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传记中的史料问题

时间:2023-05-10 20:18: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年表”作为作家传记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必须做到真实准确。然而在张爱玲传记之一《我的姊姊张爱玲》一书中,“张爱玲生平·作品年表”却出现多处错误和遗漏。这一现象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文献史料问题上的不严谨,从学科发展角度来说,应该更加重视文献史料的发掘和整理。

关键词:张爱玲;年表;史料;真实;准确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15)1-0088-07

作家传记是作家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类,通常由作家亲属或致力于某位作家研究的专家学者完成,对了解作家生平及其作品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传记写作的一般惯例是有正文和附录,正文部分主要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而附录部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传主生平年表或年谱。年表或年谱作为作家生平的重要记录,具有历史学和文献学的意义,因此对年表或年谱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史实准确清楚。但由于种种原因,并非每一部年表或年谱都能达到这一基本要求。比如在张爱玲研究已经成为“显学”的今天,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张爱玲传记应运而生,在众多的传记中,《我的姊姊张爱玲》一书则以得天独厚的私人性和回忆性显得格外与众不同,然而此书“附录”部分的年表却错误百出,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

《我的姊姊张爱玲》一书是由张爱玲唯一的弟弟张子静先生和台湾季季女士两人合著的一本回忆张爱玲的图书,先后有三种不同版本。台湾版由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96年1月出版;大陆版共有两种,1997年1月上海学林出版社先行出版,2003年9月文汇出版社再版。

学林版装帧设计朴素大方,大32开本,米白色封面,页眉中间印有“张子静著”,封面上部三分之一处有一椭圆形张爱玲中学时期黑白老照片一幅,下部三分之一处印有“我的姊姊张爱玲”,其中“张爱玲”三字格外放大突出,页脚中间位置印有出版社名称。

文汇出版社再版此书时,将其作为该社“情迷张爱玲”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另外三本分别是《张爱胡说》、《张爱玲的上海舞台》和《张爱玲的广告世界》。《张爱胡说》是一本由编者辑录张爱玲、胡兰成其人其文的“对照集”,分门别类辑录张爱玲和胡兰成的奇思妙语;《张爱玲的上海舞台》则是一个铁杆“张迷”追随张爱玲时代上海风情的心路历程;《张爱玲的广告世界》则通过张爱玲的文字来寻找老上海的广告世界。四本书图文并茂,着眼点各个不同,亦各有特色,是一套独特而别有情趣的纪念张爱玲的丛书。本书装帧制作也别有风味,接近32开本,14cm×18.5cm的异型开本,接近方形。肉红色封面,简单到只有书名、著者和出版社,没有花里胡哨的装饰,只飨真正的“张迷”。

学林版和文汇版在主要内容上几乎一模一样。全书分为“前言”、正文、“后记”和“附录”,正文部分主要是张子静先生对姐姐张爱玲早年生活和家族事务的回忆,共十章,依次为“家世”、“童年”、“青春”、“早慧”、“成名”、“盛名”、“萎谢”、“永别”、“故事”和“结局”。只在正文之后略有不同,学林版有季季女士著“后记”《寻访张子静,再见张爱玲》,“附录一”宋淇著《张爱玲语录》,“附录二”李应平编纂《张爱玲生平·作品年表》。而文汇版则先有“附录”两篇,删去宋淇《张爱玲语录》,增添季季著《我与张爱玲的垃圾》,保留李应平编纂《张爱玲生平·作品年表》,最后才是“后记”《寻访张子静,再见张爱玲》。

关于《我的姊姊张爱玲》一书的诞生原因,季季女士在“后记”《寻访张子静,再见张爱玲》里提到,“一九九五年秋天,张爱玲以安静之姿离开人世。不久我接到上海友人关鸿的来信,和我讨论怎样制作一个纪念张爱玲的专辑。”①并且很快寻访到张爱玲唯一的弟弟、当时仍然生活在上海的张子静先生,于是季季在这年的10月15日上午拜访了他。“我们毕竟认识了,而且决定为张爱玲合写一本书。”②而成书过程,是在张子静已经写就的回忆张爱玲的一万五千字手稿基础上,再由季季女士提出将近一百个问题,张子静先生以文字形式作答增补而成。“我不断地列出问题,他也不厌其烦地以文字详细作覆。……子静先生的记忆,一经提问就丰富鲜活起来。他的文字虽不若张爱玲流丽,但回答问题时思虑清楚,条理分明,用字遣词也十分练达。到了十一月六日,他一共增补了三万五千字。”③

从这篇“后记”里可以看出,《我的姊姊张爱玲》最初的成书是由于张爱玲1995年在美国仙逝,季季为好友、时任《文汇报》笔会版主编的关鸿制作张爱玲纪念专辑出谋划策而结识张子静之后的一个意外惊喜。张子静先生是张爱玲去世后留存在这世界的仅有的直系亲属,而身为张爱玲唯一的弟弟,从小与姐姐共同成长,对姐姐1938年初离家前的生活非常熟悉,他们有着相似的童年经验,共同经历了母亲几度出国归国、父母离婚、父亲再婚继母进门等家庭巨变带来的情感创伤,也与姐姐共同旁观家族内部亲属们或感伤或荒唐的奇闻异事,因此由张子静先生来回忆张爱玲的早年生活,可以说在当时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了。一如张子静先生在书的“前言”《如果我不写出来》里说的那样,

“姊姊在她的散文中,也写了一些早年生活的片段,但未及于生活的全部真相。还有一些事则是她没写、也不愿写的。在这方面,姊姊有她的自卑,也有她的自卫。加上她后来与世隔绝,关于她的种种传说,……以讹传讹,更为扑朔迷离,神秘莫测。姊姊和我都无子女。她安详辞世后,我更觉应该及早把我知道的事情写出来。在姊姊的生命中,这些事可能只是幽暗的一角,而曾经在这个幽暗角落出现的人,大多已先我们而去。如今姊姊走了,我也风烛残年,来日苦短。如果我再不奋力写出来,这个角落就可能为岁月所深埋,成了永远难解之迷。”④

应该说此书提供了张爱玲童年和少年生活的许多第一手资料,非其他传记作者所写的张爱玲传记可比,因而此书堪称一部真实可靠而又颇有私人色彩的张爱玲前传和张爱玲小说世界“索隐”,为了解张爱玲其人其文打开了一扇开向其私人世界的窗扉,而对于张爱玲研究来说,也是一部充满活色生香的历史真实和生活细节的张爱玲史料。

推荐访问:史料 传记 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