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新课改下边疆中学高中历史教学

时间:2023-05-02 13:48: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高中历史新课改已经进入第五年了,但是边疆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却一直难以有效的提高,本文针对边疆高中教学存在问题并就如何改善并提高边疆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提出重新整合教材资源、印发提纲,充分把握点——重点词、线——章节结构、面——纵横向迁移知识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边疆高中;历史教学

云南省全面实施新课改已经五年,回顾五年的教学情况,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一直在思考边疆高中历史教学能否实施新课程的理念、精神以及如何评价?边疆高中学生大多数学习基础不扎实,底子薄,初三的世界历史知识体系几乎是一片空白,高中历史作为副科在农村教育处于劣势地位,学生学习情况总是反映难记、深奥、枯燥,难以掌握。那么,边疆高中历史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将如何改善是值得商讨并改进的。

一、边疆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上课师生交往中往往有很多“困惑”。比如“我反复讲了几遍学生为什么还是不会?”、“为什么基础不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差?”、“为什么对于涉及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学生掌握普遍感到困难?”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问题的存在:

1.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给农村历史教学制造了麻烦

对于我们课堂教学,教材是根本,但是新教材:①理论性太强,缺乏感染力,没有附大事年表;②教材内容多,容量太大,课堂教学时间短处理困难,而且主线不突出;如人民版必修(Ⅰ)“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内容却把抗战的所有的知识点都放在了里面,由于只有一个课时,教师根本没有办法让学生对抗战有个全面清晰的认识;③以专题方式学习,涵盖中外古今,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大,而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普遍较差,这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展开讲,时间不够,教学任务很难完成;不展开讲,学生对这段历史茫然;①④有些教学内容的安排趋于理想化。如教材安排的“学习与思考”活动,对于农村学校,教学时间根本不能保证,教学条件很难保证,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只能流于形式或者走过场,不能达到应有的目的。②

2.从学生自身的情况来说

现在的高中人民版新教材采用的是模块专题方式来编写,它是前提是学生必须对初中历史基础知识掌握较牢,但这与现今的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有出入。

现在边疆高中初中历史只学中国历史而不学世界歷史。另外,新课标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要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掌握一定的史料,而实际上边疆高中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平时课外书阅读量少,文史常识储备少,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时间很有限,最主要不具备上网查阅的条件,从而出现厌学现象。而且许多学生在初中《中国历史》学科考试,因为老师教学质量考评,所以对学生形成“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敢参与课堂活动,对待老师的讲解只“记”不“思”,在老师的讲授面前,老师的提问学生已经习惯了等老师的答案,然后记下来,在学生心目中历史就是“背”,他们不会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从教师自身来说

现在的教师只有少数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拓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多数教师掌握的知识体系仍是传统的知识和技能,开发课程资源从水平,能力和时间,都是有限,教师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明显滞后。

从而使老师习惯了对学生形成灌输课堂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一切包办。虽然也有教师意识到学习是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究的过程,但是由于课时比较紧张,所以学习的主动权不敢教给学生,他们认为:“对于一些结论,让学生自己探究会耗费时间,由老师分析或者直接给出花费的时间要少。”就从我的历史教学来说,如果上课师生双方互动太多,肯定不能完成本节课教学的预定目标。但当我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是不会马上就能够给出正确的答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至于其它的设问互动花费的时间也许更多,但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课时数下完成教学、训练、讲解、复习备考,许多老师只能选择了“一言堂”。

4.从历史学科整体上来说

边疆高中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和教学水平有限,导致历史学科未能立足学校实际,缺乏特色,课程资源未能充分地开发与利用。③

新课程没有适合配套的练习题,所用习题基本上还是以前的或者超出教材范围,特别是缺乏考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的题目,教师也在教学中编一些题,但教师的时间和水平毕竟有限,因此我们迫切地希望能见到有新意的、能体现当前课改精神的习题,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学。

二、提高边疆高中历史教学的对策

要提高边疆中学历史教学质量?就要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思想,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设出活跃的课堂氛围。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那么讲授新课程就应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直接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探究与体验。

1.开发与利用课程标准和重新整合教材资源系统

充分理解高中边疆高中生基础参差不齐,智力水平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边疆中学不能采用重点中学“大容量、高速度”的统一方法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基础实际划分成若干个层次,在统一教学的前提下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和各阶段奋斗目标,实施不同的课外辅导。课堂练习与课外作业均设计多层次供基础层次的学生练习。这样,使成绩好、智商高的优生能“高速度、大容量”地学习知识,适应高考;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一层一层地往前赶,学有所进,不致因畏难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因此,必须通过需要随时大量查阅书籍和网上资料,决不是仅靠一本教参可以解决问题,选择最核心的知识和最重要的能力,而不能面面俱到。一般应以中等甚至中等偏低学生的水平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和立足点,保证大多数学生能跟得上、听得懂,才能激发并强化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采用因材施教目标教学

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需要将教材内容结构化,充分利用有限教学课堂时间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长远来说,学生的思维及能力都提高了,教学将会变轻松,教学质量也上来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

