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灵魂

时间:2023-05-09 17:5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故乡,余光中先生那故乡的“愁”早已不受“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的约束了,海峡和天空已被互联互通,空间和距离对于故乡只是物理概念,那一抹的乡“愁”也已被“扁平化”了;李白的故乡在他的诗里,那样一个豪放的诗人,对故乡也慨叹“疑是地上霜”,可能是故乡高冷孤傲,而不能让诗仙感受到“疑是地上银”那遍地白银的前程,故乡也就成了李白“浪迹天涯”的借口;老聃出走函谷关留下了《道德经》,他把灵魂留给了故乡,却全然不管故乡的灵魂是否能兼容?所以,2500多年的岁月老子和函谷关的灵魂便荡漾在世界各地。是老子的灵魂成就了故乡的灵魂,还是故乡的灵魂滋润了老子?

而现代人对故乡的概念有些模糊了,祖辈世世代代独守一隅的“恒心”现代人是做不到的。这些年经济高速发展,年轻人的北漂南归,东渡西迁,是许多人对故乡缺乏物理定位的表现。有一个朋友曾经对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的父母出生、成长在安徽,祖籍也在安徽,他出生在江西,读书在北京,工作在深圳。填写人事档案“籍贯”这一栏时,他为难了,并且因为他写的籍贯是“江西”而被组织上“约谈”,以为他要“隐瞒”什么。我问他:“你对哪里印象更深?”他说:“当然是江西!我的灵性里都有故乡灵魂的影子。生养之地,又有许多挥之不去的记忆和嵌入骨髓的烙印!”是呀,我们要记录的不正是那镶入灵魂的故乡吗?而那些匆匆过客似的“住地”,飘飘淼淼、浑浑噩噩的“露营”又哪能算得了故乡!

我的故乡在长江中下游南岸鄱阳湖之滨。那儿有一个莲花湖,应该就是我中学读书时学校后面的那个湖。在我的记忆中那湖很大,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每年初夏时节,荷叶像草坪似的铺满湖面,那“草坪”上开满了万千的莲花,有如星光璀璨的明珠给儿时的我增添了美的启蒙,那莲花里的莲蓬更是我们小孩奢求的美食。的确,那莲蓬内的莲子又脆又嫩,是那时我们能品尝到的“圣果”,因为贫穷饥饿,果腹是首选,欣赏莲花的美还是缺乏耐心。

我们那时都是住在学校。有一天早上,天边泛出些鱼肚白,我就起床了,校园特别安静,湖边沉静得能听到露水“滋滋”的落地声。我独自一人拿着破毛巾来湖边洗脸刷牙(那时这湖就是我们的洗脸洗澡池),当我蹲下来时,看到离我只有一米远的湖中,一朵莲花的花苞在缓缓地灿开,那粉红的莲瓣在舒展它婀娜的身姿,有序地散开,呈现一个完美的组合。我眼前一亮,灿放的莲花露出了金黄的细丝,里面是莲花的果实。那一刻,我没有充饥的欲望,小孩的天性回到了出生时对人世间蒙然无知的向往和执着。纯粹的等待,纯粹的欣赏,似乎它在感召我什么。我蹲在湖边一动不动,一阵微风从湖面掠过,阵阵的莲香沁入我的心扉,放眼望去,湖面满目的莲花婀娜多姿,奔放四射,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绽放,风在为它伴唱,鸟在为它起舞,云彩是它的笑脸,天空是它的舞台。它昂首挺展,且艳且鲜;洁身自处,傲然独立;其叶如碧,清自中生;其花庄严,香馥长远!我被眼前的景象所惊呆。这世间的花开如此动人,扣动了年少的我。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那句著名诗句“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盘叶作尘”真是写尽了莲花花开的入世出俗的超凡和冥冥的慈悲!从此之后,我很少下湖去采摘莲蓬。

我在那个莲花湖畔生活了四年,虽然只是懵懂少年,但是从此对莲花也刻骨铭心。这些年走过世界各地,欣赏到了各种花开的美景,依然是“花开瞬间无人晓”那样的不动心。却抵不过儿时故乡那一刻心动,那一时铭记;这一生的想念,这一世的倾情演绎倾。是莲花的圣洁感染着我,还是它水叶一色舒缓灿放的瞬间觉悟了我?

