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的故事》的水意象浅析

时间:2023-05-10 11:18: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竹林的故事》是乡土小说作家废名早期的代表作,小说构筑了独特的水意象,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本文简要分析小说中水构筑的独特艺术世界,追溯了废名构筑水意象与家乡黄梅的渊源,并结合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废名在水中所折射的心理和寄托的人生理想。

关键词:《竹林的故事》 废名 水意象 独特心理 人生理想

20世纪20年代,当大多数的乡土作家把创作的视点放在宗法制农村的愚昧、丑陋、落后上,以揭露残酷、黑暗的中国现实时,废名却以一种近乎归隐的心态去表现农村的美好,开创了乡土文学温馨、宁静、古朴、优美的田园牧歌风格。他的代表作品《竹林的故事》名为写竹,实则写水。小说中,废名精心地构建了一个宁静、和谐、淡雅、古朴的水世界,精心描绘了水意象。水在小说中已不仅仅是自然物,也不仅仅作为背景出现,而是体现了浓郁的哲理气息,传达着废名的独特心理及人生理想。

一、以水构筑的独特艺术世界

作为20世纪20年代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废名以简朴的翠竹制成一支牧笛,横吹出我国中部农村远离尘嚣的田园牧歌。”[1]写于1924年的短篇小说《竹林的故事》是废名早期的代表作,小说的题目本身就如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画,一开始就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清幽、宁静,充满了勃勃生机的环境之中,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古朴、淡雅的“桃花源”世界。小说开头便写道:“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茅草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2]废名如同一位写意画家,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一幅小河、坝脚、竹林、茅屋、菜园相映相衬的古朴、清幽的山水画。

《竹林的故事》写的虽是‘竹’,但文眼却是‘水’,竹因水而清,水依竹而明,二者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清纯透明的世界。水已经成为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整篇小说就紧扣一个“水”字,水边是三姑娘生活的地方,她的幸福、快乐,她的忧愁、孤独全都发生在水边。废名以他痴迷的抒情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清纯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生机,到处都是水,而伴着那水的翠竹、茅屋、菜园、坝脚又天然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画,营造出了一种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境界。那一沟清泉仿佛专为三姑娘而流,她的世界充满了水。她的乐,她的喜,她的悲,她的愁,全是发生在水边。废名在水的世界里塑造了宗法制农村中天真、善良、淳朴、宁静的三姑娘。他没有使用华贵绚烂的辞藻,更没有刻意去塑造人物形象,而是以质朴、冲淡的笔调,描写日常生活琐事来展现生活的情趣,表现农村生活的古朴寂静之美和淳朴和谐的人性美,更在不经意间营造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理想境界。

小说中,废名以抒情的笔调使自然之美与人物性情之美相得益彰,浑然天成。他以大量的篇幅描写自然景物于人事中,写景的同时也写人。三姑娘陪老程捉鱼的场景就有大量的景物描写,突出了三姑娘捉鱼的快乐,把父女间其乐融融的场景生动地表现出来,也让一个天真可爱、活泼稚气、清纯可爱的小姑娘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以诗一般的语言、淡雅质朴的文笔、单纯的故事情节、散文的笔调来写小说,刻画人物。在小说中,他故意淡化情节而注重环境的描写,把人物与景物自然地交融为一个整体,并且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里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与自然环境显得那样融洽、和谐。

小说中的人物刻画也是简练质朴的,却能取得神奇的功效,能让三姑娘的形象在这简单的字里行间显现出来,废名自己曾经说过:“就表现手法,我分明的受了中国诗词的影响,我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绝句二十个字,或二十八个字,成功一首诗,我的一篇小说,篇幅当然长得多。实是用写绝句的方法写的,不肯浪费语言”。[3]他用素雅的笔调,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一个乡下姑娘的自然、朴素之美。就连三姑娘平日里穿的衣服也是如水般洁净,是没有杂质的,在我看来是极美的。“三姑娘这时已经是十二三岁的姑娘,因为是暑天,穿的是竹布,颜色淡得同月色一般——这自然是旧的,然而倘若是新的,怕没有这样合适……总之,三姑娘是好看罢了”。[4]在“我”的眼中,三姑娘就如竹林边的涓涓流水一般清纯、宁静,清新可人,洁如流水,美丽而脱俗,与周围的茅屋、菜园自然的融为一体,在她身上真正体现了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契合。

