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的“致歉表现”与日本文化的关联性

时间:2023-05-03 20:54: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日本人对致歉的认识和理解有着自己的特点。针对日语致歉的4种类型与6种场合,分析了日本人常常把致歉的语言挂在嘴边的文化原因与特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了解文化、理解文化是日语语言学习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掌握好语言及文化等相关知识,在对外交流中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关键词:致歉表现;日语;人际关系;日本文化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3--02

致歉表现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语言行为。当犯错误、做出不当行为时道歉。但是,不同的文化、社会对致歉的理解、场合也不尽相同。中国人做了对不起他人的事情时会道歉,平时则很少道歉。但是,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すみません」的致歉表現。日语的致歉表现种类也繁多。

一、致歉表现的类型

致歉是,承认自己的不对,请求对方原谅的行为。致歉表现,是给他人带来某种不利、损害时,对自己该负的责任做以补偿的语言表达。

1.执行型致歉表现

执行型,指的是直接型。执行文,是句子本身就是执行谓语动词的句子。像「お詫 びします」句,其本身就是「お詫 」的执行。指行文的条件,主语必须是第一人称,时态不能是过去式。常用的致歉表现有「謝 る」「謝 罪する」「陳 謝 する」等。

2.命令型致歉表现

命令型,指的是求宽恕型。谓语为命令形,像「許 してくれ」就是命令

型致歉表现。此时的表达目的是致歉,而不是命令。致歉,本来就不是向对方要求做某事的行为。[1]实际上,这种表现形式是为了减轻之前不合适的行为,以命令形式请求对方饶恕、宽恕的行为。常用的致歉表现有「ごめんなさい」「堪忍して」「あしからず」等。

3.描写型致歉表现

描写型,指的是承认过错型。描写文是对现象和状态描写的动词文·形容词文。

「私が悪い」是状态描写,也是对主语名词句「私」负面评价的描写文。「迷惑をかけた」是现象描写,是承认自己给对方带来的损害行为,有否定自己的效果。常用致歉表现有「すみません」「私が悪い」「迷惑をかけた」等。「私が悪い」「迷惑をかけた」是,自我否定的描写型致歉表现。

4.表述型致歉表现

表述型,指的是告白心情型。因自己的损害行为而出现了“欠债”状态,表达对这种“欠债”状态的罪恶感,就是表述型致歉表现。[1]描写文与表述文是有区别的,对损害行为自己作出客观评价的是描写文,表达因损害行为引发的主观罪恶感是表述文。因此,描写文的谓语是动词或属性形容词,表述文的谓语是感情形容词。常用的致歉表现有「申し訳ない」「恐縮 だ」「遺 憾だ」等。

二、不同场合的致歉表现

损害对方利益或给对方带来麻烦时,向对方赔礼道歉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赔礼道歉是,说话人承认对对方的损害及不愉快、试图修复与对方关系的行为。

1.拒绝时的致歉表现

拒绝他人的请求、愿望、邀请时,会损害他人面子,使人心情不快。于是,日本人常常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体谅对方的情绪而道歉。此时的道歉表示说话人的体贴与关怀,而且有修复人际关系的作用。在日本拒绝他人时,常常以「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が、先約 がございまして…」「すみません、ちょっと…」的道歉开头。这时的致歉,是日语的语言特点之一。

2.拜托时的致歉表现

拜托是为自己的利益而向他人求助的行为。求人时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方便,更多要考虑对方是否方便。这时,用致歉表现表达自己过意不去的心情。例如,「お忙しいところ、大変申し訳ないですが」「すみませんが、そこのところなんとか…」。求人时,先表达致歉,还会给对方一定的心理准备 的时间。这种拜托方式是社交生活的润滑剂,在人际交往中给人留下好印象。[2]

3.感谢时的致歉表现

对方为自己做事时,通常说「ありがとう」等语言表示感谢。但是,日语也常用「すみません」「悪い」这种道歉的语言。这是因为考虑对方的付出和负担,通过道歉来表示感谢的心情。例如,在街上,捡到东西还给失主时,中国会说“谢谢”,而日本会说「すみません」。这时的「すみません」是,对方为我做了本该我做的事情,劳烦了对方,通过道歉表达感谢的心情。

4.指出错误、失误时的致歉表现

日本人在指出他人错误,失误之前也常常先致歉说「すみません」。此时的致歉是,为不使对方难堪、失敬而客气、谦虚的意思表达。由于指出了错误,担心会给对方带来麻烦。而且,还有减轻指出错误带来的不快感、修复人际关系不平衡的效果。换句话说,给对方指出了错误,丢了脸面,但是没有恶意,还想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3]