十多年前,我去尼泊尔蓝毗尼考察,那是佛陀的诞生地。蓝毗尼曾是印度的一个附属番地,那里贫穷、炎热、荒芜,地下没有宝藏,地上不见茂密的森林,天空的鸟都是那种极能忍饿耐热的飞禽,一群群飞过丛林也不能觅到一些食物,它们仿佛是那块土地的精神卫士,只管飞翔驻守。偶尔有一处小河流也湿气氤氲,河水昏昏沉沉几近煮沸,庄稼地里更是很清贫。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样一片热土被德国考古学家确定为释迦牟尼的出生地及少年时生活的王城。于是,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挖掘并加以提炼,使我们更加丰富地了解他成佛前的种种不凡天象。我站在释迦牟尼星夜出走王城的遗址边,仰望天空,虽是阳光耀眼,却也能感受两千五百多年前的那纯粹少年坚定使命般的大愿。沿着佛祖出走王城的足迹,我看到一汪莲花池塘,此时荷叶已安详地为莲花点缀,满塘的荷叶虽有些瘦薄却不乏盎然,而莲花朵朵都有灿放之意。佛陀看凡尘笼罩着厚重的氤氲,难以抵挡欲望的攻心和摧城拔寨,自然界的游戏规则在少年王子的眼中是命运对平凡生命赤裸裸的愚弄,少年王子被花开感召,砥砺前行,去为那些迷惘的生命感受莲花绽放时所散发的透彻心扉的馨香,这是佛陀的使命,也是苍生开悟后的快乐,更是至高无上洗涤心灵的真言。

虽然没有资料记载佛祖出生之地的王城是否有莲花湖,但此刻这一汪莲花点缀在佛陀的故地该是现代人的一番寓意吧!当我问到随行的一位尼泊尔官员,他告诉我:“这不只是寓意,这塘莲花是佛陀在凡尘中的灵魂!佛陀把高洁留给了红尘,将慈悲滋养了这汪池塘的荷莲。”

尼泊尔人在蓝毗尼找到了佛陀故乡的灵魂,正是那朵朵清瞿而矍铄的莲花使蓝毗尼显得那么慈悲和高洁!

我惊讶于尼泊尔人的智慧和不忘初心的执着。你看他,虽然走得慢,但脚步始终跟灵魂合拍!

去年秋天,我回了趟少年时代度过四年的中学,学校已完全没有儿时记忆中的景象了,那个长满荷叶开满莲花的莲花湖已基本被围湖造房了,四周正在建起高楼大厦,只剩一点湖心了,湖心里的水有些发绿,我期待能看到的荷叶、莲花已成为过去的记忆。莲花湖已成为莲花塘,塘虽小但四周用砖和水泥砌得很精致,儿时湖边枯草野花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雕梁画栋和瓷砖汉瓦,看上去极其雅致。湖心里已没有那“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天合任天真”的莲花了,湖心里几处荷叶已经枯黄,叶柄已成为褐黑色的柴干了,我不无遗憾,却只能欣然。

在镇上当干部的一位中学同学告诉我,当时在开发这片湖区时原本保留莲花湖的原貌,四周建莲花观景台和莲花栈道,围湖而建的小区就叫“莲花小区”。花在其中,景在眼里,人在徜徉,花为其开,多美的愿景,多真的生活。但政府经不住开发商出的高价的诱惑,湖一点点被“蚕食”,最后只剩下这点“天池”!湖底也已被掏尽,原来的野生荷花被连根铲去,开发商说引进了美国的一种莲子种,结果不但没有长出嫩嫩的荷苗,反倒長出满塘似莲非荷的“莲草”,开发商说是莲种变异了!百姓为这一塘的“荷草”扼腕叹息,曾经满湖灿放的莲花也己随景而去,是“旧貌换新颜”的壮丽,还是“一瓣心香万卷经,茫茫尘梦几时醒”的灵性再现?人们扼腕叹息又无可奈何。老同学凝重地告诉我:“湖己不重要了,塘里的莲花也不再那么的绚烂。更可惜,赏莲的人却再也没有往日的淡定和耐心了!”

是呀,莲花湖往日的灵性已被四周隆起的高楼大厦升到了淼淼空中,它离开柔善的湖面,将圣洁和慈爱抛到了远方。沉入湖心的是坚硬的石头和那不着调“风景”,灿放的花开被眼前喷泉淹没,这些精致的风景哪些才是故乡的灵魂?也许新时代的故乡要赋予一点寓意,我日思夜念的故乡也不能与时代灵魂脱轨吧!

作者介绍:示单(1962-),原名柯龙瑞,江西九江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现为北京未医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委员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委员会专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慢病专业分会常务理事。著有《未医学的崛起》《菩莲花开》等专著,发表散文几十万字。

推荐访问:故乡 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