际竞争更加集中地体现在高科技和创新的能力水平上。高校是技术创新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同时高校对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也责无旁贷。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现状是,科技人力资源丰富,素质不断提高,但结构性矛盾突出;科技经费投入的绝对数量增加,但分配结构不合理,对基础研究投入较少;科技物力资源增长缓慢,资源不足与闲置并存;国际科技交流能力增强,但在前沿性领域与国际合作的水平相对较低;科技成果产出绝对数量增加,但所属层次水平相对较低;科学技术成果转化途径少,技术转让困难[1]。由此看来,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已迫在眉睫。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说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2]。”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了2020年国家教育战略目标,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把“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放在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之首,将创新型科技人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与之密切结合,体现了国家教育发展改革与人才培养的重大战略需求,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推动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丈化紧密结合的战咯行动[3]。

2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的途径

为保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顺利实施,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加强政府对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视;其次要积极推进,加强高校对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视。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坚持“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已有的基础,汇聚社会多方资源,大力推进高等学校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的深度融合,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途径[4]。

2.1 面向科学技术前沿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途径

面向科学技术前沿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创新能力提升是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重要方面之一。该方面的实施首先是要重视高校基础研究,促进高校内部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高校之间科技资源的共享,积极推动高校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提升高校科技成果的层次水平;其次要依托高等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与国内外高水平的大学、科研机构等开展实质性合作,吸引和聚集国内外的优秀创新团队与优质资源,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知识创新模式,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持续产出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和拔尖创新人才,逐步形成引领和主导国际科学研究与合作的学术中心,以自然科学为主体,以世界一流为目标,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际知名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使之成为代表我国本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水平与能力的学术高地。

2.2 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途径

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创新能力提升是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重要方面之一。该方面的实施首先是要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行业产业以及国际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有效主体;其次,要针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整合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和人才优势,构建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探索建立文化传承创新的新模式,加强文化对外表达和传播能力建设。

2.3 面向行业产业经济发展核心共性问题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途径

面向行业产业经济发展核心共性问题的创新能力提升是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重要方面之一。该方面的实施首先是要加大政府对高校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合理配置高校科技经费来源结构,加大企业对高校资金与项目的投入力度,促进高校实现真正的产学研合一,积极扶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其次要依托高等学校与行业结合紧密的优势学科,与大中型骨干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有组织创新,建立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重大研发与应用平台,形成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技术转移模式,为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持续的支撑和引领,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的重要阵地。

2.4 面向区域发展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途径

面向区域发展的创新能力提升是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重要方面之一。该方面的实施首先是要高等学校确立把自身的知识、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的目标,推动高等学校服务方式转变,构建多元化成果转化与辐射模式;其次,地方政府应该高度地重视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切实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通过推动省内外高校与当地支柱产业中重点企业或产业化基地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力量。

3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过程中几点思考

(1)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过程中需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全面负责计划的实施和平台的建设。成立领导小组,协调多方在全面合作中的重大事项,负责顶层设计、宏观布局、统筹协调、经费投入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建立由各方面代表组成的中心理事会或管理委员会,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实行主任负责制,设立相应的组织和管理部门,全面负责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运行管理。成立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负责把握学术方向、指导人才培养、参与人员遴选、推动国内外合作等。

(2)明确“动态、多元、融合、持续”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工作机制体制,开展富有成效的机制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以任务为牵引的人员聘用机制和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有组织创新的模式,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以协同创新引领学校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3)保证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持续投入。为确保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良好运行和预期目标的实现,各方应充分整合资源,在人、财、物等方面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撑和条件,在政策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倾斜;要发挥行业部门和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汇聚行业、企业等方面的投入与支持;促进各类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充分汇聚现有资源,积极吸纳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投入。

参考文献

[1]程丽明.河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的重要讲话.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文件.

[4]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技〔2012〕7号文件.

推荐访问:高等学校 创新能力 途径 提升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