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就章》《开通褒斜道刻石》《草书势》《袁安碑》《袁敞碑》

时间:2023-05-08 09:2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学习的识字典籍。

【觀典赏析】《急就章》是一部“以草正草”的字书。两汉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语文规范化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识字教育大为重视。秦代流传下来的《仓颉篇》等三本识字课本在汉代合称“三仓”,后又有新编的识字课本,计有司马相如《凡将篇》、史游《急就篇》、李长《元尚篇》、杨雄《训纂篇》和贾鲂《滂喜篇》等。但八部字书仅史游的《急就篇》流传下来,《仓颉篇》有残简,其他都遗失了。章草是隶书的草写,是从秦代草隶中演化出来的新书体,《急就章》的诞生就使章草有了范本,实为开草书之先河,它让西汉在书学史上放出异彩而光耀千秋,为后世书家效法。

【作品概况】《开通褒斜道刻石》全名《汉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又称《大开通》。东汉永平九年(公元66年)立,16行,行5—11字不等。隶书。位于陕西省汉中市褒城镇北古石门以南崖壁上。

【观典赏析】《开通褒斜道刻石》为现存最早的东汉摩崖石刻。此刻气魄雄伟,布势饱满,以篆意作隶,变圆为方,削繁成简。最大特色是空间构架的奇特,字间行间异常茂密,满幅而来,构架宏肆阔大,横竖不惜重复排比,辅以参差不齐,长、短、广、狭、平、斜不定的点画,构成真力弥漫、气势横空、无从模拟的风格。通篇宏伟,笔力遒劲,浑朴苍劲,富于汉代开拓进取的精神气息。类如天然石壁古秀纹理是其独特之处,书虽出白人手,却与千年之后宋代最为辉煌的瓷器上因设计而自然出现的冰裂纹(俗称开片)异曲同工,令人惊叹。屏息而视,顿感山川之雄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息息相通,造化与人工在摩崖石刻上相得益彰。摩崖石刻展示了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宏伟气魄。临习《开通褒斜道刻石》,可壮笔势和胆魄。

【作品概况】《草书势》。崔瑗(77-142)东汉书法家。字子玉,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所作的《草书势》著录于西晋王恒《四体书势》中,是流传至今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篇书法理论文献,是谈论草书技法的文章。文中提出“观其法象”的重要美学命题。

【观典赏析】崔瑗师于杜度,善章草,其草书笔画精微,善于变化,如金经百炼,玉质天成。对于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后来的张芝取法崔、杜,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张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三国时魏人韦诞称崔瑗的字“书体甚浓,结字工巧”,即书体非常浓密,结字精致美妙。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云“崔子玉书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有绝望之意。”意谓其书势如“危峰阻日,弧松一枝”之奇险也。王隐称崔瑗为“草贤”,称其章草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小篆臻于妙境极至。

【作品概况】《袁安碑》《袁敞碑》。《袁安碑》(下图右)全称《汉司徒袁安碑》,内容主要记载袁安的生平,与《后汉书·袁安传》基本相同。汉代墓碑,东汉永元四年(公元92年)立。碑高153厘米,宽约74厘米。篆书。共10行,满行16字。碑中间有圆形碑穿,为汉碑之所仅见。出土时间地点不详。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被移至河南偃师辛家村牛王庙作供案,后发现为碑刻,现藏河南博物院。《袁敞碑》(下图左)全称《汉司空袁敞碑》,东汉元初四年(公元117年)立,1922年在河南偃师县出土。辽宁省博物馆藏。袁安、袁敞为父子,皆位至三公,存世及著录的东汉墓碑碑主有此威望者甚少,而以规正篆书书刻,更是绝无仅有。《袁安碑》与《袁敞碑》书法相似,故此二碑可能为一人所作,因多以二碑并称。

【观典赏析】碑文全篇以篆书书写在汉碑中极为罕见。《袁安碑》《袁敞碑》因发现较晚,字口锋颖如新,书法结字方正严整,稳重朴素。笔画圆润较瘦,骨力劲拔。线条均以弧线为主,纤细婉转,柔中带刚。体态遒劲流畅,端庄雍容。与秦篆不同,为增稳重,《袁安碑》有着“微微加方”的个性特征,加上婉转流畅的线条,刚健中显得婀娜,流美中略见挺朗,浑厚古茂,雄朴多姿,一改秦篆圆转整饬为微微带点提按和方折,化圆为方,是汉篆中的典型代表。此碑可为学篆取法的善本。以方转之笔作篆法,不失流畅,是《袁敞碑》长处,也是小篆书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清邓石如习小篆,从此碑得益不少。

(马斌 选荐)

推荐访问:急就章 草书 开通 刻石 袁敞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