二、水与家乡黄梅

废名的小说中透着浓浓的“水性”,这种水性表面是以水为背景,讲述水边人的故事,而在深层水已经成为了一种意象,是善良、淳朴、洁净的人物以及自己理想的寄托。

废名的家乡黄梅,在长江北岸,南与九江市隔江相望,河流、湖泊、水库众多,几乎是在水的包围之中。废名当年上学的八角亭高等小学堂,也是一个几面环水的地方,“学校的环境很优美,流经县城旁的一条大河,至南门一分为二,终年沁水洋洋,八角亭却拔河而立,三面环水”。[5]这一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废名从小就有机会与水接触,并且对水产生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他曾赋诗一首:“小桥流水走沙滩,至今犹当画桥看,最喜高低河过堰,一星半路岳家湾。”[6]足见他对水有着特殊的喜爱之情。

黄梅的水养育了废名,所以当他步入文坛进行文学创作时,家乡的那些流水,很自然的就成了他笔下主要描写的景物,于是他把水作为小说的背景,对“水”意象进行诗意的想象,使他的小说荡漾着水的波纹,流溢着水的光影,正是水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也是水陶冶了他的性情。

此外,黄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黄梅还是一个禅宗圣地,曾经诞生了禅宗三祖: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在这样一个禅文化浓郁的地方生活和生长,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很深的影响。除了受禅文化的影响,废名还与儒、道、佛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他出身于黄梅的封建大家庭,从小在私塾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受儒道思想的影响很大,后来在北大求学时,他读了大量的杜甫,李商隐的诗,读了《诗经》、《论语》、《老子》、《庄子》等儒道经典著作,所以在他的思想中既有儒家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思想,又有道家隐逸出世洁身自保的思想。他曾经是想建功立业的,但是当他到北京后,面对当时黑暗、残酷的社会现实,他却没有勇气直接参与到火热的斗争中去,而是拿起笔在文学的天地里寻找出路。于是,他在自己的文学世界中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创造了一个“自我”的家园,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归宿。他要摆脱现实的一切束缚和羁绊,追求真正的自由,达到豁达的境界,而这种思想正是道家庄子思想的核心,而庄子是于“水”中营造他的“道”的世界,在“水”中感悟人生的。深受庄子思想影响的废名,便也选取了庄子所衷爱的水,以水的宁静,以水的朴素,水的豁达来给自己寻找精神的寄托,所以在小说中,他为我们,也为自己构筑了一个清透、纯洁的水世界,塑造了一个如水的少女,在那流水潺潺,清净和谐的“桃花源”中编织着自己的梦。可以说是黄梅的山山水水哺育了废名的文学天才,黄梅的文化氛围熏陶了废名的文学性情。

三、水所折射的特殊心理与寄托的人生理想

水在中国文化中却为很多文人墨客所喜爱,从上古《诗经》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可以说水成了中国文学中重要的意象,而这种意象的形成与水的哲学意义有关。可以说从水意象中便可以看出作家的哲学思想,并且能通过作品中水意象的解读,更好地去理解作品,去开启作家隐秘的心扉。

在小说中,废名塑造了一个水式的人物,并且精心构筑了一个神奇的“水世界”,小说以水开头,以水作结,很显然作者是不想走出这水的世界,他想把水永远地作为自己精神的家园。但这精神的家园并不完全是充满快乐的,而是隐隐的流露出一丝忧愁与孤独。

小说尽管开篇用了不少篇幅描写三姑娘同爸爸捉鱼的快乐,一家人虽清苦却充满人伦之爱的场景,但更多的是描写在老程离去之后,母女二人孤苦的生活,从中透出一丝孤独与哀痛。尤其是三姑娘的命运始终和水联系在一起。四五月间,有她跟随爸爸在河边玩水捉鱼的快乐,有她的天真无忧。然而到了冬天,河里水干了,只剩下一片沙子,三姑娘也陷入了忧愁之中,她的快乐也随着枯竭的河水消失了。在水的世界中,三姑娘永远地失去了爸爸,母女俩相依为命的艰难生活和凄苦是我们是能够感受到的。最后三姑娘寂寞地离开了郁郁葱葱的竹林,辗转于生活之下也同样能引起我们的感伤与深思。