5.引起注意或打招呼时的致歉表现

拜访他人时,中国人会说“有人吗?”,日本人会说「ごめんなさい」,而它的原意是“对不起”。在餐馆点菜,日本人招呼服务员时说「すみません」。打听路或与不相识的人打招呼时,都是以「すみません」这种致歉表现开头。这种开头方式,是为了唤起他人的注意,已经失去了致歉的本来意思,成了寒暄语。

6.社交辞令中的致歉表现

在公司,各种社交场合常常听到非常礼貌、得体的致歉表现。这种致歉表现,有维持良好关系这一复杂功能之外,还是一种礼貌语。因此,会给对方留下致歉人懂礼貌、守规矩的印象。在日本人的实际生活中,入室或离开时作为礼仪礼节会说「失礼します」。这种话,会使气氛平和,交流、沟通时让人舒服。在社交场合更能够体现人的素质,在建立友好长久的人际关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4]

三、产生致歉表现的文化原因

1.集团意识与水稻文化

水稻文化,对于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水稻文化始于弥生时代,当时生产力落后,水稻耕种所需的灌溉设施到播秧、插秧、收谷、脱谷等所有作业都需要共同作业。因此,人与人之间协助、团结、和谐的精神得到推崇。在这种地域社会,自然就出现了优先考虑集体利益的伙伴意识,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集团意识。在水稻文化和集团意识下,为避免自己的行为与集体和他人发生冲突,缓和气氛,不断地约束自己,常常把道歉、谢罪的话挂在嘴边。

2.等级社会文化

日本是島国,也不曾受过外来民族的统治,从而形成了日本独特的社会。日本人很在乎自己所属的集体,只要聚集在一起,就论资排辈。 在等级社会,决定序列的基准有年龄、社会地位、在集团的工作年限、性别等。重视上下级等级关系的这一文化,在言行中要求首先考虑自己所处的等级位置,搞错时必须根据序列用相应的语言进行致歉。[5]这种等级社会特点,使人们对相互的地位极其敏感,使行动受到制约,使语言受到影响。这是等级关系影响致歉语言的诱因,同时区分使用致歉表现的原因。

3.“和”为贵的思想与“礼”文化

以和为贵是,温和、和谐、和睦、配合等意思。 “和”不是单纯的和谐,而是理解他人、尊重和认可相互不同下的和谐。“和”思想,在人际关系中体现为重视礼仪、礼节。遵从礼仪礼节的人际关系、上下级关系也是以“和”为基础的。“礼”的思想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敬时自然产生的形式。日本人很重视“和”与“礼”的思想,当给他人带来不利或失误时,为了与他人保持“和”的关系,常常先致歉,也是“和”与“礼”思想的具体体现。

4.耻文化

日本人一旦形成集团,就会发挥难以估量的强大力量,而个人的力量则微不足道。所以,日本人唯恐被排挤在集体之外,被排挤则认为是耻辱。因此,奉行一种与周围同步的处事原则,不会坚持己见,喜欢随波逐流。在这种意识下,日本人非常注意别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当被人愚弄或遭人拒绝,尤其是当着众人的面时,会感到蒙受了莫大的耻辱。日本人的行为方式是,不出丑或让他人出丑的“耻”为道德律。当给他人带来不好的影响时,日本人往往先深深地责备自己,自觉是耻辱。 减轻耻辱的方法,就是立刻道歉。

四、结束语

日本人频繁使用致歉表现,与日本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日本人与人交往时常常把对方放在较高的位置,以较低的姿态与人交流。而且,日本人把主张自己观点看作是很难为情的事,愿意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所以,稍稍觉得不妥就立刻道歉,其中的含义很丰富。通过日语的致歉表现,考察和分析了日本文化及其关联性,同时感受了文化的多样性。在今后的人才培养和跨文化交际中更加重视学习和了解文化的重要性,进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日语语言,为中日之间的各种交流与合作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熊本智子.依頼と謝 罪における働きかけのスタイル[J].言語 ,2008,37巻,20-33.

[2]山岡 政紀 ら.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と配慮 表現[M].东京:明治書 院,2012.

[3]熊取谷哲夫.発話 行為 理論 と談 話 行動 から見 た日本語 の「詫 び」と「感謝 」[J].広島大学教育学部紀 要,1988, 第37号,40-53.

[4]川村よしこ.日本人の言語 行動 の特性[J].日本語 学,1991, 第10巻,36-47.

[5]佐佐木端枝.陆泽军等译.日本事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推荐访问:日语 关联性 致歉 表现 日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