(1)印发提纲,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指导教学

通过印发每一节课的提纲,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学生的认识结构是有掌握系统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既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利用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从而为以后的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教学与教学改革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历史知识点,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感,启迪学生思维,创设历史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比如,在讲必修3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可以收集大量历史资料光盘,给学生展示书法和绘画等作品,学生看得极为认真,还请学习书法和绘画的学生当堂进行讲解和演示,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这就是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在历史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使知识内容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3.根据边疆高中生的实际,以点带面,以面促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抓住重点词、程度词、重复词和序数词,可以理出事件发展的完整过程

如:太平天国运动经历了兴起、发展、全盛、转折和失败等几个阶段;辛亥革命经历了酝酿、爆发、失败几个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经历了“开始形成”、“进一步加深”、“大大加深”和“完全形成”四个阶段。

抓住这类词可以建立同类内容的专题知识体系。如《九国公约》签订,“又要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抓住“又”字就能将近代列强在侵华问题上的阶段性和相互关系发掘出来,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20年代经历了“相互争夺——共同支配——日本独占——共同支配”的历程;又如“19世纪50、60年代……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再度高涨”,抓住“再度”就能理出19世纪国际工人运动“高潮——低潮——高潮——低潮”的发展态势;“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抓住“第一次”,可以思考还有哪些思想解放潮流?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哪次,由此还能理出中国几次思想解放的知识结构;“1870年,法国推翻了第二帝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抓住“第二”和“第三”,就能将法国政体的演变整理出来。抓住线索,再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一过程,产生了何影响,从中得出什么认识等。这样做有助于建立立体知识结构。既能体现主体内容,又能拓展、深化教材的提示词,逐步分析,层层深入,培养阅读和分析能力。

(2)把握章节结构

历史教材中句与句之间基本上是包含、并列两种关系。是包含关系的,要把握中心句,而中心句的位置不外乎段首、段中、段末三个位置,在历史教材的叙述中一般在段首,每目标题即为中心句;如: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第一目标题就是简单的“社会主义教育能力”,第一句话就是“伴随着开国大典的隆隆炮声,新中国教育的事业拉开了序幕。”④这一标题下讲的主要内容就是新中国头17年中国教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在前言介绍中一般用并列关系的句子从多个角度、按时间顺序介绍本章内容,如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前言部分讲到:“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方法,拉开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创造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形成建设有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中国最重大的理论成果。”⑤对于专题前言要正确划分层次与概括层意,通过切分层次去理解材料中句与句、段与段的逻辑关系,从而准确地把握其涵义。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章节结构,理解各部分内容及其关系和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的地位,建立知识结构。如《历史必修一》——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四节内容分别讲述夏商周、秦朝、汉至元、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但期间还介绍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这样就可将该章分为“演变”、“特点”“影响”三方面掌握。

(3)纵横向迁移知识

历史简单地讲就是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迁移是指“已掌握的知识或技能在学习其它类似的新知识的过程中起作用的现象”,也就是知识运用能力。迁移能力既是能否全面掌握知识、深入分析问题的重要标准,也是判断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否能“持续发展”的依据。历史学习中发散式迁移,即在没有明确的要求下的一种自觉迁移,是一种重要能力。如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促成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是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具备的条件有资本因素、劳动力因素、技术因素和市场需求。这些因素也适用于分析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可将这一认识迁移到认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变化的原因中。这样就能全面把握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类似的还有影响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促成统一的历史条件;政治经济的关系等等。另外,不同学科间“迁移”不仅是知识的,更是能力的。带有共性的学科学习方法可以相互迁移;课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也可以向社会生活迁移等。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能力。通过“迁移”,才能建立合理的、科学的、全面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出“可持续”的学习动力,增强对于学习的信心。

4.营造融洽课堂气氛

要开发师生的经验资源首先必须创设师生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边疆高中有些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不强,教师在教学中切忌挖苦、讽刺学生,而应重视学生理解、鼓励发言、創新求异,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心情舒畅地投入学习之中。特别是后进生的学生,注重开发潜能,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以调节差生的学习心理,让他们按照自己兴趣、需要、能力学习体验成功,发现自己的价值。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展示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运用这些资源的意识,带领学生一起来探究问题,学生将会非常感兴趣。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对传统教学方法全盘否定,探究式教学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方式,我们必须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探索,这过程是很艰难的,个中的酸甜苦辣,相信每一个积极投身课改的教师都会有自己的诠释。新课改是一把双刃剑,但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作为教师只有适应新课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积极实践,边破边立,使教学既适应于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才能在新课程改革浪中施展才能,创造新业绩。

注释:

①②③周淑蜂、周建斌.新课改边疆高中历史教学[J],教育学刊2009年第3期,中国期刊网.

④⑤朱汉国编.历史必修第三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87页,第63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朱汉国编.普通高中课程保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历史必修二、历史必修三[M],北京:人民出版社.

[3]赵剑峰,吴云驾,彭江龙编.安徽省2009年高中历史新课程远程培训简报(二)[J].安徽:安徽省2009年高中历史新课程远程培训简报.

[4]朱汉国,赵亚夫,聂幼犁,任鹏杰,黄牧航等编.全国历史课程研修简报[J].北京:全国历史课程研修简报,2008,3.

推荐访问:边疆 论述 新课改 历史教学 高中