同样,收在同名小说集《竹林的故事》中的大部分作品也都描写了家乡黄梅的水,《柚子》、《浣衣母》、《河上柳》等处处是小桥流水,茂林修竹,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描绘出了一个静谧、淡远的自然世界与宁静古朴的心灵世界合一的理想王国,而在这画中表现的又尽是乡村翁媼男女的日常生活琐事以及他们身上所透出的质朴、敦厚、善良的品质。可以看出废名是用自己的笔为自己编织一个美丽的梦,但在这梦的背后却流露出了淡淡的哀愁,在他清新、恬淡、古朴、宁静的桃花源世界中却隐隐地透出了一丝淡淡的惆怅,呈现出一种美丽与忧愁相交织的意境。无论是《浣衣母》中的李妈,还是《竹林的故事》中的三姑娘,《阿妹》中的阿妹,《河上柳》中的陈老爹,他们都无法摆脱现实的不幸和困境。废名的小说总是在秀美的自然中笼罩着一层哀愁,这正是废名面对现实黑暗所做的思考的具体显现。无力摆脱现实,他只能在文学的世界里寻找光明,于是他便把家乡黄梅作为自己精神的家园,并且把故乡的水作为寄托,精心地建构了水意象,更把水的意义还原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水的想象中去,以水婉曲传达自己的特殊心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意象就象征着孤独、忧郁、苦闷,因为流水如时间一去不复返,它的易逝而且不复返,会触动人们心底的孤苦和忧郁。废名把自己的忧愁苦闷寄于流水上。现实面前,他是孤独的,而且无力战斗,然而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他又无法摆脱社会,更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内心的苦闷、忧郁又无处诉说,于是他便借水意象所蕴含的孤独苦闷,忧郁愁苦的象征来书写心中的孤独和忧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是“本源”的象征,在中国哲学中就记载有“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7]认为水是万物的起源,于是当废名内心极度孤独、苦闷的时候,他便回归到了生命的源地。更是中国思想中的落叶归根情结,于是对水的本能的迷恋,便不由得表现于他的文学创作中,以一个如诗如画的山水情景,让自己的苦闷、孤独的心灵回到了故乡栖息。在中国古代哲学里,水还是善的象征,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废名从道家那里得到灵感,便借水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在小说中,他把这种对水的崇尚借三姑娘这一形象表现出来,把自己对善的追求浓缩到一个乡村少女的身上,她的善良、淳朴、天真、纯净都被废名在捉鱼戏水,捆菜,卖菜这些琐碎的日常生活表现了出来,也体现了作家对返璞归真的人性美的追求。

此外,在水中也寄寓着废名对淡泊、超脱的人生的追求。体现了佛教与老庄相结合的中国禅宗文化底蕴,他崇拜庄子的清净无为之道,不为现实的黑暗残酷所束缚,使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最终实现超然洒脱。他以冲淡平和的笔调,简简单单的几个意象:竹林、小河、坝脚、翠竹、菜园就勾勒出一幅清幽淡雅、宁静和谐的山村图,于不经意间创造出了一种空灵寂静、超然出世的境界,这种境界正是庄子思想中的“逍遥游”的境界,真正的摆脱尘世的痛苦,追求超凡脱俗的人格,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庄子的这种境界是建立在水上的,他在水中追求一种豁达,他也在水中追求一种自由和从容,追求“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崇尚庄子的废名便也把水作为自己理想的寄托。于是在小说中水寄托了废名的精神理想,通过一个如水般洁净无瑕的少女在水边的故事来编织自己的梦,在自己精心构建的水意象中,他寄托着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小说中,废名精心地构筑了水意象,使小说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水”也成了我们发掘废名与家乡黄梅的不解之缘的纽带,不仅仅是家乡多水的自然环境影响了他的创作,更重要的是他深受家乡文化的影响,从而使他的小说透着浓郁的水性,水被赋予了主观色彩,成了一种心灵的寄托和哭闷的诉说,体现着浓郁的哲理气息,也寄寓了他对人性美和自然美的和谐的追求以及对超脱、旷达人生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杨义.中国现当代小说史(第一卷)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439

[2][4]沙铁华、月华.废名作品精选 [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11:83—88,10,29,90,97.

[3][5][6]梅杰.废名在黄梅 [J] .新文学史料.2005,03

[7]刘年辉.儒道佛思想对废名影响宗论 [J] 长沙大学学报,2001.3

推荐访问:竹林 意象 浅析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